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按项目业态自动计算BIM构件碳排的方法、系统及设备技术方案_技高网

按项目业态自动计算BIM构件碳排的方法、系统及设备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97319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9 00: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按项目业态自动计算BIM构件碳排的方法、系统及设备,该方法包括步骤:根据不同项目业态分别创建碳因子库和计算单元,使各计算单元与各碳因子库一一对应关联;按项目业态分类导入各项目的BIM模型,且在导入时,自动识别BIM模型中各构件的名称、材料属性和体积;基于BIM模型所属项目的项目业态调用对应的计算单元,利用计算单元根据识别出的各构件的名称和材料属性从关联的碳因子库中找到对应的碳因子值,并根据各碳因子值和相应构件的体积计算出各构件的碳排放量。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在项目设计阶段自动对BIM构件的碳排放量进行快速且准确的预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碳排放计算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按项目业态自动计算bim构件碳排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技术介绍

1、建筑业是高耗能和高碳排放行业,仅仅在施工过程中对碳排放进行监管和控制,其减碳降碳效果相对较差,目前需要对建筑的碳排放量进行预测,在设计阶段就能大概测算出项目中各构件的碳排放量,为项目减碳降碳提供帮助。

2、目前没有成熟的针对设计阶段进行碳排放量的自动预测方法,而且,现在很多建筑企业的业态复杂,业务链长,所涉及到的项目类型广泛,对于不同项目业态的碳排放量计算往往存在区别,如何实现按项目业态自动计算各构件碳排放量是个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按项目业态自动计算bim构件碳排的方法、系统及设备,能够实现在项目设计阶段自动对bim构件的碳排放量进行快速且准确的预测。

2、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按项目业态自动计算bim构件碳排的方法,包括步骤:

3、根据不同项目业态分别创建碳因子库和计算单元,使各计算单元与各碳因子库一一对应关联;

4、按项目业态分类导入各项目的bim模型,且在导入时,自动识别所述bim模型中各构件的名称、材料属性和体积;

5、基于bim模型所属项目的项目业态调用对应的计算单元,利用所述计算单元根据识别出的各构件的名称和材料属性从关联的碳因子库中找到对应的碳因子值,并根据各碳因子值和相应构件的体积计算出各构件的碳排放量。

6、本专利技术按项目业态自动计算bim构件碳排的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7、在创建碳因子库时,针对各碳因子值设定碳因子修正系数;

8、在计算单元根据识别出的各构件的名称和材料属性从关联的碳因子库中找到对应的碳因子值时,先利用相应的碳因子修正系数对碳因子值进行修正,再根据各修正后的碳因子值和相应构件的体积计算出各构件的碳排放量。

9、本专利技术按项目业态自动计算bim构件碳排的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设定碳因子修正系数的方法为:

10、收集利用计算单元计算过的已知项目中各构件因项目施工而产生的实际碳排放量,将各所述实际碳排放量对应除以各计算的碳排放量,得到的比值作为所述构件在相应碳因子库中对应碳因子值的碳因子修正系数;

11、将所述碳因子库中未被计算单元使用过的碳因子值的碳因子修正系数设定为1。

12、本专利技术按项目业态自动计算bim构件碳排的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13、在创建碳因子库时,将碳因子库中所有碳因子按照碳排放特点划分大类,针对同一大类下的碳因子值设定相同的碳因子修正系数;

14、设定碳因子修正系数的方法为:收集利用计算单元计算过的已知项目中若干典型构件因项目施工而产生的实际碳排放量,所述若干典型构件分别对应于碳因子库中的各大类,将各所述实际碳排放量除以各计算的碳排放量,得到的比值作为所述典型构件在相应碳因子库中对应大类的碳因子修正系数。

15、本专利技术按项目业态自动计算bim构件碳排的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16、所述已知项目包括利用所述计算单元计算过的同一项目业态下的所有项目;

17、在设定碳因子修正系数时,对于出现在至少两个以上已知项目中的构件,将分别得到的比值先求平均值、再以所述平均值作为所述构件在相应碳因子库中对应碳因子值的碳因子修正系数。

