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声单体和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987800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9 02:01
本技术涉及电声换能技术领域,本技术公开一种发声单体和电子设备,所述发声单体包括外壳和磁路系统,所述外壳的至少部分由钴合金材料组成,所述磁路系统设于所述外壳,所述磁路系统包括导磁轭、中心磁部和边磁部,所述中心磁部和所述边磁部分别设于所述导磁轭,且所述边磁部设于所述中心磁部的外侧,所述边磁部与所述外壳连接。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满足薄型化和声学性能要求的发声单体,使得该发声单体在薄型化设计的前提下,有效提高磁路系统的磁感应强度,从而提升BL值,进而可以满足发声单体的声学性能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声换能,特别涉及一种发声单体和应用该发声单体的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1、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手机等电子设备的使用越来越多,同时对电子设备中扬声器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不仅仅限于视频音频的播放,更对播放声音的音质和可靠性有着更高的要求。其中,随着用户对电子设备的轻薄化设计的需求越来越高,电子设备中的扬声器等发声器件受到电子设备外观结构的影响,其体积也越来越小。而发声器件作为电子设备重要而又不可或缺的功能性部件,是电子设备轻薄化设计的重要一环,因此对发声器件的轻薄化设计极为重要。

2、相关技术中,电子设备在进行体积小型化、轻薄化设计时,主要对发声器件的磁路系统做了减薄设计,但是发声器件的磁路系统减薄后无法满足磁场强度要求,导致bl值降低,从而影响声学性能以及发声效果,出现轻薄化设计和发声性能无法兼顾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声单体和电子设备,旨在提供一种同时满足薄型化和声学性能要求的发声单体。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发声单体,所述发声单体包括:

3、外壳,所述外壳的至少部分由钴合金材料组成;和

4、磁路系统,所述磁路系统设于所述外壳,所述磁路系统包括导磁轭、中心磁部和边磁部,所述中心磁部和所述边磁部分别设于所述导磁轭,且所述边磁部设于所述中心磁部的外侧,所述边磁部与所述外壳连接。

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中的钴合金材料的材料牌号为co50或co27。

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中心磁部包括中心磁钢和中心导磁板,所述中心磁钢的相对两侧分别与所述中心导磁板和所述导磁轭连接,所述边磁部包括边磁钢和边导磁板,所述边磁钢的相对两侧分别与所述边导磁板和所述导磁轭连接,所述中心导磁板和/或所述边导磁板由钴合金材料组成。

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中心导磁板中的钴合金材料的材料牌号为co50或co27;

8、和/或,所述边导磁板中的钴合金材料的材料牌号为co50或co27;

9、和/或,所述外壳、所述中心导磁板和所述边导磁板任意一个中的钴合金材料的磁导率均不小于5200gs/oe;

10、和/或,所述外壳、所述中心导磁板和所述边导磁板任意一个中的钴合金材料的饱和磁感应强度b不小于2.25t。

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边导磁板的厚度不大于0.23mm;

12、和/或,所述中心导磁板的厚度不大于0.23mm;

13、和/或,所述导磁轭的厚度不大于0.23mm。

1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发声单体还包括振动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振膜,所述振膜包括折环部以及设于所述折环部内外两侧的内固定部和外固定部,所述外固定部与所述外壳连接,所述折环部朝向靠近所述边导磁板的方向凹陷设置,所述边导磁板设有与所述折环部相对且朝向远离所述振膜的方向延伸的第一避让槽,所述第一避让槽的深度不大于0.1mm。

1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磁轭由钴合金材料组成,所述导磁轭中的钴合金的材料牌号为co50或co27。

1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磁轭中的钴合金材料的磁导率不小于5200gs/oe;

