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尤其涉及船舶结构及船舶结构用建造方法。
技术介绍
1、船舶分段建造是船舶建造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分段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船舶的整体质量。其中,在分段建造过程中,经常出现某个分段需要嵌入两侧或者四周都有结构的区域内,这样就会对分段建造以及分段吊装时的精度要求非常高。以舵机机舱分段建造为例,在将舵机机舱四周的结构建造完成后,如若舵机设备未到船厂,则需要在舵机机舱的主甲板上预留一个工艺孔,用于后期吊装舵机设备入舱,当舵机设备入舱后,再通过子甲板封闭工艺孔。但在后期吊装舵机设备入舱的过程中,以及后期吊装子甲板封闭工艺孔的过程中,如果吊装精度不高,则存在舵机设备卡装和/或子甲板卡装的现象,从而导致需要通过反复调整吊装精度和/或反复修割工艺孔的方式将舵机设备和子甲板装配于舵机机舱,费时费力,且如若反复修割工艺孔,也会导致子甲板与舵机机舱焊接时焊接面积增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船舶结构及船舶结构用建造方法,以解决上述船舶结构在建造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船舶结构,包括船舱结构,所述船舱结构包括船舱本体和甲板结构,所述甲板结构包括连接于所述船舱本体的四周的第一子甲板结构,所述第一子甲板结构设有工艺安装孔,所述工艺安装孔呈锥形,且所述工艺安装孔的小端相对所述工艺安装孔的大端靠近所述船舱本体的舱室,所述工艺安装孔用于通过机载设备;
4、所述甲板结构还包括第二子甲板结构,所述第
5、作为优选,所述工艺安装孔的侧壁与所述船舱结构的高度方向的夹角为α,所述α的范围为:5°~10°。
6、作为优选,所述工艺安装孔为棱锥形工艺安装孔;或,所述工艺安装孔为圆锥形工艺安装孔。
7、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子甲板结构包括内板结构,所述内板结构呈锥形,所述内板结构能插设于所述工艺安装孔并封闭所述工艺安装孔。
8、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子甲板结构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内板结构的大端的外板,所述第一子甲板结构的上端面还设有与所述工艺安装孔贯通且绕设于所述工艺安装孔的四周的搭接槽,当所述内板结构插设于所述工艺安装孔时,所述外板搭接于所述搭接槽的底壁。
9、作为优选,当所述外板搭接于所述搭接槽的底壁,所述外板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一子甲板结构的上端面共面。
10、作为优选,所述内板结构分布于所述外板的中心区域。
11、作为优选,自所述外板的中心处至所述外板的侧壁的方向,所述外板上搭接于所述搭接槽的底壁的部分的宽度范围为:100mm~200mm。
12、船舶结构用建造方法,其用于实施于上述的船舶结构,所述船舶结构用建造方法包括:
13、对所述船舱本体分段建造;
14、获取需要吊装至所述船舱本体内的机载设备是否准备就绪;
15、如若需要吊装至所述船舱本体内的机载设备未准备就绪,则将所述甲板结构划分为第一子甲板结构和第二子甲板结构;
16、确定所述工艺安装孔的数量;依据机载设备设置于所述舱室内的设置位置确定所述工艺安装孔设置于所述第一子甲板结构上的设置位置;依据机载设备的尺寸确定所述工艺安装孔的尺寸;
17、对所述第一子甲板结构分段建造,并形成所述工艺安装孔;
18、对所述第二子甲板结构分段建造;
19、吊装所述第一子甲板结构合拢于所述船舱本体;
20、当需要的机载设备准备就绪后,吊装所述机载设备通过所述工艺安装孔进入至所述舱室内装配;吊装所述第二子甲板结构插设于所述工艺安装孔,使得所述第二子甲板结构封闭所述工艺安装孔;再将所述第二子甲板结构焊接于所述第一子甲板结构。
21、作为优选,如若需要吊装至所述船舱本体内的机载设备已准备就绪,则将所述甲板结构作为整体进行分段建造;
22、吊装所述机载设备至所述舱室内装配;
23、吊装所述甲板结构合拢于所述船舱本体。
2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2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船舶结构及船舶结构用建造方法,该船舶结构包括船舱结构,船舱结构包括船舱本体和甲板结构,甲板结构包括连接于船舱本体的四周的第一子甲板结构,第一子甲板结构设有工艺安装孔,工艺安装孔呈锥形,且工艺安装孔的小端相对工艺安装孔的大端靠近船舱本体的舱室,工艺安装孔用于通过机载设备;甲板结构还包括第二子甲板结构,第二子甲板结构能插设于工艺安装孔并封闭工艺安装孔,且第二子甲板结构还能与第一子甲板结构连接。具体地,在对船舱结构进行建造的过程中,如若在船舱本体建造完成后,需要吊装至船舱本体内的机载设备仍未准备就绪,则当需要的机载设备准备就绪后,通过第一子甲板结构上的工艺安装孔将机载设备吊装至船舱本体的舱室内进行装配,当将机载设备装配完成后,吊装第二子甲板结构插设于工艺安装孔并封闭工艺安装孔,再将第二子甲板结构与第一子甲板结构连接,以完成船舱结构的建造;其中,通过设置工艺安装孔呈锥形,且工艺安装孔的小端相对工艺安装孔的大端靠近船舱本体的舱室,可以理解的是,工艺安装孔的大端靠近外界,便于吊装机载设备和第二子甲板结构对准工艺安装孔,降低了吊装机载设备和第二子甲板结构的精度要求,能够有效提升吊装机载设备通过工艺安装孔进入至船舱本体的舱室内的效率,也能够有效提升吊装第二子甲板结构装配于船舱本体的效率,其次,如此设置使得工艺安装孔的侧壁形成导向面,在吊装机载设备通过工艺安装孔进入至船舱本体的舱室内的过程中,导向面能够引导机载设备快速高