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能适应住宅小区供电变化的电梯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能适应住宅小区供电变化的电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97986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9 01: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能适应住宅小区供电变化的电梯系统,涉及电梯技术领域,该能适应住宅小区供电变化的电梯系统,包括电梯轿厢,所述电梯轿厢上设置有箱门,电梯轿厢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导靴,电梯轿厢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速度传感器,电梯轿厢的上端开设有换气孔,换气孔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换气扇,电梯轿厢的内部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管,连接管不与电梯轿厢接触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保护盒。该能适应住宅小区供电变化的电梯系统,第二气囊从保护盒的内部伸出并与电梯轿厢的四周内壁贴合,因此根据第二气囊自身具备的弹性,可以有效的保护电梯轿厢内部的乘梯人员不会受到电梯轿厢撞击而造成的伤害,进而起到保护效果,因此避免乘梯人员受到伤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梯,特别涉及一种能适应住宅小区供电变化的电梯系统


技术介绍

1、电梯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电梯轿厢,人们乘坐电梯轿厢从而能够在电梯的升降驱动下达到指定的楼层高度,因此电梯轿厢的安全性能关乎着使用人员的使用安全;

2、但是现有大部分电梯轿厢不具备良好的防护效果,因此当电梯轿厢出现损坏产生快速下降时,由于其内部不具备防护功能,因此在其下坠完毕与外界产生撞击时,很容易导致产生形变,进而使得内部的乘梯人员受到伤害,因此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能适应住宅小区供电变化的电梯系统,能够解决
技术介绍
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能适应住宅小区供电变化的电梯系统,包括电梯轿厢,所述电梯轿厢上设置有箱门,电梯轿厢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导靴,电梯轿厢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速度传感器,电梯轿厢的上端开设有换气孔,换气孔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换气扇,电梯轿厢的内部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管,连接管不与电梯轿厢接触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保护盒,保护盒的内部设置有防护机构。

3、优选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两个转动板,两个转动板分别转动连接在保护盒远离连接管的一侧上,保护盒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气囊,第一气囊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气囊,电梯轿厢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两个气泵,气泵与第一气囊相互连通,第二气囊与第一气囊内部相互连通。

4、优选的,所述第二气囊为回字形,且以折叠的方式设置在堆叠在保护盒的内部。

5、优选的,所述速度传感器与气泵通过plc电路板电性连接。

6、优选的,两个所述转动板上均固定连接有转动轴,转动轴转动连接在保护盒的内壁上,转动轴上活动套接有扭力弹簧,扭力弹簧的两个扭力臂分别固定连接在转动轴和保护盒的内壁上。

7、优选的,所述第二气囊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顶部气囊,第二气囊的内壁以及顶部气囊上均固定连接有魔术贴。

8、优选的,所述顶部气囊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软磁铁。

9、优选的,所述连接管为镂空状,换气孔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位于换气扇上方的防尘网。

10、优选的,所述第二气囊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拉手。

11、优选的,所述第二气囊上固定连接有注气管,注气管上设置有阀门。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3、(1)、该能适应住宅小区供电变化的电梯系统,当电梯轿厢下降速度超过速度传感器所设定的最高阀值时,速度传感器将信号传递至气泵上,此时气泵起到将外界空气迅速的注入至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的内部,因此第二气囊受到空气的介入产生膨胀现象,进而第二气囊膨胀时压迫两个转动板,因此转动板受力打开,进而第二气囊从保护盒的内部伸出并与电梯轿厢的四周内壁贴合,因此根据第二气囊自身具备的弹性,可以有效的保护电梯轿厢内部的乘梯人员不会受到电梯轿厢撞击而造成的伤害,进而起到保护效果,因此避免乘梯人员受到伤害。

14、(2)、该能适应住宅小区供电变化的电梯系统,通过将第二气囊设置为回字形,因此在其膨胀过程中,可以使得乘梯人员位于其回字形的内部,进而实现对乘梯人员的全方位防护。

15、(3)、该能适应住宅小区供电变化的电梯系统,通过设置的扭力弹簧,因此起到对转动轴限位的效果,进而使得转动板不会由于重力的影响而产生随意转动现象,因此确保保护盒在不需要使用时,为密封状态,进而避免人为对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造成损坏,因此确保其正常使用,进而确保防护效果。

