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液压电动千斤顶的供油结构,属于千斤顶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液压电动千斤顶的供油结构存在容易漏油、千斤顶容易被污染、使用寿命较短等技术问题。本液压电动千斤顶的供油结构,所述的液压电动千斤顶还包括底座和顶举结构,本供油结构包括油箱、进油通道和出油通道,所述的油箱设置在电动千斤顶的底座上,所述的进油通道和出油通道一端均与油箱相连通,另一端均与液压电动千斤顶的顶举结构相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箱呈囊状,且该油箱采用弹性材料制成。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供油更稳定、液压油不容易泄漏、使用寿命更长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千斤顶
,涉及一种液压电动千斤顶,特别是 一种液压电动千 斤顶的供油结构。
技术介绍
千斤顶可以对重物进行顶举,以方便对重物进行维修。千斤顶有机械式和液压式 之分,机械式千斤顶工作稳定性差、工作噪音大、使用寿命短。液压电动千斤顶具有机械式 千斤顶所不具备的优点,液压电动千斤顶上需要设置供油结构,该供油结构是在千斤顶工 作时用于为顶举结构供应液压油或接纳液压油。液压电动千斤顶的供油结构主要包括油 箱、进油通道和出油通道,油箱与进油通道和出油通道均相通,进、出油通道与油泵相通,在 油泵的驱动下,液压油在进、出油通道内循环流动。如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电动液压千斤顶(专利号200520023703. 2),包括底盘、 电机、储油箱、液压泵、液压千斤顶,其特征在于该底盘为折叠式结构,其下装有移动轮,其 上依次装有液压千斤顶、液压泵、储油箱、电机、扶手,该液压泵与液压千斤顶之间的进油管 路上装有单向阀,该储油箱与液压千斤顶之间的回油管路上装有手动截止阀。该电动液压千斤顶的储油箱采用铁质制成的,在正常情况下,油箱的体积不会发 生变化,而要使液压油能够顺畅流动,要求油箱要与外界相通,使油箱内的气压与外界大气 压相等,以适应油泵的工作要求。但千斤顶在平常使用时,需要经常发生移动,特别是车用 液压电动千顶,需要经常放置在车辆内,车辆有时会行驶在颠簸的路面上,这些都会导致液 压油溢出油箱外侧,而使千斤顶表面清洁度差,需要经常添加液压油,而且由于油箱内部与 外界相通,外界的灰尘会进入到油箱内,液压油会很脏,这会加速油泵和顶举结构的损坏速 度,使得液压电动千斤顶的使用寿命不能得到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液压电动千斤顶的供 油结构,其使千斤顶的表面清洁度好,液压油的损耗小,千斤顶的使用寿命能得到保证。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液压电动千斤顶的供油结构,所 述的液压电动千斤顶还包括底座和顶举结构,本供油结构包括油箱、进油通道和出油通道, 所述的油箱设置在电动千斤顶的底座上,所述的进油通道和出油通道一端均与油箱相连 通,另一端均与液压电动千斤顶的顶举结构相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箱呈囊状,且该油 箱采用弹性材料制成。液压油是存放在油箱内的,进油通道和出油通道都是与液压电动千斤顶的油泵相 连通的。当油泵正向转动时,油箱内的液压油通过出油通道从油箱内流出,并被油泵驱动到 液压电动千斤顶上的顶举结构内,顶举结构工作顶举重物。油箱内的液压油被抽出后,油箱 内的压力会减小,当油箱内的压力小于外界大气压时,外界大气压会使油箱作适应性的缩 小变形,从而使油箱内的压力保持与外界大气压相等,以保证油泵的正常工作。在顶举结构回缩时,液压油管路中多余的液压油会通过进油通道回流到油箱内,油箱内的压力会变大, 当油箱内的压力大于外界大气压时,该压力会促使油箱作适应性的扩大变形,从而使油箱 的容积变大,以便接纳液压油。作为第一种情况,在上述的液压电动千斤顶的供油结构中,所述的弹性材料为橡 胶材料。作为第二种情况,在上述的液压电动千斤顶的供油结构中,所述的弹性材料为塑 胶材料。作为第三种情况,在上述的液压电动千斤顶的供油结构中,所述的弹性材料为聚氯乙烯材料。在上述的液压电动千斤顶的供油结构中,所述的油箱上开设有开口,上述的进油 通道与出油通道均与该开口相连通,所述的进油通道与出油通道设置在液压电动千斤顶的 底座内。