效的通过工艺安装孔,也能够引导第二子甲板结构插设于工艺安装孔并封闭工艺安装孔,从而有效避免了机载设备卡装和/或第二子甲板结构卡装的现象,也进一步提升了吊装机载设备通过工艺安装孔进入至船舱本体的舱室内的效率,进一步提升了吊装第二子甲板结构装配于船舱本体的效率,也使得无需反复多次修割工艺安装孔,有效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子甲板与舵机机舱进行焊接时焊接面积大的现象,提升了船舱结构的装配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船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船舱结构,所述船舱结构包括船舱本体(1)和甲板结构(2),所述甲板结构(2)包括连接于所述船舱本体(1)的四周的第一子甲板结构(21),所述第一子甲板结构(21)设有工艺安装孔(211),所述工艺安装孔(211)呈锥形,且所述工艺安装孔(211)的小端相对所述工艺安装孔(211)的大端靠近所述船舱本体(1)的舱室(11),所述工艺安装孔(211)用于通过机载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安装孔(211)的侧壁与所述船舱结构的高度方向的夹角为α,所述α的范围为:5°~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安装孔(211)为棱锥形工艺安装孔;或,所述工艺安装孔(211)为圆锥形工艺安装孔。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船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甲板结构(22)包括内板结构(221),所述内板结构(221)呈锥形,所述内板结构(221)能插设于所述工艺安装孔(211)并封闭所述工艺安装孔(2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船舶结构,其特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船舶结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外板(222)搭接于所述搭接槽(212)的底壁,所述外板(222)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一子甲板结构(21)的上端面共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船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板结构(221)分布于所述外板(222)的中心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船舶结构,其特征在于,自所述外板(222)的中心处至所述外板(222)的侧壁的方向,所述外板(222)上搭接于所述搭接槽(212)的底壁的部分的宽度范围为:100mm~200mm。
9.船舶结构用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实施于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船舶结构,所述船舶结构用建造方法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船舶结构用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如若需要吊装至所述船舱本体(1)内的机载设备已准备就绪,则将所述甲板结构(2)作为整体进行分段建造;
...【技术特征摘要】
1.船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船舱结构,所述船舱结构包括船舱本体(1)和甲板结构(2),所述甲板结构(2)包括连接于所述船舱本体(1)的四周的第一子甲板结构(21),所述第一子甲板结构(21)设有工艺安装孔(211),所述工艺安装孔(211)呈锥形,且所述工艺安装孔(211)的小端相对所述工艺安装孔(211)的大端靠近所述船舱本体(1)的舱室(11),所述工艺安装孔(211)用于通过机载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安装孔(211)的侧壁与所述船舱结构的高度方向的夹角为α,所述α的范围为:5°~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安装孔(211)为棱锥形工艺安装孔;或,所述工艺安装孔(211)为圆锥形工艺安装孔。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船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甲板结构(22)包括内板结构(221),所述内板结构(221)呈锥形,所述内板结构(221)能插设于所述工艺安装孔(211)并封闭所述工艺安装孔(2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船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甲板结构(22)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内板结构(221)的大端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铁城,高存岩,张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