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悬浮式防暴大门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悬浮式防暴大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94829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8 23: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防暴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悬浮式防暴大门,包括前侧门板,前侧门板上开设有若干阵列设置的方形通孔,每个方形通孔对应设置有开合部,前侧门板滑动设置在围墙开设的第一容纳槽内,围墙内还开设有第二容纳槽,第二容纳槽与第一容纳槽平行且等间隔设置,第二容纳槽内滑动设置有后侧门板,后侧门板靠近前侧门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阵列设置的防护尖刺,防护尖刺与方形通孔一一对应且适配,前侧门板处于关闭位置的下方设置有防暴防汛部,防暴防汛部设置在地基开设的第一地基槽内,地基内还开设有第二地基槽,第二地基槽内固定连接有转动支顶部,转动支顶部与后侧门板抵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大门具有防暴防汛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防暴门,尤其涉及一种悬浮式防暴大门


技术介绍

1、在南方地区,雨季时间长,降雨量大,极易引起洪涝灾害。变电站、地下车库、学校、企事业单位等重要地点都需要防洪阻水,在以往的防洪经验中,往往是在门口堆放沙包,垒成阻水墙。但是利用沙包构筑堤坝费时费力,在防洪工作结束以后还需要再次搬离沙包,增大了工作量。此外,如机关、学校、部队、变电站、核电厂、电信等重点单位,不仅仅有防汛的需求,前述单位的大门在日常还需有防暴的要求。

2、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悬浮式防暴大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悬浮式防暴大门,以解决上述问题,达到提高防暴防汛效果的目的。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一种悬浮式防暴大门,包括前侧门板,所述前侧门板上开设有若干阵列设置的方形通孔,每个所述方形通孔对应设置有开合部,所述前侧门板滑动设置在围墙开设的第一容纳槽内,所述围墙内还开设有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二容纳槽与所述第一容纳槽平行且等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容纳槽内滑动设置有后侧门板,所述后侧门板靠近所述前侧门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阵列设置的防护尖刺,所述防护尖刺与所述方形通孔一一对应且适配,所述前侧门板处于关闭位置的下方设置有防暴防汛部,所述防暴防汛部设置在地基开设的第一地基槽内,所述地基内还开设有第二地基槽,所述第二地基槽内固定连接有转动支顶部,所述转动支顶部与所述后侧门板抵接。

3、优选的,所述开合部包括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固定嵌设在所述前侧门板内,所述第一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丝杠一端,所述第一丝杠螺纹连接有滑块一端,所述滑块滑动设置在滑槽内,所述滑槽与所述方形通孔连通,所述第一丝杠另一端与所述滑块侧壁转动接触,所述滑块另一端滑动连接有第一导向杆,所述第一导向杆两端分别与所述滑槽侧壁固定连接。

4、优选的,所述防暴防汛部包括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固定嵌设在所述第一地基槽内,所述第二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第二丝杠一端,所述第二丝杠另一端转动连接有丝杠固定座,所述丝杠固定座底端与所述第一地基槽内底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丝杠螺纹连接有滑板一端,所述滑板另一端滑动连接有第二导向杆,所述第二导向杆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导向杆固定座,所述导向杆固定座底端与所述第一地基槽内底壁固定连接,所述滑板顶端固定连接有多功能防护部。

5、优选的,所述多功能防护部包括四个升降柱,所述升降柱竖直设置且底端与所述滑板顶端固定连接,四个所述升降柱两两为一组,一组的两个所述升降柱顶端共同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挡板,所述挡板顶部两端分别开设有让位口,另一组的两个所述升降柱顶端共同固定连接有固定条底端,所述固定条顶端固定连接有若干竖直设置的导电柱,若干所述导电柱等间隔设置。

6、优选的,所述转动支顶部包括第一铰接座,所述第一铰接座与所述第二地基槽远离所述后侧门板的内侧壁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铰接座铰接有第一伸缩杆一端,所述第一伸缩杆另一端转动连接有抵接块,所述抵接块与所述后侧门板侧壁抵接,所述第一伸缩杆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铰接座,所述第二铰接座铰接有第二伸缩杆一端,所述第二伸缩杆另一端铰接有第三铰接座,所述第三铰接座与所述第二地基槽内底壁固定连接。

7、优选的,所述前侧门板底端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连接杆顶端,所述连接杆竖直设置且底端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行走轮,两个所述行走轮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地基槽顶壁开设的条形通孔两侧,所述条形通孔与所述挡板、所述导电柱相适配,所述行走轮底端与所述地基滚动接触。

8、优选的,所述后侧门板底端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连接柱顶端,所述连接柱竖直设置且底端固定连接有半球槽,所述半球槽内滚动设置有滚球,所述滚球底端与所述地基滚动接触。

