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915458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30 22: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PET复合离型膜


[0001]本技术涉及离型膜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
PET
复合离型膜


技术介绍

[0002]PET
离型膜是热转印常用到的一种材料,也叫
PET
硅油膜,是在
PET
薄膜的表面涂上一层硅油,以降低
PET
薄膜表面的附着力,达离型的效果
。PET
离型膜对于各种不同的有机压感胶
(
如热融胶

亚克力胶和橡胶系的压感胶
)
可以表现出极轻且稳定的离型力

[0003]如公开号为
CN103920238A
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电磁弹道式发散型冲击波治疗仪,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为靠近所述
PET
基底层的端面,所述第一表面

所述第二表面中的一个为雾面,雾面作为印刷面;
[0004]该方案记载的技术方案通过在设置雾膜层,并将雾膜层的雾面作为印刷面,则,无论是印刷面再远离
PET
基底层的一侧还是靠近
PET
基底层的一侧,由于雾面具有良好的着墨能力,相对传统的离型膜均能够在耐酒精刮擦性能上有着较大提升,但是该方案在使用时不具有缓冲防撞功能,导致在产品受到冲击后容易破损,影响用户使用

[0005]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
PET
复合离型膜,以期达到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
PET
复合离型膜

[0007]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0008]一种
PET
复合离型膜,包括复合离型膜本体,所述复合离型膜本体的外侧设有封边,所述复合离型膜本体包括基层

缓冲层

防水层

耐磨层

抗静电层和离型层,所述基层的顶端和缓冲层的底端连接,所述缓冲层的顶端和防水层的底端连接,所述防水层的顶端和耐磨层的底端连接,所述基层的底端和抗静电层的顶端连接,所述抗静电层的底端和离型层的顶端连接,所述基层和缓冲层之间设有第一粘接胶,所述基层和缓冲层通过第一粘接胶粘接,所述缓冲层和防水层之间设有第二粘接胶,所述缓冲层和防水层通过第二粘接胶粘接,所述防水层和耐磨层之间设有第三粘接胶,所述防水层和耐磨层通过第三粘接胶粘接,所述基层和抗静电层之间设有第四粘接胶,所述基层和抗静电层通过第四粘接胶粘接,所述抗静电层和离型层之间设有第五粘接胶,所述抗静电层和离型层通过第五粘接胶粘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封边的顶端一侧和底端一侧均为圆弧形样式

[0010]进一步的,所述基层为
PET
材质,所述基层的厚度为
150

200
μ
m。
[0011]进一步的,所述缓冲层为透明硅胶材质,所述缓冲层的内侧设有金属丝网

[0012]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缓冲层的内侧设有金属丝网,提高缓冲层的抗拉强度,同时提高防刺破性能

[0013]进一步的,所述防水层为
PE
材质,所述防水层的厚度为
20

25
μ
m。
[0014]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防水层为
PE
材质,提高产品的防水性

[0015]进一步的,所述耐磨层为
PU
材质,所述耐磨层的厚度为
50

60
μ
m。
[0016]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耐磨层为
PU
材质,提高产品表面的耐磨性

[0017]进一步的,所述抗静电层为抗静电薄膜,所述抗静电层的厚度为
10

15
μ
m。
[0018]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抗静电层为抗静电薄膜,实现产品防静电功能

[0019]进一步的,所述离型层为薄膜样式,所述离型层的底端涂有硅油

[002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一种
PET
复合离型膜,通过缓冲层的设置,提高产品的抗冲击性,避免产品受到冲击后破损,通过缓冲层的内侧设有金属丝网,提高缓冲层的抗拉强度,同时提高防刺破性能,通过防水层为
PE
材质,提高产品的防水性,通过耐磨层为
PU
材质,提高产品表面的耐磨性,通过抗静电层为抗静电薄膜,实现产品防静电功能,通过离型层的底端涂有硅油,实现降低
PET
薄膜表面的附着力,达到离型的效果,本技术能有效实现缓冲防撞功能,避免产品受到冲击后破损,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2]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
PET
复合离型膜的立体结构示意图1;
[0023]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
PET
复合离型膜的立体结构示意图2;
[0024]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
PET
复合离型膜的切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
PET
复合离型膜的图3中
A
结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6]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
PET
复合离型膜的复合离型膜本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
100、
复合离型膜本体;
10001、
基层;
10002、
缓冲层;
10003、
防水层;
10004、
耐磨层;
10005、
抗静电层;
10006、
离型层;
10007、
第一粘接胶;
10008、
第二粘接胶;
10009、
第三粘接胶;
10010、
第四粘接胶;
10011、
第五粘接胶;
101、
封边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

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
PET
复合离型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复合离型膜本体
(100)
,所述复合离型膜本体
(100)
的外侧设有封边
(101)
,所述复合离型膜本体
(100)
包括基层
(10001)、
缓冲层
(10002)、
防水层
(10003)、
耐磨层
(10004)、
抗静电层
(10005)
和离型层
(10006)
,所述基层
(10001)
的顶端和缓冲层
(10002)
的底端连接,所述缓冲层
(10002)
的顶端和防水层
(10003)
的底端连接,所述防水层
(10003)
的顶端和耐磨层
(10004)
的底端连接,所述基层
(10001)
的底端和抗静电层
(10005)
的顶端连接,所述抗静电层
(10005)
的底端和离型层
(10006)
的顶端连接,所述基层
(10001)
和缓冲层
(10002)
之间设有第一粘接胶
(10007)
,所述基层
(10001)
和缓冲层
(10002)
通过第一粘接胶
(10007)
粘接,所述缓冲层
(10002)
和防水层
(10003)
之间设有第二粘接胶
(10008)
,所述缓冲层
(10002)
和防水层
(10003)
通过第二粘接胶
(10008)
粘接,所述防水层
(10003)
和耐磨层
(10004)
之间设有第三粘接胶
(10009)
,所述防水层
(10003)
和耐磨层
(10004)
通过第三粘接胶
(10009)
粘接,所述基层
(10001)
和抗静电层
(10005)
之间设有第四粘接胶
(10010)
,所述基层
(10001)
和抗静电层
(10005)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述明李二猛乐龙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六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