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浮力自动排泥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008382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14:53
本技术公开一种微浮力自动排泥阀,包括污泥回流管和浮阀组件,沉淀池沉淀下来的污泥在重力作用下回流至所述污泥回流管的内部;所述污泥回流管的底部开设有流通孔以供所述浮阀组件活动安装;所述污泥回流管内沉积污泥的重力大于所述浮阀组件的浮力和磁吸力时,推动所述浮阀组件远离所述污泥回流管,污泥从所述流通孔内排出;所述污泥回流管内的污泥的重力小于所述浮阀组件的浮力时,所述浮阀组件靠近所述污泥回流管,直至所述流通孔被所述浮阀组件完全抵住,在微磁吸力作用下回复初始关闭状态。本技术利用污泥自身的重力和浮阀组件的浮力的变化,以实现自动间歇性的回流污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的,具体涉及一种微浮力自动排泥阀


技术介绍

1、污水的直接排放,对自然环境带来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因此,能够加速污泥与水的分离,进而对污水进行快速净化的污水处理装置被广泛应用。现有的污水处理装置中通常设置有沉淀器或沉淀池的结构以进行污水的静置,使得污泥等杂质进行沉淀,污泥等杂质沉淀于沉淀器或沉淀池的底部,需通过设置排泥结构以排出污泥等杂质。其中,现有的排泥结构包括有排泥阀,而排泥阀的常见结构为由阀体、液压缸、活塞、阀杆以及阀瓣等组件构成,结构较为复杂,需手动操作排泥,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微浮力自动排泥阀,以达到自动间歇性的排出污泥等杂质的效果。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微浮力自动排泥阀,包括污泥回流管和浮阀组件,污泥在重力作用下回流至所述污泥回流管的内部;所述污泥回流管的底部开设有流通孔以供所述浮阀组件活动安装;所述污泥回流管内污泥的重力大于所述浮阀组件的浮力时,推动所述浮阀组件远离所述污泥回流管,污泥从所述流通孔内排出;所述污泥回流管内的污泥的重力小于所述浮阀组件的浮力时,所述浮阀组件靠近所述污泥回流管,直至所述流通孔被所述浮阀组件完全抵住,回复初始状态。

4、进一步的,还包括中心排气管,所述中心排气管设于所述污泥回流管的内部,并上下贯穿所述污泥回流管,所述浮阀组件开设有供所述中心排气管穿设的通孔,所述浮阀组件和所述中心排气管还设有相互配合的辅助连接组件,所述流通孔完全被所述浮阀组件抵住时,所述辅助连接组件作用,以加强所述浮阀组件与所述污泥回流管的连接;所述污泥回流管内污泥的重力大于所述浮阀组件的浮力以及所述辅助连接组件的作用力时,所述浮阀组件远离所述污泥回流管,污泥从所述流通孔排出;所述污泥回流管内的污泥的重力小于所述浮阀组件的浮力时,所述浮阀组件复位,以靠近所述污泥回流管,直至所述流通孔被所述浮阀组件完全抵住。

5、进一步的,所述辅助连接组件包括分别设于所述中心排气管和所述浮阀组件的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通过所述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的相互磁性吸合作用,以加强所述浮阀组件与所述污泥回流管的连接。

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磁性件为环设于所述中心排气管的管壁的钢环,所述第二磁性件为设于所述浮阀组件的顶部的磁块;或所述第一磁性件为固定设于所述中心排气管的外管壁的磁块,所述第二磁性件为设于所述浮阀组件的钢环。

7、进一步的,所述浮阀组件包括浮阀以及设于所述浮阀内的配重块,通过调节所述配重块,以使所述浮阀在自由状态下上浮与所述污泥回流管的所述流通孔相抵。

8、进一步的,所述浮阀包括活动部和安装部,所述配重块设于所述安装部中,所述活动部与所述污泥回流管活动连接,所述活动部为上窄下宽的梯形结构,所述流通孔的孔径大于所述活动部的顶端的长度,并小于所述活动部的末端的长度,以使所述流通孔被所述浮阀组件抵住时,所述活动部的部分位于所述污泥回流管的内部。

