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91240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30 22: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雾化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雾化器,所述雾化器包括壳体、安装在壳体内的雾化组件,以及卡接在壳体底端的底座,所述壳体内设置有通气管,所述通气管与壳体之间形成有储油腔,所述雾化组件包括雾化管、安装在雾化管内的第一吸液件和第二吸液件,所述雾化管的相对两侧开设有进油孔,所述第一吸液件的密度低于第二吸液件的密度,所述底座上开设有与雾化管相通设置的进气孔,便于空气从进气孔中进入后能轻松通过第一吸液件,由于降低了第一吸液件的密度,更利于空气和烟油的流通,使气体流通较顺畅,降低了气流阻力,提高了换气效率,也能加速烟油的流出,有利于提高用户体验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气溶胶发生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气溶胶发生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气溶胶发生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雾化
,更具体地说,涉及了一种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气溶胶发生装置通常包括气溶胶发生装置以及与气溶胶发生装置电性连接的电池组件,雾化组件能够在电池组件的电驱动作用下,将气溶胶形成基质加热并雾化形成气溶胶供用户使用。
[0003]目前市场上的吸液件孔隙率与孔径单一,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气流会经过吸液件,若吸液件的密度较高,则不利于气流的流通,降低了用户的抽吸体验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换气效率高,提升用户体验感的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雾化器,所述雾化器包括壳体、安装在壳体内的雾化组件,以及卡接在壳体底端的底座,所述壳体内设置有通气管,所述通气管与壳体之间形成有储油腔,所述雾化组件包括雾化管、安装在雾化管内的第一吸液件和第二吸液件,所述雾化管的相对两侧开设有进油孔,所述第一吸液件的密度低于第二吸液件的密度,所述底座上开设有与雾化管相通设置的进气孔,便于空气从进气孔中进入后能轻松通过第一吸液件。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吸液件与第二吸液件连接,所述第二吸液件的内侧连接有发热件。
[0008]进一步的,所述雾化器还包括有安装件,所述安装件内开设有凹槽,所述雾化组件的下端与凹槽相配合。
[0009]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底端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卡接块,所述安装孔内形成有与卡接块相适配的卡接槽。
[0010]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外表面铰接设置有封油件,所述封油件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固定件,所述封油件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注油塞,所述壳体上开设有与注油塞相配合的注油孔。
[0011]进一步的,所述底座内安装有与发热件电性连接的电极。
[0012]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一端开设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与通气管相通设置。
[0013]进一步的,所述雾化组件的上方位置还设置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的一端与通气管密封连接。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吸液件的相对两侧开设有与进油孔相通设置的进油槽。
[0015]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任一方案中的气溶胶发生装置。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通过将第一吸液件的密度降低,用户在抽吸过程中,空气从进气孔进入,通过进气通道流进雾化腔内,由于降低了第一吸液件的密度,在空气与第一吸液件接触过程中,能较轻松地穿过第一吸液件,更利于空气和烟油的流通,使气体流通较顺畅,降低了气流阻力,提高了换气效率,有利于提高用户体验感。
附图说明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9]图中:
[0020]图1所示为雾化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雾化器的爆炸图;
