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00913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14:59
本申请涉及一种储能装置,所述储能装置包括:储能装置本体,内部具有供冷却液流通的冷却通路;冷却管路结构,包括用于连通所述冷却通路的水管接头,所述水管接头能够向所述冷却通路供应冷却液;其中,所述水管接头位于所述储能装置本体沿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的外侧。本申请的储能装置,通过将冷却管路结构的水管接头设置在储能装置本体沿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的外侧,使得水管接头不处于储能装置本体的上部或内部结构中,当水管接头渗漏冷却液时,水管接头渗漏的冷却液会直接滴落至储能装置本体的底部外侧,而不会滴落在储能装置本体的结构部件上,也不会与储能装置本体内部的电气元件接触,提高储能装置整体的绝缘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高压直挂储能,特别是涉及一种储能装置


技术介绍

1、高压储能装置通常设置于阀塔内,储能装置在运行过程中,储能装置内部的功率模块、电池等电气元件会产生大量热量,需要设置冷却系统对上述发热设备散热。

2、相关技术中,储能装置的冷却系统具有较为复杂的冷却管路以及大量的水管接头,由于储能装置应用在高压环境中,储能装置内部配置有大量的电气元件,当上述的冷却管路渗漏水时,容易导致储能装置内部的电气元件损坏或失效,也影响储能装置的绝缘可靠性,甚至引起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储能装置,能够降低因水管接头渗漏冷却液导致的储能装置内部电气元件损坏或失效的风险,提高储能装置整体的绝缘可靠性。

2、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储能装置,所述储能装置包括:

3、储能装置本体,内部具有供冷却液流通的冷却通路;

4、冷却管路结构,包括用于连通所述冷却通路的水管接头,所述水管接头能够向所述冷却通路供应冷却液;

5、其中,所述水管接头位于所述储能装置本体沿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的外侧。

6、根据本申请的储能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7、本申请的储能装置,通过将冷却管路结构上的水管接头设置在储能装置本体沿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的外侧,使得水管接头不处于储能装置本体的上部或内部结构中,当水管接头渗漏冷却液时,水管接头渗漏的冷却液会直接滴落至储能装置本体的底部外侧,而不会滴落在储能装置本体的结构部件上,也不会与储能装置本体内部的电气元件接触,有效降低因水管接头渗漏冷却液导致的储能装置本体内部电气元件损坏或失效的风险,提高储能装置整体的绝缘可靠性。

8、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设于所述储能装置本体底部的集水盘。

9、如此,集水盘实现对水管接头渗漏的冷却液的汇合收集,避免冷却液直接滴落在地面、流动扩散至储能装置本体上而导致安全事故,进一步提高储能装置的绝缘可靠性,同时也方便集中清理水管接头渗漏的冷却液。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却管路结构还包括供冷却液流通的循环管道,所述循环管道沿所述储能装置本体的外侧周向围设,所述循环管道通过所述水管接头连通所述储能装置本体内部的所述冷却通路。

11、如此,循环管道内的冷却液通过对应的水管接头流入或流出于储能装置本体内部的冷却通路,冷却液沿循环管道、水管接头以及储能装置本体内部的冷却通路的循环流动即可带走储能装置本体内部的电气元件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实现对储能装置本体的冷却散热效果。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循环管道相对所述集水盘的垂直投影与所述储能装置本体相对所述集水盘的垂直投影不重合。

13、如此,当循环管道的外壁因与外部空气换热而出现冷凝水或循环管道的外壁渗漏冷却液时,该冷凝水或冷却液同样会直接滴落至储能装置本体底部的集水盘中,而不会滴落在储能装置本体各层的结构部件上,也不会与储能装置本体各层的电气元件接触,以此降低因循环管道渗漏的冷却液或出现的冷凝水直接滴落到储能装置本体内部的电气元件而导致电气元件损坏或失效的风险,提高储能装置整体的绝缘可靠性。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储能装置本体包括沿高度方向设置的多个储能层,每个所述储能层的内部均具有至少一条所述冷却通路;

15、所述循环管道包括主循环管道以及多段与所述主循环管道连通的子循环管道,所述子循环管道通过所述水管接头连通对应所述储能层的所述冷却通路,且多段所述子循环管道并联设置。

16、如此,主循环管道对各段子循环管道供应冷却液,各段子循环管道向对应的储能层内部的冷却通路供应冷却液,使得每个储能层均具有独立的冷却管路对储能层内的电气元件进行冷却散热,提高对储能装置本体整体的散热效率。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管接头包括位于所述储能层外侧的进水接头以及出水接头;

18、所述子循环管道包括沿所述储能层的高度方向间隔分布的子进水管道和子出水管道,所述子进水管道和所述子出水管道分别通过所述进水接头和所述出水接头连通所述储能层内部的所述冷却通路。

19、如此,子进水管道的冷却液通过各个进水接头分别流入各条冷却通路,再从各个出水接头流出至子进水管道,使得各条冷却通路的冷却液的循环流动相对独立,提高各条冷却通路对对应的电气元件进行冷却散热的效率,同时也方便对储能层内的各条冷却通路的独立监控。

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循环管道包括沿所述储能装置本体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间隔分布的主进水管道和主出水管道,全部所述子进水管道通过所述主进水管道并联连通,全部所述子出水管道通过所述主出水管道并联连通。

