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模具领域,具体涉及具备内外双层立柱的注塑模。
技术介绍
1、导柱是用于模具中与组件组合使用,提供稳定的导向,主要确保模具稳定竖向开合升降。一般是带肩圆柱形。
2、在公告号为cn206550219u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低摩擦力的行程可调节模具导柱。包括上模座、导套和限位块,所述下固定板下方连接有下模座,所述下模座中心通有散热槽,所述调位板外侧固定有调节块,所述调节块上安装有固定旋钮,所述调节块侧面固定有指示标,所述指示标右侧设置有刻度尺,所述限位块外侧安装有滑动轮,所述滑动轮外侧固定有滑动轨。该低摩擦力的行程可调节模具导柱设有油槽,可在模具运转时根据需要人工进行润滑添加工作,导套腔通过散热槽与外界直接相通,导套腔内部设置有调位板,用户能够根据刻度尺通过上下移动调节块来调整调位板的高度,从而在特殊情况下能够改变上模座和下模座之间的冲压行程,在改模、修模的时候更加方便快捷。
3、但是上述这种模具导柱一般一套模具采用四个,分布于四角。当模具整体质量较大,或者模具对水平方向上的错位精度容忍度更低时,这种常规的四角布局的导柱就难以满足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具备内外双层立柱的注塑模,利用两套内外错位、上下交错的导柱,来提升竖向导向精度,是对接精度要求较高的模具。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具备内外双层立柱的注塑模,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具备内外
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方案作为竖向升降开合的模具,其竖向导向性更加好,即无论模具竖向开合升降的高度、速度如何,其水平方向的错位位移量很小。是对接精度要求较高的模具。
5、本技术方案相当于多加设了一套竖向导柱,但不是简单的叠加。
6、首先,外导柱、内导柱相互内外错开,朝向也是上下交错相反的,各自分摊模具的总重。
7、其次,外导柱、内导柱对模具中着重导向的部件也不同,外导柱主要对模具的顶和底进行竖向导向,内导柱主要对模具内部的各层模仁进行导向。
8、再次,外导柱、内导柱各自的导向精度也不同,外导柱对应的第二上通孔、第一上通孔的内径是渐大,渐大的通孔说明给了外导柱一定的歪斜、错位的余量,即使这样的外导柱也可以通过。所以说明外导柱主要承担冲击与更大的载荷。
9、最后,所以相对来说,内导柱承担更小的载荷,起到更高精度的竖向导向的功能,所以利用铜套也便于收紧导柱与通孔的间隙,虽然摩擦接触变多,但铜套的自润滑效果较好。
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第二下通孔与第三下通孔的内径相等;下固定板封住第三下通孔的底部。
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表明了内导柱的升降区间。
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内导柱的顶部具备径向向外延伸的上环形凸棱;上固定板底面固定有管形件,管形件供内导柱穿过。
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上环形凸棱可以避免内导柱掉落。
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又进一步改进,管形件的厚度大于盖板的厚度;管形件与盖板通过共同的螺栓装配,螺栓穿过上固定板。
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管形件、盖板两面夹持固定效果,就是为了保证内导柱的绝对铅垂度。
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又进一步改进,第一下通孔的内径大于第二下通孔的内径,铜套的内径小于第二下通孔的内径;铜套的底部具备径向向外延伸的下环形凸棱,下环形凸棱与中模板的顶面接触。
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铜套也不会被内导柱带动下移,铜套始终对内导柱进行摩擦润滑。
1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又进一步改进,外导柱自身底部具备一体的膨大座;垫块底面固定有供外导柱穿过的上套座,上套座与膨大座呈镜像对称布置。
1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外导柱的上下两头都相对大,体积越大的零部件其结构强度越大,也契合外导柱应用在大载荷、大冲击的工况。
2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又进一步改进,上套座包括一体的套筒部、平板部,套筒部的内径小于第二下通孔的内径,平板部自身轮廓边沿竖直向上的投影与垫块自身轮廓边沿重合。
2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上套座的形态保住了充分利用接触面积。
2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又进一步改进,外导柱的直径大于内导柱的直径;外导柱的轴长大于内导柱的轴长;外导柱、内导柱的数量均为四,四个相邻外导柱各自形心的连线构成矩形,四个相邻内导柱各自形心的连线也构成矩形。
2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外导柱结构强度更大,形成也更大,对内导柱也起到一定保护作用。
2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又进一步改进,上模板、中模板、下模板各自的竖向投影面积均小于上固定板、下固定板各自的竖向投影面积,上固定板、下固定板之间分别相向连接有支撑柱;支撑柱通过自身的轴向沉头通孔与上固定板或下固定板固定;上固定板、下固定板具备与轴向沉头通孔同轴的螺纹孔;当上固定板、下固定板位于相互远离的极限位置时,两个支撑柱的总长等于上固定板至下固定板的竖向距离。
2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当模具较长时间不使用时,可以利用支撑柱来锁紧模具,避免模具竖向方向的位移松动。或者为了限制上模仁、下模仁之间最小极限间距。
2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又进一步改进,支撑柱的直径大于外导柱的直径,支撑柱的数量为四,支撑柱两两一组同轴布置,支撑柱位于模具主体同一端的两个外导柱之间。
2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保证整体受力的均匀、对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具备内外双层立柱的注塑模,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内外双层立柱的注塑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下通孔与第三下通孔的内径相等;所述下固定板封住第三下通孔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内外双层立柱的注塑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导柱的顶部具备径向向外延伸的上环形凸棱;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备内外双层立柱的注塑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形件的厚度大于盖板的厚度;所述管形件与盖板通过共同的螺栓装配,所述螺栓穿过上固定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内外双层立柱的注塑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通孔的内径大于第二下通孔的内径,所述铜套的内径小于第二下通孔的内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内外双层立柱的注塑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导柱自身底部具备一体的膨大座;所述垫块底面固定有供外导柱穿过的上套座,所述上套座与膨大座呈镜像对称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备内外双层立柱的注塑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套座包括一体的套筒部、平板部,所述套筒部的内径小于第二下通孔的内径,所述平板部自身轮廓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内外双层立柱的注塑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导柱的直径大于内导柱的直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备内外双层立柱的注塑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板、中模板、下模板各自的竖向投影面积均小于上固定板、下固定板各自的竖向投影面积,所述上固定板、下固定板之间分别相向连接有支撑柱;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备内外双层立柱的注塑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的直径大于外导柱的直径,所述支撑柱的数量为四,所述支撑柱两两一组同轴布置,所述支撑柱位于模具主体同一端的两个外导柱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具备内外双层立柱的注塑模,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内外双层立柱的注塑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下通孔与第三下通孔的内径相等;所述下固定板封住第三下通孔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内外双层立柱的注塑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导柱的顶部具备径向向外延伸的上环形凸棱;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备内外双层立柱的注塑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形件的厚度大于盖板的厚度;所述管形件与盖板通过共同的螺栓装配,所述螺栓穿过上固定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内外双层立柱的注塑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通孔的内径大于第二下通孔的内径,所述铜套的内径小于第二下通孔的内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内外双层立柱的注塑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导柱自身底部具备一体的膨大座;所述垫块底面固定有供外导柱穿过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青,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博瑞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