16、(4)、该能适应住宅小区供电变化的电梯系统,当第二气囊打开时,顶部气囊同样膨胀,因此顶部气囊在膨胀过程中,使得自身具备的魔术贴与第二气囊上的魔术贴相互粘合,进而起到对顶部气囊加固的效果,因此提高其自身的承重能力,进而使其能够对电梯轿厢上方进行防护,避免坠落物砸伤乘梯人员,因此确保乘梯安全。

17、(5)、该能适应住宅小区供电变化的电梯系统,通过设置的拉手,因此当第二气囊膨胀后,乘梯人员可以手持拉手,因此提高自身的重心,使其能够在电梯轿厢的内部站立时更加稳定,避免产生踩踏以及歪倒现象。

18、(6)、该能适应住宅小区供电变化的电梯系统,当第二气囊膨胀后以及电梯轿厢不在快速下坠时,可以打开阀门,进而第二气囊内部的空气流出,因此对电梯轿厢内部的空气进行补充,进而避免其内部空气产生造成乘梯人员缺氧现象,因此确保乘梯人员呼吸流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能适应住宅小区供电变化的电梯系统,包括电梯轿厢(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轿厢(1)上设置有箱门(2),电梯轿厢(1)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导靴(3),电梯轿厢(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速度传感器(4),电梯轿厢(1)的上端开设有换气孔(5),换气孔(5)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换气扇(8),电梯轿厢(1)的内部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管(9),连接管(9)不与电梯轿厢(1)接触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保护盒(10),保护盒(10)的内部设置有防护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适应住宅小区供电变化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机构包括两个转动板(11),两个转动板(11)分别转动连接在保护盒(10)远离连接管(9)的一侧上,保护盒(10)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气囊(12),第一气囊(12)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气囊(13),电梯轿厢(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两个气泵(7),气泵(7)与第一气囊(12)相互连通,第二气囊(13)与第一气囊(12)内部相互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能适应住宅小区供电变化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囊(13)为回字形,且以折叠的方式设置在堆叠在保护盒(10)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能适应住宅小区供电变化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速度传感器(4)与气泵(7)通过PLC电路板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能适应住宅小区供电变化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转动板(11)上均固定连接有转动轴(19),转动轴(19)转动连接在保护盒(10)的内壁上,转动轴(19)上活动套接有扭力弹簧(20),扭力弹簧(20)的两个扭力臂分别固定连接在转动轴(19)和保护盒(10)的内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能适应住宅小区供电变化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囊(13)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顶部气囊(14),第二气囊(13)的内壁以及顶部气囊(14)上均固定连接有魔术贴(1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适应住宅小区供电变化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气囊(14)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软磁铁(2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适应住宅小区供电变化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9)为镂空状,换气孔(5)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位于换气扇(8)上方的防尘网(6)。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能适应住宅小区供电变化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囊(13)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拉手(16)。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能适应住宅小区供电变化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囊(13)上固定连接有注气管(17),注气管(17)上设置有阀门(18)。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适应住宅小区供电变化的电梯系统,包括电梯轿厢(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轿厢(1)上设置有箱门(2),电梯轿厢(1)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导靴(3),电梯轿厢(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速度传感器(4),电梯轿厢(1)的上端开设有换气孔(5),换气孔(5)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换气扇(8),电梯轿厢(1)的内部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管(9),连接管(9)不与电梯轿厢(1)接触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保护盒(10),保护盒(10)的内部设置有防护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适应住宅小区供电变化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机构包括两个转动板(11),两个转动板(11)分别转动连接在保护盒(10)远离连接管(9)的一侧上,保护盒(10)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气囊(12),第一气囊(12)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气囊(13),电梯轿厢(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两个气泵(7),气泵(7)与第一气囊(12)相互连通,第二气囊(13)与第一气囊(12)内部相互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能适应住宅小区供电变化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囊(13)为回字形,且以折叠的方式设置在堆叠在保护盒(10)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能适应住宅小区供电变化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速度传感器(4)与气泵(7)通过plc电路板电性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宇航黄方林张再春吴森林
申请(专利权)人:丽阳电梯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