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空气炸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温的户外空气炸锅。
技术介绍
1、现有的空气炸锅种类很多,但是大部分空气炸锅都是利用电加热烹饪食物,通过在空气炸锅内设置可加热空气的电加热装置与循环风扇,利用电加热装置和循环风扇配合产生高速流动的循环热流以烹饪食物。这类空气炸锅虽然在家使用比较方便,但是因为耗电量较大,因此只能在家插电使用或在有电的地方使用,无法携带在户外使用,使用局限性较大。而一些采用可燃烧发热源加热的空气炸锅,虽然可携带在户外使用,但是因为没有控温系统自动调节所发热源的燃烧速度,因此温度不可控,烹饪效果较差,用户使用体验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一种可调温的户外空气炸锅,以解决现有空气炸锅温度不可控、烹饪效果差,用户使用体验较差的技术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可调温的户外空气炸锅,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烹饪腔和连通所述烹饪腔的热风循环系统;所述烹饪腔外设有外循环风道,所述外循环风道内设有与所述烹饪腔外壁热接触配合的发热源,所述发热源为受氧含量影响的相关发热物;所述外壳内设有控制系统以及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的驱动电机和温度传感器,所述驱动电机为调速电机,所述温度传感器适于延伸至所述烹饪腔内;所述外壳上设有连通所述外循环风道的通风口,所述外循环风道内设有与所述驱动电机连接的控温风扇。所述空气炸锅通过在所述外循环风道内设置受氧含量影响的所述发热源,并在所述外壳内设置所述控制系统以及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的所述驱动电机和所述温度传感
3、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通风口包括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和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外循环风道两端,所述进风口邻近所述发热源设置,所述出风口邻近所述控温风扇设置。将所述进风口邻近所述发热源设置,可使得外部空气通过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外循环风道时,空气中的氧气能快速与所述发热源接触,促进所述发热源燃烧,实现快速升温;同时,将所述控温风扇邻近所述出风口设置,可快速排出所述外循环风道内的热流,实现快速降温。
4、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进风口设于所述外壳底部,所述外壳底部设有向下延伸的支撑脚以及可拆卸的底盘,所述外壳适于通过所述支撑脚悬设于所述底盘上。将所述进风口设于所述外壳底部,可隐藏所述进风口,提升所述空气炸锅的整体美观性;同时,所述支撑脚适于将所述外壳悬空,以在所述外壳底部预留足够的空间供气流通过,保证烹饪的正常进行;此外,所述底盘适于支撑作用,在户外使用时所述底盘适于提供一个平稳的支撑面,以保证所述空气炸锅在户外使用时的正常烹饪,并且所述底盘还可承接自所述通风口掉落的燃烧残留物,避免影响环境和导致火灾,保证空气炸锅产品的使用安全性。
5、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底盘具有顶部敞口的收纳腔,所述外壳悬设于所述收纳腔内。所述收纳腔使得所述底盘不仅可以与所述外壳组合使用,还可以单独作为容器使用,有效提升了所述空气炸锅的实用性。
6、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内设有控制腔,所述控制腔位于所述外循环风道外侧,所述控制腔内设有所述控制系统和所述驱动电机;所述控制腔与所述外循环风道之间设有隔热板,所述隔热板周缘适于向外延伸后抵接于所述外壳内壁。所述隔热板适于分隔所述控制腔与所述外循环风道,以防止所述外循环风道内热流流入所述控制腔,损坏所述控制腔内的所述控制系统和所述驱动电机。
7、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通风口包括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设于所述外壳顶部,连通于所述控制腔,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外壳底部,连通于所述外循环风道;所述隔热板上设有连通所述控制腔和所述外循环风道的连通口。将所述进风口设于所述外壳顶部,连通于所述控制腔,并在所述隔热板上设置所述连通口,使得外部空气在通过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外循环风道时,会流经所述控制腔,对所述控制腔降温,可有效降低所述控制腔的温度。
8、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侧部设有辅助风口,所述外壳内设有连通所述辅助风口和所述外循环风道的导风罩,所述外循环风道内所述发热源燃烧产生的抑燃物适于被所述导风罩导流至所述辅助风口。所述辅助风口可加快所述外循环风道内抑燃物的排出,提升所述发热源燃烧速度,从而提升烹饪效率。
9、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内可拆地设有炸锅,所述炸锅的侧部或顶部设有手柄,所述炸锅外壁至少部分构成所述烹饪腔外壁,所述发热源夹设于所述炸锅与所述外壳之间,所述炸锅内设有食物托盘或食物篮。将所述炸锅可拆地设于所述外壳内,并将所述发热源夹设于所述外壳与所述炸锅之间,不仅便于烹饪食物的取放,还便于所述发热源的更换,提升了所述空气炸锅的使用便捷性。
10、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发热源可拆地设于所述烹饪腔侧方和/或下方的所述循环风道内,且与所述烹饪腔外壁热传递配合。将所述发热源可拆地设于所述烹饪腔侧方和/或下方的所述循环风道内,不仅可以使所述发热源能更好地与所述烹饪腔外壁热传递配合,还能实现对所述发热源的更换,保证烹饪的正常进行。
11、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发热源为煤或木炭或酒精或gas炉或木材。选择煤或木炭或酒精或gas炉或木材作为发热源,一方面便于携带,另一方面获取途径广泛,使用成本低,能有效提升空气炸锅产品的实用性。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
