气缸盖和气缸盖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017355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16:13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气缸盖和气缸盖组件,本技术的气缸盖包括缸盖本体,以及设于缸盖本体内的侧壁和底壁,缸盖本体、侧壁和底壁围构形成有油气分离腔,侧壁上设有与油气分离腔连通的油气进口和出油口,并于缸盖本体上设有与油气分离腔连通的出气口,油气分离腔内设有连通于油气进口和出气口之间的油气分离通道,底壁上形成有用于承接油气分离通道内分离的油液的储油槽,油气分离腔通过储油槽和出油口连通,且储油槽内的油液达到预设深度阈值时,能够隔绝油气分离腔和出油口。本技术的气缸盖通过设置的油气分离腔及储油槽,能够有效防止气体经出油口回流至油气进口,并利于提高油气分离效率,从而有着很好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特别涉及一种气缸盖。同时,本技术也涉及一种设有上述气缸盖的缸盖组件。


技术介绍

1、四冲程内燃机在压缩、作功、排气环节,燃烧室内的废气往往会通过发动机活塞环与活塞环槽之间的间隙、活塞与缸筒之间的间隙窜入曲轴箱。发动机飞溅润滑的运动件在工作时产生油滴和油雾,燃烧室窜气与油雾混合形成曲轴箱废气。

2、发动机通常设计曲轴箱通风系统用于曲轴箱废气的循环,曲轴箱通风系统将废气中的机油与其它成分分离,分离后的机油重新流回发动机,其它气体通过曲轴箱通风管路导入进气系统,最终进入燃烧室内重新参与燃烧。曲轴箱通风系统既能高效将废气中的机油颗粒分离,又能将分离后的机油快速、顺畅的返回发动机润滑系统,因此,曲轴箱通风系统中需要设计高效的油气分离结构。

3、对于水平对置发动机,其相对于直列发动机,由于周围空间限制,分离器需要竖直布置在发动机上,现在广泛使用的竖直布置油气分离器多为外挂旋风式油气分离器。此旋风式分离器在低窜气量时分离效果很差,在高窜气量下压力损失过高,造成油气分离效果差。另外,对于水平布置的油气分离器用在竖直布置,其分离结构、回油结构,已无法满足分离及回油要求,故急需设计一种全新的分离结构和回油结构,满足发动机油气分离效率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气缸盖,以能够提高油气分离效率,同时可防止气体经出油口回流至油气进口。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3、一种气缸盖,所述气缸盖包括缸盖本体,以及设于所述缸盖本体内的侧壁和底壁;

4、所述缸盖本体、所述侧壁和所述底壁围构形成有油气分离腔,所述侧壁上设有与所述油气分离腔连通的油气进口和出油口,并于所述缸盖本体上设有与所述油气分离腔连通的出气口;

5、所述油气分离腔内设有连通于所述油气进口和所述出气口之间的油气分离通道,所述底壁上形成有用于承接所述油气分离通道内分离的油液的储油槽,所述油气分离腔通过所述储油槽和所述出油口连通,且所述储油槽内的所述油液达到预设深度阈值时,能够隔绝所述油气分离腔和所述出油口。

6、进一步的,所述储油槽内设有分隔板,所述储油槽由所述分隔板分隔为两个储油分槽,其一所述储油分槽和所述出油口连通。

7、进一步的,所述底壁为多个,部分的所述底壁具有间距布置的两个纵板,以及连接于两个所述纵板下部的横板;

8、所述储油槽由其一所述底壁的两个所述纵板和所述横板围构形成,且所述储油槽的横截面呈“u”形。

9、进一步的,所述储油槽为多个,多个所述储油槽分别位于所述缸盖本体的相邻的点火线圈孔的中下部。

10、进一步的,各所述储油槽的其一所述纵板自所述缸盖本体的相邻的点火线圈孔之间向上延伸至所述油气分离腔的上部;或,各所述储油槽的其一所述纵板向上绕过临近的所述点火线圈孔,并与相邻的所述储油槽内的分隔板圆滑过渡连接。

11、进一步的,自所述油气进口至所述出气口,所述油气分离通道呈波浪形。

12、进一步的,所述油气分离腔内设有多个上隔板和下隔板,所述上隔板和所述下隔板于所述油气进口至所述出气口之间交替间距排布,且相邻的所述上隔板和所述下隔板上下交错布置而形成波浪形的所述油气分离通道。

13、进一步的,各所述下隔板均设于所述底壁上,并于部分的所述下隔板上设有油液通道,所述油液通道用于使所述底壁承接的油液能够流至所述储油槽。

14、进一步的,所述出油口处设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用于使所述储油槽内的所述油液自所述出油口单向流出。

15、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16、本技术所述的气缸盖,通过设置的油气分离腔,以及设置的储油槽,并在储油槽内的油液达到预设深度阈值时,能够隔绝油气分离腔和出油口,而能够有效防止气体经出油口回流至油气进口,并利于提高油气分离效率,进而有着很好的使用效果。

17、此外,在储油槽内设置的分隔板,可使得储油槽分隔成两个储油分槽,设置出油口与其一储油分槽连通,有利于进入储油槽内的油液依次经过储油分槽,并从出油口处排出,且分隔板的设置,有利于油液流入储油槽,且在储油槽内达到一定深度油液时,也利于实现油气分离腔和出油口的隔绝。储油槽由两个纵板和横板围构成u形,具有结构简单,便于设计实施的特点。储油槽设置为多个,并分别位于缸盖本体相邻的点火线圈孔的中下部,利于经油气分离腔分离的油液的收集,且能够充分利用点火线圈周围的有限空间,使得结构更加紧凑。

18、另外,纵板的布置,有利于油气分离腔的制备。油气分离通道呈波浪形,迂回的路径有利于混合汽油液的沉降。上隔板和下隔板在油气进口和出气口之间交替间距排布,有利于形成波浪形的油气分离通道。在下隔板上设置油液通道,有利于分离后的油液沿油液通道流入至储油槽中。

19、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气缸盖组件,其包括如上所述的气缸盖,还包括覆盖于所述气缸盖外的气缸盖罩;所述气缸盖罩上设有连通通道,所述连通通道的一端连通所述出气口,另一端用于连通空气滤清器。

20、本技术的气缸盖组件,通过应用上述的气缸盖,可在狭小空间内布置油气分离结构,且布置的油气分离结构具有高效的油气分离效果,而有着很好的实用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缸盖,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缸盖,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缸盖,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缸盖,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缸盖,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缸盖,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缸盖,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缸盖,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气缸盖,其特征在于:

10.一种气缸盖组件,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缸盖,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缸盖,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缸盖,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缸盖,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缸盖,其特征在于:

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佳楠王晋林刘志国王昆明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灵魂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