21、如此,可以使各条子进水管道相对独立、各条子出水管道相对独立,使得各条子进水管道、各条冷却通路以及各条主出水管道的冷却液流量更为均匀,提高对各个储能层的散热效率,进而提高对储能装置本体整体的散热冷却效率。

2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循环管道被构造为绝缘管道,所述子循环管道被构造为导电管道,所述子循环管道与对应的所述储能层的部分部位相连。

23、如此,有效保证不同子循环管道之间的电气绝缘要求,同时使各个储能层及其对应的子循环管道可靠等电位连接,提高各个储能层以及储能装置本体整体的电气可靠性。

2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管接头以及所述子循环管道的外侧均围设有屏蔽罩。

25、如此,屏蔽罩可以有效消除外界环境的电磁干扰,可以有效避免水管接头与子循环管道的连接位置处局部放电,提高储能装置本体整体的电气可靠性。

2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储能层包括电柜以及主控箱,所述主控箱设于所述电柜的外侧并与所述电柜电气连接,所述电柜沿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的外侧具有与所述电柜内部的所述冷却通路连通的水管接头。

27、如此,当电柜内部渗漏冷却液时,不会影响到主控箱内部的电气元件,提高主控箱的安全性能。

2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控箱设于所述电柜的顶部,且所述主控箱的顶部设有第一防水罩。

29、如此,当上层结构的储能层渗透冷却液或循环管道出现冷凝水时,冷却液或冷凝水会滴落在第一防水罩上并沿第一防水罩汇流至底部的集水盘,有效避免冷却液或冷凝水直接滴落至主控箱或电柜上而造成主控箱或电柜的电气元件损坏或失效。

3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柜与所述水管接头的对接处设有密封结构。

31、如此,通过密封结构保证电柜与水管接头之间的管路交界面不会发生渗漏冷却液,提高电柜的密封与防水性能。

3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储能层还包括功率模块,所述功率模块沿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的外侧具有与所述功率模块内部的所述冷却通路连通的水管接头。

33、如此,当水管接头渗漏冷却液时,冷却液会直接滴落在底部的集水盘中,而不会滴落或流至下方储能层的电气元件上,以此提高各个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储能装置本体(10)底部的集水盘(4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路结构还包括供冷却液流通的循环管道(20),所述循环管道(20)沿所述储能装置本体(10)的外侧周向围设,所述循环管道(20)通过所述水管接头(30)连通所述储能装置本体(10)内部的所述冷却通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管道(20)相对所述集水盘(40)的垂直投影与所述储能装置本体(10)相对所述集水盘(40)的垂直投影不重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循环管道(21)包括沿所述储能装置本体(10)的长度方向(X)或宽度方向(Y)间隔分布的主进水管道(211)和主出水管道(212),全部所述子进水管道(221)通过所述主进水管道(211)并联连通,全部所述子出水管道(222)通过所述主出水管道(212)并联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循环管道(21)被构造为绝缘管道,所述子循环管道(22)被构造为导电管道,所述子循环管道(22)与对应的所述储能层(11)的部分部位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5至8任一项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管接头(30)以及所述子循环管道(22)的外侧均围设有屏蔽罩(50)。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层(11)包括电柜(111)以及主控箱(112),所述主控箱(112)设于所述电柜(111)的外侧并与所述电柜(111)电气连接,所述电柜(111)沿长度方向(X)或宽度方向(Y)的外侧具有与所述电柜(111)内部的所述冷却通路连通的水管接头(30)。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箱(112)设于所述电柜(111)的顶部,且所述主控箱(112)的顶部设有第一防水罩(1121)。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柜(111)与所述水管接头(30)的对接处设有密封结构。

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层(11)还包括功率模块(113),所述功率模块(113)沿长度方向(X)或宽度方向(Y)的外侧具有与所述功率模块(113)内部的所述冷却通路连通的水管接头(30)。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模块(113)的顶部设有第二防水罩(1131),所述功率模块(113)的底部设有引流盘(1132),所述引流盘(1132)用于汇集渗漏的冷却液并将所述冷却液引流至所述集水盘(40)。

15.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层(11)还包括汇流柜(114),所述汇流柜(114)的顶部设有第三防水罩(1141)。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储能装置本体(10)底部的集水盘(4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路结构还包括供冷却液流通的循环管道(20),所述循环管道(20)沿所述储能装置本体(10)的外侧周向围设,所述循环管道(20)通过所述水管接头(30)连通所述储能装置本体(10)内部的所述冷却通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管道(20)相对所述集水盘(40)的垂直投影与所述储能装置本体(10)相对所述集水盘(40)的垂直投影不重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循环管道(21)包括沿所述储能装置本体(10)的长度方向(x)或宽度方向(y)间隔分布的主进水管道(211)和主出水管道(212),全部所述子进水管道(221)通过所述主进水管道(211)并联连通,全部所述子出水管道(222)通过所述主出水管道(212)并联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循环管道(21)被构造为绝缘管道,所述子循环管道(22)被构造为导电管道,所述子循环管道(22)与对应的所述储能层(11)的部分部位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5至8任一项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管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华君郭自德卢艳华余东旭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未来能源上海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