13、本申请通过采用可燃烧的发热源以代替大功率的电发热管加热食物,有效降低了空气炸锅的使用局限性;同时,通过在外循环风道内设置受氧含量影响的发热源,并在外壳内设置控制系统以及与控制系统电连接的驱动电机和温度传感器,可使得空气炸锅能够自动调节外部空气进入外循环风道的量和速度,从而实现控制发热源的燃烧速度,进而实现调节烹饪温度;此外,将进风口设于外壳顶部,连通于控制腔,并在隔热板上设置连通口,使得外部空气在通过进风口进入外循环风道时,会流经控制腔,对控制腔降温,可有效降低控制腔的温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温的户外空气炸锅,包括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设有烹饪腔和连通所述烹饪腔的热风循环系统;所述烹饪腔外设有外循环风道,所述外循环风道内设有与所述烹饪腔外壁热接触配合的发热源,所述发热源为受氧含量影响的相关发热物;所述外壳内设有控制系统以及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的驱动电机和温度传感器,所述驱动电机为调速电机,所述温度传感器适于延伸至所述烹饪腔内;所述外壳上设有连通所述外循环风道的通风口,所述外循环风道内设有与所述驱动电机连接的控温风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温的户外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口包括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和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外循环风道两端,所述进风口邻近所述发热源设置,所述出风口邻近所述控温风扇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调温的户外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设于所述外壳底部,所述外壳底部设有向下延伸的支撑脚以及可拆卸的底盘,所述外壳适于通过所述支撑脚悬设于所述底盘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调温的户外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具有顶部敞口的收纳腔,所述外壳悬设于所述收纳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温的户外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设有控制腔,所述控制腔位于所述外循环风道外侧,所述控制腔内设有所述控制系统和所述驱动电机;所述控制腔与所述外循环风道之间设有隔热板,所述隔热板周缘适于向外延伸后抵接于所述外壳内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调温的户外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口包括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设于所述外壳顶部,连通于所述控制腔,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外壳底部,连通于所述外循环风道;所述隔热板上设有连通所述控制腔和所述外循环风道的连通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调温的户外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侧部设有辅助风口,所述外壳内设有连通所述辅助风口和所述外循环风道的导风罩,所述外循环风道内所述发热源燃烧产生的抑燃物适于被所述导风罩导流至所述辅助风口。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一种可调温的户外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可拆地设有炸锅,所述炸锅的侧部或顶部设有手柄,所述炸锅外壁至少部分构成所述烹饪腔外壁,所述发热源夹设于所述炸锅与所述外壳之间,所述炸锅内设有食物托盘或食物篮。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一种可调温的户外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源可拆地设于所述烹饪腔侧方和/或下方的所述循环风道内,且与所述烹饪腔外壁热传递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一种可调温的户外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源为煤或木炭或酒精或gas炉或木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温的户外空气炸锅,包括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设有烹饪腔和连通所述烹饪腔的热风循环系统;所述烹饪腔外设有外循环风道,所述外循环风道内设有与所述烹饪腔外壁热接触配合的发热源,所述发热源为受氧含量影响的相关发热物;所述外壳内设有控制系统以及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的驱动电机和温度传感器,所述驱动电机为调速电机,所述温度传感器适于延伸至所述烹饪腔内;所述外壳上设有连通所述外循环风道的通风口,所述外循环风道内设有与所述驱动电机连接的控温风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温的户外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口包括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和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外循环风道两端,所述进风口邻近所述发热源设置,所述出风口邻近所述控温风扇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调温的户外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设于所述外壳底部,所述外壳底部设有向下延伸的支撑脚以及可拆卸的底盘,所述外壳适于通过所述支撑脚悬设于所述底盘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调温的户外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具有顶部敞口的收纳腔,所述外壳悬设于所述收纳腔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温的户外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设有控制腔,所述控制腔位于所述外循环风道外侧,所述控制腔内设有所述控制系统和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一驰,潘华远,霍志桉,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嘉乐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