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后视镜组件和车辆。
技术介绍
1、驾驶员坐在驾驶室座位上通过后视镜可以直接获取车辆后方、侧方和下方等外部信息,方便驾驶操作。
2、车辆的后视镜由于尺寸限制,车辆后方存在不可视的视野盲区,视野盲区是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通过后视镜较难观察到车辆后方的情况,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3、在后视镜组件内设置发光模块可以降低视野盲区对行车安全的影响,现有的后视镜组件集成度低,重量和体积大,发光不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后视镜组件。根据本技术的后视镜组件,通过在镜托板上设置容纳槽,发光组件收容于容纳槽内,可以减小后视镜组件的体积和重量,提高集成度。
2、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后视镜组件的车辆。
3、根据本技术的后视镜组件用于车辆,所述后视镜组件包括:镜托板,所述镜托板设置有安装面,所述镜托板上形成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敞开口朝向设置于所述安装面;镜片,所述镜片设置于所述镜托板并覆盖所述安装面以及所述容纳槽的敞开口;发光组件,所述发光组件收容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发光组件通过所述敞开口朝向所述镜片发光。
4、根据本技术的后视镜组件,安装面是镜托板安装镜片的表面,通过将镜片覆盖安装面以设置于镜托板,由车辆后方物体反射的光线可以从外界传播至镜片发生折射,光线传播至安装面时发生反射
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发光组件包括:导光件,所述导光件收容于所述容纳槽;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收容于所述容纳槽内且所述发光单元形成有发光部,所述发光部与所述导光件正对,所述发光部通过所述导光件将光线导出所述敞开口并投射至所述镜片。
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光件构造为弧形,所述发光单元设置于所述导光件的至少一端且所述发光单元的发光部与所述导光件的端部正对。
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容纳槽包括:第一槽体,所述第一槽体构造为弧形槽,所述第一槽体适于收容所述导光件;第二槽体,所述第二槽体设置于所述第一槽体的一端并与所述第一槽体连通,所述第二槽体适于收容所述发光单元。
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光件上形成有第一限位配合部,所述第一槽体的内壁设置有第二限位配合部,所述第一限位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配合部中的一个构造为卡接凹槽,所述第一限位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配合部中的另一个构造为适于与所述卡接凹槽配合的卡接凸起,所述卡接凸起与所述卡接凹槽在所述第一槽体的敞开方向上延伸。
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光件的外周形成有环绕所述导光件至少部分外周的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凹槽构造为在所述导光件延伸方向上间隔设置的多个,所述第一槽体的内壁上形成有适于与所述限位凹槽配合的限位凸筋。
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槽体的内壁设置有第一定位部,所述发光单元设置有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中的一个构造为定位销,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中的另一个构造为与所述定位销配合的定位孔。
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发光单元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形成有在厚度方向上贯通的所述定位孔;发光件,所述发光件设置于所述电路板朝向所述导光件的一侧且构造为所述发光部;插接件,所述插接件设置于所述电路板背离所述导光件的一侧,所述插接件适于与供电装置连接。
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后视镜组件还包括:粘接胶层,所述粘接胶层设置于所述安装面与所述镜片之间,所述粘接胶层形成有用于避让所述敞开口的避让口。
13、下面简单描述根据本技术的车辆。
14、根据本技术的车辆包括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中所述的后视镜组件。由于根据本技术的车辆包括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中所述的后视镜组件,因此根据本技术的车辆,驾驶员在驾驶车辆时可以通过发光组件的发光情况获得车辆外部的障碍物情况,视野盲区对驾驶安全性的影响小,车辆发生安全事故的风险低。
15、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车辆的后视镜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后视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组件(13)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后视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件(131)构造为弧形,所述发光单元设置于所述导光件(131)的至少一端且所述发光单元的发光部与所述导光件(131)的端部正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后视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112)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后视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件(131)上形成有第一限位配合部,所述第一槽体的内壁设置有第二限位配合部,所述第一限位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配合部中的一个构造为卡接凹槽(113),所述第一限位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配合部中的另一个构造为适于与所述卡接凹槽(113)配合的卡接凸起(131a),所述卡接凸起(131a)与所述卡接凹槽(113)在所述第一槽体的敞开方向上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后视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件(131)的外周形成有环绕所述导光件(13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后视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槽体的内壁设置有第一定位部,所述发光单元设置有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中的一个构造为定位销,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中的另一个构造为与所述定位销配合的定位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后视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单元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后视镜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粘接胶层(14),所述粘接胶层(14)设置于所述安装面(111)与所述镜片(12)之间,所述粘接胶层(14)形成有用于避让所述敞开口的避让口(141)。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后视镜组件(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车辆的后视镜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后视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组件(13)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后视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件(131)构造为弧形,所述发光单元设置于所述导光件(131)的至少一端且所述发光单元的发光部与所述导光件(131)的端部正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后视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112)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后视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件(131)上形成有第一限位配合部,所述第一槽体的内壁设置有第二限位配合部,所述第一限位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配合部中的一个构造为卡接凹槽(113),所述第一限位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配合部中的另一个构造为适于与所述卡接凹槽(113)配合的卡接凸起(131a),所述卡接凸起(131a)与所述卡接凹槽(113)在所述第一槽体的敞开方向上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车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甘维伟,余志潇,王浩,周利民,邢桃艳,黄准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