18、本专利技术按项目业态自动计算bim构件碳排的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每个新项目的bim模型通过所述计算单元计算过构件的碳排放量之后均新增至所述已知项目中,依据新增后的所有已知项目重新计算各碳因子修正系数并动态更新至对应的所述碳因子库中。

19、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按项目业态自动计算bim构件碳排的系统,包括:

20、根据不同项目业态分别创建的碳因子库;

21、用于按照不同项目业态分类接收和管理bim模型的bim管理模块,所述bim管理模块包括用于识别所述bim模型中各构件的名称、材料属性和体积的识别单元,所述识别单元与bim模型软件建立有映射关系;

22、与所述bim管理模块关联并用于计算所述bim模型中各构件的碳排放量的计算模块,所述计算模块包括根据不同项目业态分别创建并分别与对应碳因子库关联的计算单元,以及在所述bim管理模块接收bim模型时自动根据所述bim模型所对应的项目业态调用相应所述计算单元的匹配单元,所述匹配单元与各所述计算单元关联;其中,

23、所述计算单元包括在被调用后、根据识别出的各构件的名称和材料属性从关联的碳因子库中找到对应的碳因子值、并根据各碳因子值和相应构件的体积计算出各构件的碳排放量的计算逻辑。

24、本专利技术按项目业态自动计算bim构件碳排的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25、创建的所述碳因子库针对各碳因子值设定有碳因子修正系数;

26、所述系统还包括用于设定各所述碳因子修正系数的修正模块,所述修正模块与各所述碳因子库关联;

27、所述计算单元进一步包括在找到对应的碳因子值时、先利用相应的碳因子修正系数对碳因子值进行修正、再根据各修正后的碳因子值和相应构件的体积计算出各构件的碳排放量的计算逻辑。

28、本专利技术按项目业态自动计算bim构件碳排的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修正模块包括:

29、用于存储利用计算单元计算的已知项目中各构件的碳排放量的第一存储单元,所述第一存储单元与各所述计算单元关联;

30、用于收集存储利用计算单元计算过的已知项目中各构件因项目施工而产生的实际碳排放量的第二存储单元;

31、用于将各所述实际碳排放量对应除以各计算的碳排放量、并将得到的比值赋值给所述构件在相应碳因子库中对应碳因子值的碳因子修正系数的修正单元,所述修正单元与所述第一存储单元、所述第二存储单元以及各所述碳因子库关联。

32、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按项目业态自动计算bim构件碳排的设备,包括:

33、处理器;

34、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35、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调用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指令,以执行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按项目业态自动计算bim构件碳排的方法。

36、本专利技术通过分项目业态创建碳因子库和计算单元,结合对bim模型的分类导入以及对bim构件的自动识别,实现了按项目业态自动计算构件的碳排放量,能够在项目设计阶段自动对bim构件的碳排放量进行快速预测。另外,本专利技术针对不同项目业态分别设定碳因子修正系数,并利用碳因子系数来实现对碳因子库中各碳因子值的修正,提高了对各构件碳排放量预测计算的准确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按项目业态自动计算BIM构件碳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项目业态自动计算BIM构件碳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项目业态自动计算BIM构件碳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设定碳因子修正系数的方法为: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项目业态自动计算BIM构件碳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按项目业态自动计算BIM构件碳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按项目业态自动计算BIM构件碳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新项目的BIM模型通过所述计算单元计算过构件的碳排放量之后均新增至所述已知项目中,依据新增后的所有已知项目重新计算各碳因子修正系数并动态更新至对应的所述碳因子库中。

7.一种按项目业态自动计算BIM构件碳排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按项目业态自动计算BIM构件碳排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按项目业态自动计算BIM构件碳排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修正模块包括:

<p>10.一种按项目业态自动计算BIM构件碳排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按项目业态自动计算bim构件碳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项目业态自动计算bim构件碳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项目业态自动计算bim构件碳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设定碳因子修正系数的方法为: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项目业态自动计算bim构件碳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按项目业态自动计算bim构件碳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按项目业态自动计算bim构件碳排的方法,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超赵伟彭世红韦永斌廖显东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国际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