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气缸,尤其是涉及一种刮尘圈及超薄气缸前端盖防尘结构。
技术介绍
1、影响气缸使用寿命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由于防尘圈失效造成的。由于防尘圈失效从而导致缸外杂质通过防尘圈进入缸内,刮伤磨损密封圈、导向环、活塞杆、内壁等,造成工作介质的内外泄漏。特别是在超薄气缸中通常只用防尘圈防尘。在结构上防尘圈大多采用唇型,从结构上分析可知唇型结构的防尘圈刮尘能力较好,但是在材料上大多采用改性橡胶、改性聚氨酯等弹性材料,而这些材料机械强度却不够强,不能很好清除环境恶劣的缸外杂质,且易腐蚀老化,从而失去防尘密封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刮尘圈及超薄气缸前端盖防尘结构,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气缸前端盖和活塞杆之间采用单一的防尘圈防尘,防尘圈直接接触大量的缸外杂质,防尘圈容易失效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刮尘圈及超薄气缸前端盖防尘结构,包括:所述刮尘圈呈螺旋结构堆叠,螺旋的圈数大于1圈,螺旋截面为矩形。由于刮尘圈呈螺旋结构,使得整个刮尘圈具有收缩性,刮尘圈没有套在活塞杆上时,刮尘圈的内径约小于活塞杆的外径,安装刮尘圈过程中,活塞杆将刮尘圈胀开,并使得刮尘圈套在活塞杆上,此时,刮尘圈与活塞杆能够时刻保持紧密贴合。
3、可选地,所述圈数为1.5-2圈。
4、可选地,所述刮尘圈的材质为磷青铜。使得刮尘圈且具有很强的耐磨性、耐腐蚀性,并且弹性性能好。
5、可选地,所述刮尘圈的棱边均为圆角形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超薄气缸前端盖防尘结构,包括前端盖、活塞杆、防尘圈、刮尘圈和复合套,所述活塞杆穿设于所述前端盖,所述防尘圈设置所述活塞杆和所述前端盖之间,所述前端盖上依次嵌有所述刮尘圈、所述复合套和所述防尘圈,所述防尘圈靠近缸体方向,其中,所述刮尘圈、所述复合套和所述防尘圈均套在所述活塞杆上且与所述活塞杆表面接触。
7、可选地,所述刮尘圈和所述复合套接触,且所述刮尘圈的外径大于所述复合套的外径。通过刮尘圈将活塞杆上灰尘刮掉,防止灰尘进入缸体中。
8、可选地,所述复合套为尼龙导向套。
9、可选地,所述复合套和所述防尘圈之间有间隙,且所述防尘圈的外径大于所述复合套。
10、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刮尘圈及防尘机构,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1、1、由于所述刮尘圈呈螺旋结构堆叠,使其在径向方向可以收缩,具有弹性,当刮尘圈套在活塞杆上后,在径向弹性力作用下,刮尘圈内表面和活塞杆紧密贴合;有效的将活塞杆的灰尘刮掉。
12、2、由于防尘圈设置在刮尘环和复合套之后,经过刮尘圈将大部分灰尘除掉,进入防尘圈的灰尘大量减少,防尘圈将余下灰尘隔离。缸外灰尘经过刮尘圈除尘后,在进入防尘圈,防尘圈接触到的灰尘杂质大量减少,保护防尘圈,大幅延长防尘圈使用寿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刮尘圈,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刮尘圈呈螺旋结构堆叠,螺旋的圈数大于1圈,螺旋截面为矩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刮尘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圈数为1.5-2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刮尘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刮尘圈的材质为磷青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刮尘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刮尘圈的棱边均为圆角形棱边。
5.一种超薄气缸前端盖防尘结构,包括前端盖、活塞杆、复合套和防尘圈,所述活塞杆穿设于所述前端盖,所述防尘圈和所述复合套均设置所述活塞杆和所述前端盖之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刮尘圈,所述前端盖上依次嵌有所述刮尘圈、所述复合套和所述防尘圈,所述防尘圈靠近缸体方向,其中,所述刮尘圈、所述复合套和所述防尘圈均套在所述活塞杆上且均与所述活塞杆表面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薄气缸前端盖防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刮尘圈和所述复合套接触,且所述刮尘圈的外径大于所述复合套的外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薄气缸前端盖防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套为尼龙导向套。
8.根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刮尘圈,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刮尘圈呈螺旋结构堆叠,螺旋的圈数大于1圈,螺旋截面为矩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刮尘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圈数为1.5-2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刮尘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刮尘圈的材质为磷青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刮尘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刮尘圈的棱边均为圆角形棱边。
5.一种超薄气缸前端盖防尘结构,包括前端盖、活塞杆、复合套和防尘圈,所述活塞杆穿设于所述前端盖,所述防尘圈和所述复合套均设置所述活塞杆和所述前端盖之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素梅,刘献福,夏国栋,刘现综,张卫国,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百帝气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