17、和/或,所述导磁轭中的钴合金材料的饱和磁感应强度b不小于2.25t。

1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边磁部与所述中心磁部间隔设置形成磁间隙,所述发声单体还包括振动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振膜组件、音圈和定心组件,所述振膜组件的外周沿固定于所述外壳,所述音圈的第一端与所述振膜组件连接,所述音圈的第二端插设于所述磁间隙,所述定心组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音圈的第二端和所述外壳连接,所述导磁轭设有与所述定心组件相对的第二避让槽,所述第二避让槽朝向远离所述定心组件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避让槽的深度在0.05mm~0.15mm之间。

1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振膜组件包括振膜和振动板,所述振膜的外周沿与所述外壳连接,所述振动板与所述振膜连接且与所述音圈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振动板包括本体部和设于所述本体部外周沿的压边部,所述压边部相对所述本体部朝向靠近所述磁路系统的方向弯折,所述振膜的内侧设有内固定部,所述内固定部与所述压边部连接且所述内固定部和所述本体部的顶表面位于同一平面内。

2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包括首尾连接的第一边部和第二边部,所述第一边部形成为钴合金材料件,所述第二边部形成为塑胶材料件,所述第二边部设有与所述外壳内部声腔连通的声孔,所述外壳还包括覆盖所述声孔的网布组件,所述网布组件与所述第二边部粘接连接或一体注塑成型。

2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边磁部包括边磁钢和边导磁板,所述边磁钢的相对两侧分别与所述边导磁板和所述导磁轭连接,所述边导磁板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边部的第一边导磁板和位于所述第二边部的第二边导磁板,所述第一边导磁板与所述第一边部形成为一体成型件。

2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包括第一边部、第二边部和连接部,所述第一边部和所述第二边部相交的位置形成为角部,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角部,并分别与所述第一边部和所述第二边部连接,所述连接部形成为塑胶材料件,所述第一边部和所述第二边部形成为钴合金材料件。

2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边磁部包括边磁钢和边导磁板,所述边磁钢的相对两侧分别与所述边导磁板和所述导磁轭连接,所述边导磁板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边部的第一边导磁板和位于所述第二边部的第二边导磁板,所述第一边导磁板与所述第一边部形成为一体成型件,所述第二边导磁板与所述第二边部形成为一体成型件。

