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带卷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93060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得到一种夹装于马达的输出轴和带轴之间的离合器机构的动作性高,并且离合器机构的构造简单的安全带卷绕装置。当离合器的输入齿轮朝卷绕方向旋转时,干涉部(152)与连结棘爪干涉的干涉片(140)的基部(142)进入形成于齿轮箱(52)的外侧保持环(146)和内侧保持环(148)之间,基部(142)压接于外侧保持环(146)的内周部和内侧保持环(148)的外周部。干涉部(152)持续与连结棘爪干涉,直到从连结棘爪对干涉部(152)赋予超过外侧保持环(146)的内周部和内侧保持环(148)的外周部与基部(142)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的推压力,由此使连结棘爪转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卷绕收纳构成车辆的座椅安全带(seat belt)的安全带(weaving belt)的安全带卷绕装置
技术介绍
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如下的安全带卷绕装置当距离车辆前方的障碍物 的距离不足预定值时使马达工作,利用该马达的驱动力使带轴(spool)朝卷绕方向旋转 以卷绕系于乘坐者的身体的安全带,从而除去安全带的微小的松弛、即所谓的“未绷紧 (slack)”。在该安全带卷绕装置中,在马达的输出轴与带轴之间夹装有离合器。离合器具 备基座板和旋转盘,马达的驱动力传递至基座板从而使该基座板旋转,旋转盘能够相对于 该基座板相对旋转。当基座板相对于旋转盘朝卷绕方向相对旋转时,设于基座板的棘爪 (pawl)被设于旋转盘的按压片按压而转动,并且,该棘爪与不能相对于带轴相对旋转的适 配器(adapter)的外齿卡合。由此,通过马达的驱动力旋转的基座板的朝向卷绕方向的旋 转力经由适配器传递到带轴,从而带轴朝卷绕方向旋转。并且,该安全带卷绕装置具备通过马达的驱动力工作的制动机构。当制动机构通 过马达的驱动力工作时,制动片与离合器的摩擦环滑动接触,从而抑制摩擦环朝卷绕方向 旋转。如果摩擦环的朝向卷绕方向的旋转被抑制的话,则上述旋转盘的朝向卷绕方向的旋 转就被抑制。由此,在通过马达的驱动力朝卷绕方向旋转的基座板和朝向卷绕方向的旋转 被抑制了的旋转盘之间产生相对旋转,如上所述,以棘爪与适配器的外齿啮合的方式转动。日本特开2004-42788的公报这样,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结构中,离合器和用于使该离合器的动作更 加可靠的制动机构的结构复杂,所述离合器用于在通常情况下使马达的输出轴与带轴分 离、并且当马达驱动时将马达的输出轴和带轴连接在一起。因此,上述机构所需的部件数量 多,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考虑上述事实,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得到一种夹装于马达的输出轴和带轴之间的离 合器机构的动作性高、并且离合器机构的构造简单的安全带卷绕装置。第一方面所记载的安全带卷绕装置具备带轴,带状的安全带的长度方向基端侧 卡定于该带轴,通过使该带轴朝卷绕方向旋转,来将所述安全带从其长度方向基端侧开始 卷绕于该带轴;框架,该框架直接或者间接地支承所述带轴;马达,该马达工作从而使输出 轴旋转;旋转体,所述输出轴的旋转传递到该旋转体从而使该旋转体旋转;旋转传递单元, 该旋转传递单元以能够相对于所述旋转体进行相对变位的方式设于所述旋转体,该旋转传 递单元通过变位而直接或者间接地与所述带轴相连,从而将所述旋转体的旋转传递到所述 带轴;保持单元,该保持单元具有在所述旋转体的旋转半径方向相互对置的一对保持部,且安装于所述框架;以及干涉单元,该干涉单元设在所述一对保持部之间,在通过弹性压接于 所述一对保持部的状态下由所述保持部保持,当受到沿着所述旋转体的旋转周方向的预定 大小以上的推压力时,该干涉单元被所述一对保持部引导并沿着所述旋转周方向移动,并 且被配置在沿着所述旋转体的旋转方向的所述旋转传递单元的侧方,当所述旋转体朝所述 卷绕方向旋转时,该干涉单元与所述旋转传递单元干涉或者解除与所述旋转传递单元的干 涉,从而允许所述旋转传递单元朝与所述带轴相连的方向的变位。在第一方面所记载的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安全带卷绕装置中,当马达工作时,马达的输 出轴旋转。马达的输出轴的旋转传递到旋转体从而使旋转体旋转。在旋转体上设有旋转传 递单元,通过旋转体旋转,旋转传递单元与旋转体一起朝卷绕方向旋转。另一方面,保持单元安装于支承带轴的框架。在保持单元中设有在旋转体的旋转 半径方向彼此对置的一对保持部,干涉单元进入这些保持部之间并由这些保持部保持。干 涉单元沿着上述旋转体的旋转周方向位于旋转传递单元的侧方。如果干涉单元的初期状态 是该干涉单元不与旋转传递单元干涉的状态的话,当旋转体朝卷绕方向旋转时,旋转传递 单元与干涉单元干涉从而成为允许变位状态。