液压电动千斤顶的底座是呈板状的,油箱是扣接在底座上的,进油通道与出油通道 是由设于底座内的孔而形成的,进油通道与出油通道设于底座内,提高了液压电动千斤顶 的结构紧凑性。在上述的液压电动千斤顶的供油结构中,所述的油箱的开口上开设有沿开口向内 延伸的内向折边。该内向折边是与油箱本体连为一体的,折边可以作为油箱与底座之间的 密封垫,保证了油箱与底座之间的液密封,且结构简单。在上述的液压电动千斤顶的供油结构中,所述的油箱内设有呈框形的压板,该压 板压在上述的内向折边上,且通过紧固件将压板及内向折边固定在液压电动千斤顶的底座 上。在上述的液压电动千斤顶的供油结构中,所述的紧固件为紧固螺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油箱呈囊状,油箱可根据内外压力差 而变化其内部的容积,使得油箱内的压力能够保持一个恒定值,保证了油泵工作时的稳定 性。在油箱上不需要设置使其内部与外界相通的开口,液压电动千斤顶在移动过程中不会 出现液压油溢漏现象。同时,液压电动千斤顶的表面也不易粘附灰尘,保证了表面的清洁 度。而且也能够随意移动液压电动千斤顶,很好地适应了液压电动千斤顶的工作特性。液 压油不易因溢漏而损耗,不需要经常添加液压油,提高了液压电动千斤顶的使用方便性。由 于油箱与外界是密封的,外界的灰尘也不易进入到液压油内,液压油能够长期保持很高的 清洁度,液压油不会对油泵和顶举结构产生较大的磨损,使得液压电动千斤顶的使用寿命 能够得到保证。附图说明图1是本液压电动千斤顶的供油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沿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图中,1、底座;2、电机;3、顶举结构;4、油箱;5、压板;6、内向折边;7、紧固螺栓;8、进油通道;9、出油通道。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液压电动千斤顶的结构主要包括底座1、电机2、油泵、顶举结构3和 油箱4,底座1呈板状,电机2卧设在底座1上,在底座1上设有联接板,所述电机2和油泵 分列在联接板的两侧,它们均与联接板固定连接,顶举结构3直立地设置在底座1上,在底 座1和联接板内设置有相通的油路,联接板内还设置有单向可控阀。如图1和图2所示,本供油结构包括油箱4、进油通道8和出油通道9,所述的油箱 4设置在电动千斤顶的底座1上,所述的进油通道8和出油通道9 一端均与油箱4相连通, 另一端均与液压电动千斤顶的顶举结构3相联,所述的油箱4 呈囊状,且该油箱4采用弹性 材料制成。在本实施例一中,弹性材料为橡胶材料,具体而言,该橡胶材料为耐油橡胶材料。在油箱4上开设有开口,进油通道8与出油通道9均与该开口相连通,进油通道8 与出油通道9设置在液压电动千斤顶的底座1内。液压电动千斤顶的底座1是呈板状的, 油箱4是扣接在底座1上的,进油通道8与出油通道9是由设于底座1内的孔而形成的,进 油通道8与出油通道9设于底座1内,提高了液压电动千斤顶的结构紧凑性。在油箱4的开口上开设有沿开口向内延伸的内向折边6。该内向折边6是与油箱 4本体连为一体的,折边可以作为油箱4与底座1之间的密封垫,保证了油箱4与底座1之 间的液密封,且结构简单。在油箱4内设有呈框形的压板5,该压板5压在上述的内向折边 6上,且通过紧固件将压板5及内向折边6固定在液压电动千斤顶的底座1上。在本实施例 一中,紧固件为紧固螺栓7。在液压电动千斤顶底座1的底面上设有沉头孔,上述的紧固螺栓7的外端部位于 该沉头孔内。设有沉头孔,使得紧固螺栓7的外端部能够完全没于该沉头孔内,保证了底座 1底面的平整性,保证了千斤顶能够稳定地放置在地面上。液压油是存放在油箱4内的,进油通道8和出油通道9都是与液压电动千斤顶的 油泵相连通的。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压电动千斤顶的供油结构,所述的液压电动千斤顶还包括底座(1)和顶举结构(3),本供油结构包括油箱(4)、进油通道(8)和出油通道(9),所述的油箱(4)设置在电动千斤顶的底座(1)上,所述的进油通道(8)和出油通道(9)一端均与油箱(4)相连通,另一端均与液压电动千斤顶的顶举结构(3)相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箱(4)呈囊状,且该油箱(4)采用弹性材料制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华军,阮华梁,林中根,任江洪,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市泺原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