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落地缓冲智能套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913480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30 22: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智能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落地缓冲智能套件,旨在解决现有的地面离机定型训练中的缓冲垫存在的不方便搬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落地缓冲智能套件


[0001]本技术涉及智能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落地缓冲智能套件


技术介绍

[0002]空军跳伞是一项技能复杂

实践性强和风险性大的活动,离机动作是保证跳伞成功关键的一步,为了让跳伞员产生牢固的肌肉记忆,干净利落地跳出机舱,需要对跳伞员进行离机姿势定型训练

离机训练是伞降地面训练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跳伞员需要以规定的姿势从训练平台跳落至缓冲垫上,现有的地面离机定型训练中的缓冲垫大多为厚重的海绵垫或橡胶垫,不方便搬运,而且缓冲能力差,无法实现智能缓冲,使用时易造成训练人员受伤,同时单个缓冲垫无法供两名以上的训练人员使用,影响了训练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落地缓冲智能套件,以解决现有的地面离机定型训练中的缓冲垫存在的不方便搬运

缓冲能力差以及无法供两名以上的训练人员使用的问题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于:
[0005]一种落地缓冲智能套件,包括:第一缓冲垫和第二缓冲垫;
[0006]所述第一缓冲垫包括由上向下依次连接的第一防护层

第一充气层

第一缓冲层和第一支撑层;
[0007]所述第二缓冲垫包括由上向下依次连接的第二防护层

第二充气层

第二缓冲层和第二支撑层;
[0008]所述第一防护层与所述第二防护层连接,所述第一充气层的侧壁与所述第二充气层的侧壁抵接,所述第一缓冲层与所述第二缓冲层的侧壁抵接,所述第一支撑层与所述第二支撑层连接;
[0009]所述第一充气层和所述第二充气层具有充气状态和自然状态;
[0010]所述第一缓冲层包括第一缓冲组件,所述第一缓冲组件用于向上推动所述第一充气层;
[0011]所述第二缓冲层包括第二缓冲组件,所述第二缓冲组件用于向上推动所述第二充气层

[0012]进一步的,
[0013]所述第一缓冲层还包括第一缓冲层主体;
[0014]所述第一缓冲组件包括第一导向杆

第一支杆

第一传力块

第一滑块和第一弹簧;
[0015]所述第一缓冲层主体连接于所述第一充气层下方,所述第一缓冲层主体顶部与所述第一传力块连接;
[0016]所述第一导向杆设置于所述第一传力块下方,且端部与所述第一缓冲层主体连
接;
[0017]所述第一滑块套设于所述第一导向杆外部,且与所述第一导向杆滑动连接;
[0018]所述第一支杆斜向设置,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块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块铰接;
[0019]所述第一弹簧套装于所述第一导向杆,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块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缓冲层主体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用于使所述第一传力块和所述第一滑块于竖直方向上具有相互远离的运动趋势

[0020]进一步的,
[0021]所述第二缓冲层还包括第二缓冲层主体;
[0022]所述第二缓冲组件包括第二导向杆

第二支杆

第二传力块

第二滑块和第二弹簧;
[0023]所述第二缓冲层主体连接于所述第二充气层下方,所述第二缓冲层主体顶部与所述第二传力块连接;
[0024]所述第二导向杆设置于所述第二传力块下方,且端部与所述第二缓冲层主体连接;
[0025]所述第二滑块套设于所述第二导向杆外部,且与所述第二导向杆滑动连接;
[0026]所述第二支杆斜向设置,一端与所述第二滑块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滑块铰接;
[0027]所述第二弹簧套装于所述第二导向杆,一端与所述第二滑块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缓冲层主体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用于使所述第二传力块和所述第二滑块于竖直方向上具有相互远离的运动趋势

[0028]进一步的,
[0029]所述落地缓冲智能套件还包括竖向弹簧;
[0030]所述第一缓冲层主体和所述第二缓冲层主体内均连接有竖向弹簧

[0031]进一步的,
[0032]所述第一防护层一侧延伸有钩形凸起;
[0033]所述第二防护层一侧开设有
L
型的第一凹槽;
[0034]所述钩形凸起卡接于所述第一凹槽

[0035]进一步的,
[0036]所述落地缓冲智能套件还包括卡扣;
[0037]所述第一支撑层与所述卡扣连接;
[0038]所述第二支撑层开设有第二凹槽;
[0039]所述卡扣伸入所述第二凹槽,并与所述第二凹槽卡接