与此相对,如果干涉单元的初期状态是该干 涉单元不与旋转传递单元干涉的状态的话,当旋转体朝卷绕方向旋转时,旋转传递单元与 干涉单元的干涉消除从而成为允许变位状态。这样,当干涉单元从初期状态成为允许变位状态时,允许旋转传递单元相对于旋 转体变位,通过使旋转传递单元相对于旋转体变位,旋转传递单元直接或者间接地与带轴 相连。通过使旋转传递单元与带轴相连,旋转体经由旋转传递单元与带轴连结,旋转体的旋 转力传递到带轴,从而带轴朝卷绕方向旋转。这样,通过使带轴朝卷绕方向旋转,系于乘坐 者的身体的安全带从其长度方向基端侧开始卷绕于带轴,从而除去安全带的微小的松弛、 即所谓的“未绷紧”。此处,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安全带卷绕装置中,如上所述,为了使用于将旋转体的旋 转力传递到带轴的旋转传递单元与带轴相连而使旋转传递单元变位的结构由具有在旋转 体的旋转半径方向对置的一对保持部的保持单元和干涉单元构成,因此构造简单、部件数 量少、成本低廉。并且,由于干涉单元保持压接于保持单元的保持部的状态,因此,如果旋转 传递单元与旋转体一起旋转,则干涉单元可靠地与旋转传递单元干涉,由此,旋转传递单元 相对于旋转体变位,并与带轴相连,因此动作性好。进一步,由于干涉单元保持压接于一对保持部的状态,因此,如果旋转传递单元以 超过干涉单元与一对保持部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朝卷绕方向推压干涉单元的话,则 干涉单元由一对保持部引导并旋转,因此旋转传递单元的朝向卷绕方向的旋转、进而、旋转 体的朝向卷绕方向的旋转并不被特意限制。并且,由于保持干涉单元的一对保持部均设于保持单元,因此,两个保持部之间难 以产生尺寸误差等。因此,干涉单元与一对保持部之间的最大摩擦力的大小不会产生较大 的偏差。进一步,如果形成为将干涉单元保持于分别独立的多个部件的结构的话,则直到 这些部件的组装结束都无法可靠地保持干涉单元,有可能难以进行组装,但是,在本专利技术所 涉及的安全带卷绕装置中,如上所述,由于保持干涉单元的一对保持部均形成于保持单元, 因此能够在将干涉单元保持于一对保持部的状态下将保持单元组装于框架,组装时的作业性好。对于第二方面所记载的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安全带卷绕装置,在第一方面所记载的本 专利技术中,所述干涉单元具有压接部,该压接部形成为平板状,当进入所述一对保持部之间 时,该压接部会克服自身的弹性弯曲而使长度方向两端侧压接于所述一对保持部中的任一 方;以及干涉部,该干涉部形成为厚度方向沿着所述压接部的厚度方向的板状,该干涉部从 所述压接部延伸出来并且能够与所述旋转传递单元干涉。根据第二方面所记载的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安全带卷绕装置,压接部弯曲并进入一对 保持部之间的干涉单元的干涉部沿着旋转体的旋转周方向与旋转传递单元对置。因此,在 干涉单元不与旋转传递单元干涉的状态下,当旋转传递单元与旋转体一起旋转从而旋转传 递单元与干涉单元的干涉部干涉时,干涉单元的干涉部压接于旋转传递单元。但是,由于压接部压接于一对保持部中的任一方,因此,直到旋转传递单元推压干 涉部的推压力的大小超过压接部与一方的保持部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止,干涉单元都不 会被旋转传递单元推压而移动。因此,干涉单元的干涉部持续与旋转传递单元干涉直到干 涉单元产生移动,通过来自干涉部的干涉,旋转传递单元相对于旋转体变位,由此,旋转传 递单元直接或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安全带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带卷绕装置具备:带轴,带状的安全带的长度方向基端侧卡定于该带轴,通过使该带轴朝卷绕方向旋转,来将所述安全带从其长度方向基端侧开始卷绕于该带轴;框架,该框架直接或者间接地支承所述带轴;马达,该马达工作从而使输出轴旋转;旋转体,所述输出轴的旋转传递到该旋转体从而使该旋转体旋转;旋转传递单元,该旋转传递单元以能够相对于所述旋转体进行相对变位的方式设于所述旋转体,该旋转传递单元通过变位而直接或者间接地与所述带轴相连,从而将所述旋转体的旋转传递到所述带轴;保持单元,该保持单元具有在所述旋转体的旋转半径方向相互对置的一对保持部,且安装于所述框架;以及干涉单元,该干涉单元设在所述一对保持部之间,在通过弹性压接于所述一对保持部的状态下由所述保持部保持,当受到沿着所述旋转体的旋转周方向的预定大小以上的推压力时,该干涉单元被所述一对保持部引导并沿着所述旋转周方向移动,并且被配置在沿着所述旋转体的旋转方向的所述旋转传递单元的侧方,当所述旋转体朝所述卷绕方向旋转时,该干涉单元与所述旋转传递单元干涉,或者解除与所述旋转传递单元的干涉,而允许所述旋转传递单元朝与所述带轴相连的方向的变位。...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越智也森信二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