2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发声单体的高度不大于1.8mm。

25、本技术还提出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所述的发声单体。

26、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发声单体通过将外壳的至少部分设置为由钴合金材料组成,从而将磁路系统设于外壳,使得磁路系统的中心磁部和边磁部分别设于导磁轭,且边磁部设于中心磁部的外侧,并利用边磁部与外壳连接,使得由钴合金材料制成的外壳与边磁部连接,从而利用外壳的高饱和磁感应强度与发声单体中磁路系统配合,以有效满足磁路系统的磁场强度要求,使得该发声单体在尺寸一定的情况下,有效提高导磁材料的饱和磁感应强度,从而提升bl值,提高声学性能以及发声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声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单体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中的钴合金材料的材料牌号为Co50或Co2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磁部包括中心磁钢和中心导磁板,所述中心磁钢的相对两侧分别与所述中心导磁板和所述导磁轭连接,所述边磁部包括边磁钢和边导磁板,所述边磁钢的相对两侧分别与所述边导磁板和所述导磁轭连接,所述中心导磁板和/或所述边导磁板由钴合金材料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声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导磁板中的钴合金材料的材料牌号为Co50或Co27;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声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边导磁板的厚度不大于0.23mm;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声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单体还包括振动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振膜,所述振膜包括折环部以及设于所述折环部内外两侧的内固定部和外固定部,所述外固定部与所述外壳连接,所述折环部朝向靠近所述边导磁板的方向凹陷设置,所述边导磁板设有与所述折环部相对且朝向远离所述振膜的方向延伸的第一避让槽,所述第一避让槽的深度不大于0.1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磁轭由钴合金材料组成,所述导磁轭中的钴合金的材料牌号为Co50或Co27。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声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磁轭中的钴合金材料的磁导率不小于5200Gs/Oe;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声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磁部与所述中心磁部间隔设置形成磁间隙,所述发声单体还包括振动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振膜组件、音圈和定心组件,所述振膜组件的外周沿固定于所述外壳,所述音圈的第一端与所述振膜组件连接,所述音圈的第二端插设于所述磁间隙,所述定心组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音圈的第二端和所述外壳连接,所述导磁轭设有与所述定心组件相对的第二避让槽,所述第二避让槽朝向远离所述定心组件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避让槽的深度在0.05mm~0.15mm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声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膜组件包括振膜和振动板,所述振膜的外周沿与所述外壳连接,所述振动板与所述振膜连接且与所述音圈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振动板包括本体部和设于所述本体部外周沿的压边部,所述压边部相对所述本体部朝向靠近所述磁路系统的方向弯折,所述振膜的内侧设有内固定部,所述内固定部与所述压边部连接且所述内固定部和所述本体部的顶表面位于同一平面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首尾连接的第一边部和第二边部,所述第一边部形成为钴合金材料件,所述第二边部形成为塑胶材料件,所述第二边部设有与所述外壳内部声腔连通的声孔,所述外壳还包括覆盖所述声孔的网布组件,所述网布组件与所述第二边部粘接连接或一体注塑成型。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发声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磁部包括边磁钢和边导磁板,所述边磁钢的相对两侧分别与所述边导磁板和所述导磁轭连接,所述边导磁板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边部的第一边导磁板和位于所述第二边部的第二边导磁板,所述第一边导磁板与所述第一边部形成为一体成型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第一边部、第二边部和连接部,所述第一边部和所述第二边部相交的位置形成为角部,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角部,并分别与所述第一边部和所述第二边部连接,所述连接部形成为塑胶材料件,所述第一边部和所述第二边部形成为钴合金材料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发声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磁部包括边磁钢和边导磁板,所述边磁钢的相对两侧分别与所述边导磁板和所述导磁轭连接,所述边导磁板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边部的第一边导磁板和位于所述第二边部的第二边导磁板,所述第一边导磁板与所述第一边部形成为一体成型件,所述第二边导磁板与所述第二边部形成为一体成型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声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单体的高度不大于1.8mm。

16.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声单体。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声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单体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中的钴合金材料的材料牌号为co50或co2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磁部包括中心磁钢和中心导磁板,所述中心磁钢的相对两侧分别与所述中心导磁板和所述导磁轭连接,所述边磁部包括边磁钢和边导磁板,所述边磁钢的相对两侧分别与所述边导磁板和所述导磁轭连接,所述中心导磁板和/或所述边导磁板由钴合金材料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声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导磁板中的钴合金材料的材料牌号为co50或co27;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声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边导磁板的厚度不大于0.23mm;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声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单体还包括振动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振膜,所述振膜包括折环部以及设于所述折环部内外两侧的内固定部和外固定部,所述外固定部与所述外壳连接,所述折环部朝向靠近所述边导磁板的方向凹陷设置,所述边导磁板设有与所述折环部相对且朝向远离所述振膜的方向延伸的第一避让槽,所述第一避让槽的深度不大于0.1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磁轭由钴合金材料组成,所述导磁轭中的钴合金的材料牌号为co50或co27。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声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磁轭中的钴合金材料的磁导率不小于5200gs/oe;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声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磁部与所述中心磁部间隔设置形成磁间隙,所述发声单体还包括振动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振膜组件、音圈和定心组件,所述振膜组件的外周沿固定于所述外壳,所述音圈的第一端与所述振膜组件连接,所述音圈的第二端插设于所述磁间隙,所述定心组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音圈的第二端和所述外壳连接,所述导磁轭设有与所述定心组件相对的第二避让槽,所述第二避让槽朝向远离所述定心组件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避让槽的深度在0.05mm~0.15mm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杰朱婷赵国栋刘华伟
申请(专利权)人: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