[0040]进一步的,
[0041]所述落地缓冲智能套件还包括防滑层;
[0042]所述第一支撑层和所述第二支撑层的底部均连接有防滑层

[0043]进一步的,
[0044]所述落地缓冲智能套件还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一充气泵;
[0045]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连接于所述第一充气层与所述第一缓冲层之间,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充气层的压力;
[0046]所述第一充气泵与所述第一充气层连通,并与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电连接,所述
第一充气泵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信息对应向所述第一充气层输送气体

[0047]进一步的,
[0048]所述落地缓冲智能套件还包括第二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充气泵;
[0049]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连接于所述第二充气层与所述第二缓冲层之间,用于检测所述第二充气层的压力;
[0050]所述第二充气泵与所述第二充气层连通,并与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电连接,所述第二充气泵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信息对应向所述第二充气层输送气体

[0051]进一步的,
[0052]所述第一防护层和所述第二防护层顶部均设置有用于防滑的凸起结构

[0053]综合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所能实现的技术效果在于:
[0054]本技术提供的落地缓冲智能套件,包括:第一缓冲垫和第二缓冲垫;第一缓冲垫包括由上向下依次连接的第一防护层

第一充气层

第一缓冲层和第一支撑层;第二缓冲垫包括由上向下依次连接的第二防护层

第二充气层

第二缓冲层和第二支撑层;第一防护层与第二防护层连接,第一充气层的侧壁与第二充气层的侧壁抵接,第一缓冲层与第二缓冲层的侧壁抵接,第一支撑层与第二支撑层连接;第一充气层和第二充气层具有充气状态和自然状态;第一缓冲层包括第一缓冲组件,第一缓冲组件用于向上推动第一充气层;第二缓冲层包括第二缓冲组件,第二缓冲组件用于向上推动第二充气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落地缓冲智能套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缓冲垫
(100)
和第二缓冲垫
(200)
;所述第一缓冲垫
(100)
包括由上向下依次连接的第一防护层
(110)、
第一充气层
(120)、
第一缓冲层
(130)
和第一支撑层
(140)
;所述第二缓冲垫
(200)
包括由上向下依次连接的第二防护层
(210)、
第二充气层
(220)、
第二缓冲层
(230)
和第二支撑层
(240)
;所述第一防护层
(110)
与所述第二防护层
(210)
连接,所述第一充气层
(120)
的侧壁与所述第二充气层
(220)
的侧壁抵接,所述第一缓冲层
(130)
与所述第二缓冲层
(230)
的侧壁抵接,所述第一支撑层
(140)
与所述第二支撑层
(240)
连接;所述第一充气层
(120)
和所述第二充气层
(220)
具有充气状态和自然状态;所述第一缓冲层
(130)
包括第一缓冲组件
(131)
,所述第一缓冲组件
(131)
用于向上推动所述第一充气层
(120)
;所述第二缓冲层
(230)
包括第二缓冲组件
(231)
,所述第二缓冲组件
(231)
用于向上推动所述第二充气层
(220)。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落地缓冲智能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层
(130)
还包括第一缓冲层主体
(132)
;所述第一缓冲组件
(131)
包括第一导向杆
(131a)、
第一支杆
(131b)、
第一传力块
(131c)、
第一滑块
(131d)
和第一弹簧
(131e)
;所述第一缓冲层主体
(132)
连接于所述第一充气层
(120)
下方,所述第一缓冲层主体
(132)
顶部与所述第一传力块
(131c)
连接;所述第一导向杆
(131a)
设置于所述第一传力块
(131c)
下方,且端部与所述第一缓冲层主体
(132)
连接;所述第一滑块
(131d)
套设于所述第一导向杆
(131a)
外部,且与所述第一导向杆
(131a)
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杆
(131b)
斜向设置,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块
(131d)
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块
(131d)
铰接;所述第一弹簧
(131e)
套装于所述第一导向杆
(131a)
,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块
(131d)
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缓冲层主体
(132)
连接,所述第一弹簧
(131e)
用于使所述第一传力块
(131c)
和所述第一滑块
(131d)
于竖直方向上具有相互远离的运动趋势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落地缓冲智能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缓冲层
(230)
还包括第二缓冲层主体
(232)
;所述第二缓冲组件
(231)
包括第二导向杆
(231a)、
第二支杆
(231b)、
第二传力块
(231c)、
第二滑块
(231d)
和第二弹簧
(231e)
;所述第二缓冲层主体
(232)
连接于所述第二充气层
(220)
下方,所述第二缓冲层主体
(232)
顶部与所述第二传力块
(231c)
连接;所述第二导向杆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伟马朋燕王伯运董新东张武李灿李尧齐瑞波张引毕桂菱朱成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