[0022]图3为雾化器的左视图;
[0023]图4为图3所示沿A

A方向剖切的剖视图;
[0024]图5为雾化器中底座结构示意图。
[0025]其中,100、雾化器;10、壳体;11、储油腔;12、通气管;13、出气口;14、安装孔;15、注油塞;16、注油孔;17、封油件;18、卡接块;19、固定件;20、雾化组件;21、密封件;22、雾化管;23、进油孔;24、第一吸液件;25、第二吸液件;26、进油槽;27、发热件;28、雾化腔;30、安装件;31、凹槽;32、进气通道;40、底座;41、进气孔;42、电极;43、卡接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6]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此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
[0027]参照图1至图5所示,雾化器包括壳体10、雾化组件20、安装件30、底座40。
[0028]在壳体10内设置有通气管12,在通气管12与壳体10之间形成有储油腔11,壳体10的一端开设有出气口13,在壳体10的底端开设有安装孔14。在此实施列中,出气口13与通气管12相通设置。在此实施列中,安装孔14的直径比储油腔11大。
[0029]壳体10的外表面铰接设置有封油件17,在封油件17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固定件19,在封油件17的另一端上固定安装有注油塞15,通过该固定件19将封油件17与壳体10相固定,在壳体10上开设有与注油塞15相配合的注油孔16。在此实施列中,该注油孔16与储油腔11相通设置。
[0030]雾化组件20包括密封件21和雾化管22,密封件21设置在雾化管22的上方位置,在雾化管22内设置有雾化腔28,在雾化腔28内安装有第一吸液件24和第二吸液件25,第一吸液件24设置在第二吸液件25的外侧,其中,外侧吸液件的密度小于第二吸液件25的密度。在此实施列中,雾化管22的相对两侧开设有进油孔23,在第一吸液件24上也开设有与进油孔23相对应的进油槽26。
[0031]第二吸液件25上连接有发热件27,第二吸液件25与第一吸液件24均呈筒状设置。在此实施列中,第二吸液件25为无纺布材质,第一吸液件24为亚麻材质。
[0032]安装件30的上方位置开设有凹槽31,安装件30内还开设有进气通道32,在此实施列中,该凹槽31与进气通道32相通设置。
[0033]底座40内开设有进气孔41,底座40内安装有电极42,在底座40上还设置有卡接块18,在安装孔14内形成有与卡接块18相适配的卡接槽43。在此实施列中,该卡接块18为弹性材质。
[0034]在以上实施例中,卡接块18与卡接槽43卡接配合,发热件27与电极42电性连接,密封件21套设在通气管12的底端。
[0035]在装配过程中,将雾化组件20装入壳体10中,由密封件21对通气管12密封设置,再将安装件30装入,使安装件30与安装孔14相对应,在将安装件30装入之后,使储油腔11密封,安装件30与抵接台19相抵接,使雾化组件20的底端与凹槽31相配合,以此将雾化组件20的位置进行固定,并且进气通道32与雾化管22相通设置,之后再将底座40安装在安装孔14中,此时,安装件30与底座40紧密接触,使卡接块18与卡接槽43相互配合,通过卡接块18与卡接槽43的卡接配合使底座40与壳体10连接稳固,并将安装件30的位置进行固定,并使进气孔41与进气通道32相通设置,以便空气的顺利进入。
[0036]参照图4所示,在用户使用过程中,空气从进气孔41进入,通过进气通道32流进雾化管22内,与此同时,烟油由储油腔11流出,依次经过进油孔23和进油槽26,随之流进第一吸液件24与第二吸液件25上,通过电极42为发热件27功能,由发热件27对流至发热件27表面的烟油进行雾化加工,产生烟雾。烟雾产生于雾化管22中,随着空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包括壳体(10)、安装在壳体(10)内的雾化组件(20),以及卡接在壳体(10)底端的底座(40),所述壳体(10)内设置有通气管(12),所述通气管(12)与壳体(10)之间形成有储油腔(11),所述雾化组件(20)包括雾化管(22)、安装在雾化管(22)内的第一吸液件(24)和第二吸液件(25),所述雾化管(22)的相对两侧开设有进油孔(23),所述第一吸液件(24)的密度低于第二吸液件(25)的密度,所述底座(40)上开设有与雾化管(22)相通设置的进气孔(41),便于空气从进气孔(41)中进入后能轻松通过第一吸液件(2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液件(24)与第二吸液件(25)连接,所述第二吸液件(25)的内侧连接有发热件(2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还包括有安装件(30),所述安装件(30)内开设有凹槽(31),所述雾化组件(20)的下端与凹槽(31)相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的底端开设有安装孔(14),所述底座(4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伟华陈铷
申请(专利权)人:卓尔悦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