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杆式承重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91451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30 22: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旋杆式承重支撑装置,包括底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旋杆式承重支撑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旋杆式承重支撑装置,属于人防工程领域


技术介绍

[0002]人防门是一种防范和减轻灾害的民防防护设备,人防门包括钢制的壳体和填充在钢制壳体内部的混凝土钢筋,故人防门重量较大,通常情况下,人防门是打开的状态,以作为行人经过的通道,而长时间处于打开状态,会导致人防门与门框的铰接处受力变形,从而影响人防门的打开与关闭

[0003]为了上述问题,授权公告号是
CN215485568U
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方便开关的人防门,其包括门体和门框,门体的一侧与门框铰接,门体常开位置处的地面上设有基坑,基坑内安装有顶门组件,以用于从门体的下方对门体进行支撑,其顶门组件为两个液压缸,两个液压缸的活塞杆均竖直向上设置,每个活塞杆的端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块,基坑上盖设有盖板,盖板上开设有供液压缸活塞杆向穿出的通孔

[0004]上述专利公开的人防门,其用于支撑人防门的装置由于需要在地面开设基坑,顶门组件设置于基坑中,基坑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并且在基坑上盖设盖板,故设置于基坑中的顶门组件位置也是相对固定的,整体上不方便移动,不能根据实际需要将其移动至适当的位置,故其顶门组件系每个人防门专用的,通用性较差,并且上述专利的顶门组件是液压缸,故其需再设置液压供油系统,整个系统的结构复杂,成本较高,并且其在地面上开设基坑,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人防工程的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旋杆式承重支撑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人防门支撑装置不能根据需要进行位置调整,通用性差的技术缺陷

[000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旋杆式承重支撑装置,包括底座

升降驱动装置和罩体,罩体设置于底座上并且可相对底座垂直移动,升降驱动装设置于罩体内并且与底座配合,用于在使用时驱动罩体升降,罩体的一侧固定有支撑架,支撑架随罩体的升降而同步升降,支撑架用于在使用状态下从人防门的底部向上支撑人防门

本技术通过罩体相对底座的垂直移动,从而对支撑架的高度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高度的人防门的支撑,本技术整体可移动,故可根据实际需要将本技术放置于适当的位置,以对不同的人防门进行支撑,整体上提高了本技术的通用性,本技术中的底座直接放置于地面上即可,不需要在地面上设置基坑,避免对人防工程的地面造成破坏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底座包括支撑板和支撑柱,支撑板用于在使用状态下放置于地面上,支撑柱的底端与支撑板固定,罩体罩设于支撑柱上,支撑柱上套设有与其螺纹配合的升降套,升降套与升降驱动装置及罩体连接,升降驱动装置驱动升降套转动,用于驱动罩体升降

本技术中的支撑板在使用时放置于地面上,增大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支撑柱用于与罩体及升降驱动装置连接,使罩体可以在竖直方向上运动,以适用于不同
高度的人防门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升降驱动装置是蜗轮蜗杆机构,蜗轮蜗杆机构的蜗杆两端与罩体转动连接,并且蜗杆至少有一端伸出罩体,蜗杆伸出罩体后安装有手轮,蜗轮蜗杆机构的蜗轮套设于升降套上并且与升降套固定连接,升降套上套设有与其相对转动的升降板,该升降板与罩体连接,蜗杆转动通过蜗轮驱动升降套

升降板

罩体及支撑架同步升降

本技术通过蜗杆驱动蜗轮转动,再由升降套与蜗杆的同步转动使升降套相对支撑柱转动,由于支撑柱本身不能转动,故升降套在转动的同时,在支撑柱上升降,由此驱动蜗轮蜗杆机构

升降板及罩体同步上下移动,本技术有用手轮转动蜗杆的方式,相较于现有技术采用液压缸支撑人防门,不需要设置复杂的液压供油系统,整体的结构更简单,占用的空间也更小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升降套底端沿径向朝着远离中心线的方向外凸形成环形的支撑环,蜗轮蜗杆机构的蜗轮底端由支撑环支撑并且与支撑环固定连接,升降板位于蜗轮的上方