9、优选的,所述第一容纳槽两侧壁顶端分别开设有第一顶部通槽,所述第一顶部通槽内转动设置有若干等间隔排列的第一顶部导向轮,所述第一容纳槽两侧壁底部分别开设有第一底部通槽,所述第一底部通槽内转动设置有若干等间隔排列的第一底部导向轮,所述第一容纳槽两侧壁底部还开设有第一底部让位槽,所述第一底部让位槽位于所述第一底部通槽下方。

10、优选的,所述第二容纳槽两侧壁顶端分别开设有第二顶部通槽,所述第二顶部通槽内转动设置有若干等间隔排列的第二顶部导向轮,所述第二容纳槽靠近所述第一容纳槽的侧壁开设有若干等间隔设置的尖刺槽,若干所述尖刺槽均位于所述第二顶部通槽下方,所述第二容纳槽远离所述第一容纳槽的侧壁底部开设有第二底部通槽,所述第二底部通槽内转动设置有若干等间隔排列的第二底部导向轮,所述第二容纳槽两侧壁底部还开设有第二底部让位槽,所述第二底部让位槽位于所述尖刺槽和所述第二底部通槽下方。

11、优选的,所述前侧门板处于关闭位置时远离所述围墙的一端设置有立柱,所述立柱竖直设置且底端与所述地基固定连接,所述立柱靠近所述前侧门板的侧壁开设有前侧门板槽、后侧门板槽,所述前侧门板槽与后侧门板槽间隔且竖直设置,所述前侧门板槽与所述前侧门板相适配,所述后侧门板槽与所述后侧门板相适配。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和技术效果:

13、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相对独立的前侧门板和后侧门板,能够达到多功能使用的效果,正常使用过程中可以单独依靠前侧门板实现大门的防护效果,特殊的防暴时期可以通过设置在第二地基槽内的转动支顶部对后侧门板进行支顶,使其与前侧门板相贴合,且贴合后防护尖刺通过方形通孔伸出,暴露在前侧门板的外侧,发挥出防暴效果,特殊的防汛时期可以通过设置的防暴防汛部对前侧门板与地基之间的缝隙进行封堵,起到防汛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悬浮式防暴大门,其特征在于,包括前侧门板(1),所述前侧门板(1)上开设有若干阵列设置的方形通孔(2),每个所述方形通孔(2)对应设置有开合部,所述前侧门板(1)滑动设置在围墙(5)开设的第一容纳槽(8)内,所述围墙(5)内还开设有第二容纳槽(9),所述第二容纳槽(9)与所述第一容纳槽(8)平行且等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容纳槽(9)内滑动设置有后侧门板(3),所述后侧门板(3)靠近所述前侧门板(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阵列设置的防护尖刺(4),所述防护尖刺(4)与所述方形通孔(2)一一对应且适配,所述前侧门板(1)处于关闭位置的下方设置有防暴防汛部,所述防暴防汛部设置在地基(7)开设的第一地基槽(35)内,所述地基(7)内还开设有第二地基槽(47),所述第二地基槽(47)内固定连接有转动支顶部,所述转动支顶部与所述后侧门板(3)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浮式防暴大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合部包括第一电机(30),所述第一电机(30)固定嵌设在所述前侧门板(1)内,所述第一电机(30)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丝杠(31)一端,所述第一丝杠(31)螺纹连接有滑块(32)一端,所述滑块(32)滑动设置在滑槽(33)内,所述滑槽(33)与所述方形通孔(2)连通,所述第一丝杠(31)另一端与所述滑块(32)侧壁转动接触,所述滑块(32)另一端滑动连接有第一导向杆(34),所述第一导向杆(34)两端分别与所述滑槽(33)侧壁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浮式防暴大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暴防汛部包括第二电机(36),所述第二电机(36)固定嵌设在所述第一地基槽(35)内,所述第二电机(36)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第二丝杠(37)一端,所述第二丝杠(37)另一端转动连接有丝杠固定座(38),所述丝杠固定座(38)底端与所述第一地基槽(35)内底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丝杠(37)螺纹连接有滑板(39)一端,所述滑板(39)另一端滑动连接有第二导向杆(40),所述第二导向杆(40)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导向杆固定座(41),所述导向杆固定座(41)底端与所述第一地基槽(35)内底壁固定连接,所述滑板(39)顶端固定连接有多功能防护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悬浮式防暴大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防护部包括四个升降柱(42),所述升降柱(42)竖直设置且底端与所述滑板(39)顶端固定连接,四个所述升降柱(42)两两为一组,一组的两个所述升降柱(42)顶端共同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挡板(43),所述挡板(43)顶部两端分别开设有让位口(44),另一组的两个所述升降柱(42)顶端共同固定连接有固定条(45)底端,所述固定条(45)顶端固定连接有若干竖直设置的导电柱(46),若干所述导电柱(46)等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浮式防暴大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支顶部包括第一铰接座(48),所述第一铰接座(48)与所述第二地基槽(47)远离所述后侧门板(3)的内侧壁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铰接座(48)铰接有第一伸缩杆(49)一端,所述第一伸缩杆(49)另一端转动连接有抵接块(50),所述抵接块(50)与所述后侧门板(3)侧壁抵接,所述第一伸缩杆(49)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铰接座(51),所述第二铰接座(51)铰接有第二伸缩杆(52)一端,所述第二伸缩杆(52)另一端铰接有第三铰接座(53),所述第三铰接座(53)与所述第二地基槽(47)内底壁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悬浮式防暴大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门板(1)底端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连接杆(24)顶端,所述连接杆(24)竖直设置且底端固定连接有转轴(25),所述转轴(25)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行走轮(26),两个所述行走轮(26)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地基槽(35)顶壁开设的条形通孔(23)两侧,所述条形通孔(23)与所述挡板(43)、所述导电柱(46)相适配,所述行走轮(26)底端与所述地基(7)滚动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浮式防暴大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侧门板(3)底端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连接柱(27)顶端,所述连接柱(27)竖直设置且底端固定连接有半球槽(28),所述半球槽(28)内滚动设置有滚球(29),所述滚球(29)底端与所述地基(7)滚动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浮式防暴大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纳槽(8)两侧壁顶端分别开设有第一顶部通槽(10),所述第一顶部通槽(10)内转动设置有若干等间隔排列的第一顶部导向轮(11),所述第一容纳槽(8)两侧壁底部分别开设有第一底部通槽(12),所述第一底部通槽(12)内转动设置有若干等间隔排列的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悬浮式防暴大门,其特征在于,包括前侧门板(1),所述前侧门板(1)上开设有若干阵列设置的方形通孔(2),每个所述方形通孔(2)对应设置有开合部,所述前侧门板(1)滑动设置在围墙(5)开设的第一容纳槽(8)内,所述围墙(5)内还开设有第二容纳槽(9),所述第二容纳槽(9)与所述第一容纳槽(8)平行且等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容纳槽(9)内滑动设置有后侧门板(3),所述后侧门板(3)靠近所述前侧门板(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阵列设置的防护尖刺(4),所述防护尖刺(4)与所述方形通孔(2)一一对应且适配,所述前侧门板(1)处于关闭位置的下方设置有防暴防汛部,所述防暴防汛部设置在地基(7)开设的第一地基槽(35)内,所述地基(7)内还开设有第二地基槽(47),所述第二地基槽(47)内固定连接有转动支顶部,所述转动支顶部与所述后侧门板(3)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浮式防暴大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合部包括第一电机(30),所述第一电机(30)固定嵌设在所述前侧门板(1)内,所述第一电机(30)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丝杠(31)一端,所述第一丝杠(31)螺纹连接有滑块(32)一端,所述滑块(32)滑动设置在滑槽(33)内,所述滑槽(33)与所述方形通孔(2)连通,所述第一丝杠(31)另一端与所述滑块(32)侧壁转动接触,所述滑块(32)另一端滑动连接有第一导向杆(34),所述第一导向杆(34)两端分别与所述滑槽(33)侧壁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浮式防暴大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暴防汛部包括第二电机(36),所述第二电机(36)固定嵌设在所述第一地基槽(35)内,所述第二电机(36)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第二丝杠(37)一端,所述第二丝杠(37)另一端转动连接有丝杠固定座(38),所述丝杠固定座(38)底端与所述第一地基槽(35)内底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丝杠(37)螺纹连接有滑板(39)一端,所述滑板(39)另一端滑动连接有第二导向杆(40),所述第二导向杆(40)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导向杆固定座(41),所述导向杆固定座(41)底端与所述第一地基槽(35)内底壁固定连接,所述滑板(39)顶端固定连接有多功能防护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悬浮式防暴大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防护部包括四个升降柱(42),所述升降柱(42)竖直设置且底端与所述滑板(39)顶端固定连接,四个所述升降柱(42)两两为一组,一组的两个所述升降柱(42)顶端共同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挡板(43),所述挡板(43)顶部两端分别开设有让位口(44),另一组的两个所述升降柱(42)顶端共同固定连接有固定条(45)底端,所述固定条(45)顶端固定连接有若干竖直设置的导电柱(46),若干所述导电柱(46)等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浮式防暴大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支顶部包括第一铰接座(48),所述第一铰接座(48)与所述第二地基槽(47)远离所述后侧门板(3)的内侧壁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铰接座(48)铰接有第一伸缩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飘水邹金杰杨华吴金海聂贤辉王引龙欧阳雷江新勇谢浩邱晓璟辛泽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江西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