9、进一步的,所述中心排气管的底端超过所述浮阀组件相对所述污泥回流管移动的最远距离,所述中心排气管的底端设有挡泥板,以对排出的污泥进行阻挡。

10、进一步的,所述中心排气管的底端还设有集气罩,所述集气罩为开口朝下的喇叭状结构。

11、通过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2、本技术通过污泥回流管以及浮阀组件的配合,使得当污泥回流管内的污泥积累到一定数量,即污泥的重力大于浮阀组件的浮力和辅助连接组件的作用力时,能带动浮阀组件远离污泥回流管开设的流通孔,以使污泥顺畅排出,而当污泥排出后污泥的重力小于浮阀组件的浮力时,则浮阀组件逐渐靠近污泥回流管,以抵于流通孔中,辅助连接组件作用复位至初始状态,以进行污泥的沉淀;这样以实现自动间歇性的排出污泥。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浮力自动排泥阀,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泥回流管和浮阀组件,污泥在重力作用下回流至所述污泥回流管的内部;所述污泥回流管的底部开设有流通孔以供所述浮阀组件活动安装;所述污泥回流管内污泥的重力大于所述浮阀组件的浮力时,推动所述浮阀组件远离所述污泥回流管,污泥从所述流通孔内排出;所述污泥回流管内的污泥的重力小于所述浮阀组件的浮力时,所述浮阀组件靠近所述污泥回流管,直至所述流通孔被所述浮阀组件完全抵住,回复初始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浮力自动排泥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中心排气管,所述中心排气管设于所述污泥回流管的内部,并上下贯穿所述污泥回流管,所述浮阀组件开设有供所述中心排气管穿设的通孔,所述浮阀组件和所述中心排气管还设有相互配合的辅助连接组件,所述流通孔完全被所述浮阀组件抵住时,所述辅助连接组件作用,以加强所述浮阀组件与所述污泥回流管的连接;所述污泥回流管内污泥的重力大于所述浮阀组件的浮力以及所述辅助连接组件的作用力时,所述浮阀组件远离所述污泥回流管,污泥从所述流通孔排出;所述污泥回流管内的污泥的重力小于所述浮阀组件的浮力时,所述浮阀组件复位,以靠近所述污泥回流管,直至所述流通孔被所述浮阀组件完全抵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浮力自动排泥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连接组件包括分别设于所述中心排气管和所述浮阀组件的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通过所述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的相互磁性吸合作用,以加强所述浮阀组件与所述污泥回流管的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浮力自动排泥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性件为环设于所述中心排气管的管壁的钢环,所述第二磁性件为设于所述浮阀组件的顶部的磁块;或所述第一磁性件为固定设于所述中心排气管的外管壁的磁块,所述第二磁性件为设于所述浮阀组件的钢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浮力自动排泥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浮阀组件包括浮阀以及设于所述浮阀内的配重块,通过调节所述配重块,以使所述浮阀在自由状态下上浮与所述污泥回流管的所述流通孔相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浮力自动排泥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浮阀包括活动部和安装部,所述配重块设于所述安装部中,所述活动部与所述污泥回流管活动连接,所述活动部为上窄下宽的梯形结构,所述流通孔的孔径大于所述活动部的顶端的长度,并小于所述活动部的末端的长度,以使所述流通孔被所述浮阀组件抵住时,所述活动部的部分位于所述污泥回流管的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浮力自动排泥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排气管的底端超过所述浮阀组件相对所述污泥回流管移动的最远距离,所述中心排气管的底端设有挡泥板,以对排出的污泥进行阻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浮力自动排泥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排气管的底端还设有集气罩,所述集气罩为开口朝下的喇叭状结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浮力自动排泥阀,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泥回流管和浮阀组件,污泥在重力作用下回流至所述污泥回流管的内部;所述污泥回流管的底部开设有流通孔以供所述浮阀组件活动安装;所述污泥回流管内污泥的重力大于所述浮阀组件的浮力时,推动所述浮阀组件远离所述污泥回流管,污泥从所述流通孔内排出;所述污泥回流管内的污泥的重力小于所述浮阀组件的浮力时,所述浮阀组件靠近所述污泥回流管,直至所述流通孔被所述浮阀组件完全抵住,回复初始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浮力自动排泥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中心排气管,所述中心排气管设于所述污泥回流管的内部,并上下贯穿所述污泥回流管,所述浮阀组件开设有供所述中心排气管穿设的通孔,所述浮阀组件和所述中心排气管还设有相互配合的辅助连接组件,所述流通孔完全被所述浮阀组件抵住时,所述辅助连接组件作用,以加强所述浮阀组件与所述污泥回流管的连接;所述污泥回流管内污泥的重力大于所述浮阀组件的浮力以及所述辅助连接组件的作用力时,所述浮阀组件远离所述污泥回流管,污泥从所述流通孔排出;所述污泥回流管内的污泥的重力小于所述浮阀组件的浮力时,所述浮阀组件复位,以靠近所述污泥回流管,直至所述流通孔被所述浮阀组件完全抵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浮力自动排泥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连接组件包括分别设于所述中心排气管和所述浮阀组件的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通过所述第一磁性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焕强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金闽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