本技术通过升降套外径变代处形成的台阶,对蜗轮进行支撑,方便蜗杆与升降套之间的连接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升降套上套设有推力球轴承
A
,推力球轴承
A
的下底座由蜗轮的顶部支撑,升降板由推力球轴承
A
的上底座支撑

本技术在蜗轮与升降板之间设置推务球轴承
A
,使升降板与蜗轮不接触,并且通过推力球轴承
A
的作用,使升降板与升降套之间相对转动的摩擦力更小,更便于罩体及支撑架的升降调整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推力球轴承
B
和一个以上的固定螺母,推力球轴承
B
的下底座由升降板支撑,固定螺母设置于支撑柱上与支撑柱螺纹配合,并且向下压紧推力球轴承
B
的上底座

本技术设置固定螺母及推力球轴承
B
,在升降板的顶部对其进行限位,防止升降板与升降套之间产生竖直方向的相对运动,同时也不会对升降板与升降套的相对转动产生较大的阻碍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升降套上还套设有止退螺母,该止退螺母位于推力球轴承
B
与固定螺母之间

本技术设置止退螺母,增强本技术的紧固效果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支撑柱为中空结构

本技术将支撑柱设置为中空结构,整体上降低本技术的重量,且减少本技术制造的材料消耗

[00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罩体的底部设置有连接板
A
和连接板
B
,连接板
A
和连接板
B
平行,蜗杆的两端分别与连接板
A
和连接板
B
转动连接,升降板的两侧分别与连接板
A
和连接板
B
固定连接,连接板
A
和连接板
B
均与罩体固定连接,升降板的另外两侧与罩体固定连接

本技术设置连接板
A
和连接板
B
,在安装罩体时,可以先将边连接板
A、
连接板
B、
升降板和升降驱动装置安装在支撑柱上,再将罩体与连接板
A、
连接板
B
和升降板相安装,整体上方便罩体的安装

[001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罩体的顶部固定有提手,用于在使用状态下提起并挪动罩体

本技术通过在罩体上设置提手,方便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旋杆式承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

升降驱动装置和罩体(2),罩体(2)设置于底座(1)上并且可相对底座(1)垂直移动,升降驱动装设置于罩体(2)内并且与底座(1)配合,用于在使用时驱动罩体(2)升降,罩体(2)的一侧固定有支撑架(3),支撑架(3)随罩体(2)的升降而同步升降,支撑架(3)用于在使用状态下从人防门的底部向上支撑人防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杆式承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底座(1)包括支撑板(4)和支撑柱(5),支撑板(4)用于在使用状态下放置于地面上,支撑柱(5)的底端与支撑板(4)固定,罩体(2)罩设于支撑柱(5)上,支撑柱(5)上套设有与其螺纹配合的升降套(6),升降套(6)与升降驱动装置及罩体(2)连接,升降驱动装置驱动升降套(6)转动,用于驱动罩体(2)升降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杆式承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升降驱动装置是蜗轮蜗杆机构,蜗轮蜗杆机构的蜗杆(7)两端与罩体(2)转动连接,并且蜗杆(7)至少有一端伸出罩体(2),蜗杆(7)伸出罩体(2)后安装有手轮(8),蜗轮蜗杆机构的蜗轮(9)套设于升降套(6)上并且与升降套(6)固定连接,升降套(6)上套设有与其相对转动的升降板(
10
),该升降板(
10
)与罩体(2)连接,蜗杆(7)转动通过蜗轮(9)驱动升降套(6)

升降板(
10


罩体(2)及支撑架(3)同步升降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杆式承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升降套(6)底端沿径向朝着远离中心线的方向外凸形成环形的支撑环(
11
),蜗轮蜗杆机构的蜗轮(9)底端由支撑环(
11
)支撑并且与支撑环(
11
)固定连接,升降板(
10
)位于蜗轮(9)的上方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杆式承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升降套(6)上套设有推力球轴承
A

12
),推力球轴承
A

12
)的下底座由蜗轮(9)的顶部支撑,升降板(
10
)由推力球轴承
A

12
)的上底座支撑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浩赵之彬郭守根潘青苗张正锋余光明高加刚周冠雄刘雄杜青刘永飞刘延朝严松黄竹海夏祖威尹兆昆龙隆许嘉璐顾文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