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多重耐药菌交叉感染的隔离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92603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30 22: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止多重耐药菌交叉感染的隔离盒,包括盒体,所述盒体的顶面设置有环形孔,所述盒体包括两个第一侧面和两个第二侧面,两个所述第一侧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面设置于所述第二侧面一侧,且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二侧面之间;至少一个所述第二侧面上开设有弧形孔,所述弧形孔的一端与所述盒体底部抵接;所述第二侧面的上端与所述盒体的顶面铰接,所述第二侧面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扣合部位,所述第一侧面靠近所述第二侧面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扣合部位,所述第一扣合部位与所述第二扣合部位扣合;本申请提供的四肢理疗专用隔离盒结构简单,外观简洁美观,实用性强,成本低,可浸泡消毒重复使用,节约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止多重耐药菌交叉感染的隔离盒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止多重耐药菌交叉感染的隔离盒


技术介绍

[0002]人体四肢是活动量最大的器官,也是最易受伤的器官之一

人体四肢受伤除使用手术

药物治疗外,还需采用一些物理性方法作为其后继的治疗或辅助治疗的手段

常见的物理性方法有增强组织的自我修复能力,促进伤口愈合的物理治疗,如
TDP
灯;还有些起到抗感染及加速肉芽组织生长作用的物理疗法,如红蓝光治疗

在物理治疗过程中,理疗照射时如果伤口有包扎敷料或石膏托,则不能取得很好的照射治疗效果,需将伤口暴露在光源或光线下,才能将治疗效果发挥到最大;但将伤口暴露在光源下的同时也增加了交叉感染的风险

[0003]目前的多重耐药菌的患者,为了避免因伤口暴露增加交叉感染风险,患者伤口在进行红蓝光
、TDP
等物理理疗时,采用一次性中单垫于患肢下面,该方法虽然简单方便,伤口暴露在四周,并不能很好的起到隔离的效果;尤其在进行红蓝光照射时,伤口有可能会触碰到遮光布内面,增加患者的感染机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的四肢患者术后伤口物理治疗过程中,暴露伤口,增加交叉感染的风险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防止多重耐药菌交叉感染的隔离盒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防止多重耐药菌交叉感染的隔离盒,包括盒体,所述盒体的顶面设置有环形孔,所述盒体包括两个第一侧面和两个第二侧面,两个所述第一侧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面设置于所述第二侧面一侧,且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二侧面之间;至少一个所述第二侧面上开设有弧形孔,所述弧形孔的一端与所述盒体底部抵接;所述第二侧面的上端与所述盒体的顶面铰接,所述第二侧面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扣合部位,所述第一侧面靠近所述第二侧面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扣合部位,所述第一扣合部位与所述第二扣合部位扣合

[0006]优选的,所述第二侧面通过铰链与所述盒体的顶面铰接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扣合部位设置有扣合孔,所述第二扣合部位设置有扣合凸起,所述第二扣合部位通过将所述扣合凸起插入所述扣合孔与所述第一扣合部位扣合

[0008]优选的,所述盒体的底部两侧设置有方形插槽,所述隔离盒还包括抽板,所述抽板通过所述方形插槽抽出及推入所述盒体

[0009]优选的,所述盒体上设置有门,所述门设置在所述弧形孔远离所述盒体底部的一侧,所述弧形孔的弧形边与所述门的底部相交

[0010]优选的,所述第二侧面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侧面,两个所述第二侧面上设置有门和弧形孔

[0011]优选的,所述门包括门扇和门轴,所述门扇与所述门轴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所述门轴与所述第二侧面固定连接,所述门上设置有门把手

[0012]优选的,所述门为乳胶材质,所述盒体为轻质材料

[0013]优选的,所述弧形孔为半圆形结构

[0014]优选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侧面上设置有提手

[0015]本技术有益效果: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用于防止多重耐药菌交叉感染的隔离盒,第二侧面与盒体的顶面铰接连接,第二侧面和第一侧面扣合连接,使用时先将第二侧面与横轴方向的侧面分离,之后将第二侧面向上转动,便于将盒体罩住患肢,不需要移动患者移动患肢,使用方便;同时弧形孔的弧形边缘与患者非伤患部位接触,起到隔离患肢伤患部位的作用

隔离盒顶部设置的环形孔用于理疗照射,隔离盒能达到患肢伤口与周围充分隔离的作用,避免伤口与周边物品触碰,从而避免伤口交叉感染,提高物理辅助治疗效果

本申请提供的多重耐药菌交叉感染的隔离盒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方便,外观简洁美观,实用性强,成本低,可浸泡消毒重复使用,节约使用成本

[0017]本申请提供的用于防止多重耐药菌交叉感染的隔离盒,适用于需要物理疗法辅助治疗的患者,如伤口具有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

伤口需要保护隔离的患者等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用于防止多重耐药菌交叉感染的隔离盒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第一扣合部位和第二扣合部位结构示意图

[0020]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0021]1、
盒体;
2、
弧形孔;
3、
门;
31、
门扇;
32、
门轴;
33、
门把手;
4、
提手;
5、
抽板;
6、
铰链;
7、
环形孔;
8、
第一侧面;
81、
第二扣合部位;
9、
第二侧面;
91、
第一扣合部位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3]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一提供一种防止多重耐药菌交叉感染的隔离盒,包括盒体1,所述盒体1的顶面设置有环形孔7,所述盒体1包括两个第一侧面8和两个第二侧面9,两个所述第一侧面8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面8设置于所述第二侧面9一侧,且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二侧面9之间;至少一个所述第二侧面9上开设有弧形孔2,所述弧形孔2的一端与所述盒体1底部抵接;所述第二侧面9的上端与所述盒体1的顶面铰接,所述第二侧面9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扣合部位
91
,所述第一侧面8靠近所述第二侧面9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扣合部位
81
,所述第一扣合部位
91
与所述第二扣合部位
81
扣合

[0024]具体的,所述第二侧面9与所述盒体1的顶面铰接,所述第二侧面9设置有第一扣合部位
91
,所述第一侧面8设置第二扣合部位
81
,所述第一扣合部位
91
与所述第二扣合部位
81
扣合连接,使用时先将第二侧面9的第一扣合部位
91
与第一侧面8的第二扣合部位
81
分离,之后将第二侧面9向上转动,便于将盒体1罩住患肢,不需要移动患者移动患肢,使用方便

之后慢慢放下第二侧面9,弧形孔2的弧形边缘与患者非伤患部位接触,之后将第一扣合部位
91
和第二扣合部位
8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防止多重耐药菌交叉感染的隔离盒,其特征在于,包括盒体,所述盒体的顶面设置有环形孔,所述盒体包括两个第一侧面和两个第二侧面,两个所述第一侧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面设置于所述第二侧面一侧,且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二侧面之间;至少一个所述第二侧面上开设有弧形孔,所述弧形孔的一端与所述盒体底部抵接;所述第二侧面的上端与所述盒体的顶面铰接,所述第二侧面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扣合部位,所述第一侧面靠近所述第二侧面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扣合部位,所述第一扣合部位与所述第二扣合部位扣合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多重耐药菌交叉感染的隔离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面通过铰链与所述盒体的顶面铰接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多重耐药菌交叉感染的隔离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扣合部位设置有扣合孔,所述第二扣合部位设置有扣合凸起,所述第二扣合部位通过将所述扣合凸起插入所述扣合孔与所述第一扣合部位扣合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多重耐药菌交叉感染的隔离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的底部两侧设置有方形插槽,所述隔离盒还包括抽板,所述抽板通过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花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龙岗区骨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