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爆破上向炮孔岩渣可视化安全清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901356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30 13: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地下爆破上向炮孔技术领域,提出一种地下爆破上向炮孔岩渣可视化安全清除装置,包括硬质胶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爆破上向炮孔岩渣可视化安全清除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地下爆破上向炮孔
,尤其涉及一种地下爆破上向炮孔岩渣可视化安全清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矿山和地下工程中上向炮孔主要采用风动或者液压中深孔台车,钻孔孔径多为
90mm(

115mm)
,深度最深可达
20

30m。
由于施工中钻头受力不均等原因,导致钻凿的炮孔不能笔直,多为弯扭形状

受爆破和地压影响,炮孔容易出现岩渣堵塞或岩层错位现象,导致起爆具和炸药达不到设计位置,容易引起鸡窝

立槽

悬顶等爆破事故,不仅降低生产中的经济效益,在处理这些爆破事故的过程中,也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0003]目前清除地下爆破上向炮孔岩渣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0004](1)
传统爆破装药施工多采用装药台车或装药器配备的半导体防静电输药管管头冲击堵塞岩渣,使岩渣靠自重掉落,但是由于输药管材质为胶管,其冲击岩渣效果差,管头自身损耗大,增加了使用成本;
[0005](2)
采用一根或多根依次相连的钎杆或竹竿冲击堵塞岩渣,钎杆为硬质结构且自重较大,容易卡在炮孔中,增加了操作人员的体力消耗;
[0006](3)
由于炮孔深度较深,现有技术通常无法观测炮孔堵塞处的情况,不能对岩渣封堵薄弱区域进行针对性破除,导致岩渣粉碎处理的效率较低;
[0007](4)
处理后的岩渣在自重作用下沿炮孔落下
(
一般下落高度
10

20m)
,极易对处理人员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地下爆破上向炮孔岩渣可视化安全清除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能够便于人员观察操作,增强岩渣粉碎效果,减少掉落的岩渣对人员造成危害,提高岩渣清除效率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一种地下爆破上向炮孔岩渣可视化安全清除装置,包括,
[0010]硬质胶管;
[0011]第一套筒,设置在所述硬质胶管前端,所述第一套筒的前端设置有钻头,所述钻头用于破碎岩渣,且所述第一套筒前端位于所述钻头的一侧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硬质胶管连通;
[0012]收集组件,包括若干导向板,若干所述导向板周向等间距设置在所述第一套筒外周侧,所述第一套筒上设置有传动件,所述导向板的一端与所述传动件输出端相连接,所述导向板的另一端沿所述钻头方向延伸,且所述导向板长度小于所述钻头长度,若干所述导向板均通过所述传动件相对于所述钻头可调节转动,相邻两所述导向板之间连接有柔性面层,所述导向板与所述柔性面层配合用于将岩渣导入所述通孔;
[0013]图像采集单元,设置在所述导向板的前端,所述图像采集单元用于观察岩渣封堵成像

[0014]优选的,还包括,
[0015]第二套筒,固接在所述第一套筒内,若干所述通孔通过所述第二套筒与所述硬质胶管连通,所述驱动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套筒内;
[0016]输送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套筒内,所述输送件包括绞龙,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绞龙相连接,所述绞龙通过所述驱动件与所述第二套筒转接

[0017]优选的,所述第二套筒与所述第一套筒之间设置有空隙,所述传动件包括滑接在所述空隙内的第一支撑环,所述第一支撑环套设在所述第二套筒上,若干所述导向板的一端通过连接件与所述第一支撑环相连接,所述第一支撑环上设置有调节件的一端,所述调节件的另一端伸出所述第一套筒沿所述硬质胶管方向延伸,所述调节件用于人员在炮孔外调节所述第一支撑环

[0018]优选的,所述连接件包括若干连接杆,若干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导向板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所述连接杆为可伸缩结构,所述第一套筒侧壁面开设有通槽,所述第二套筒上设置有第二支撑环,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固接在所述导向板的底面,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贯穿所述通槽并通过所述第二支撑环与所述第一支撑环相连接,所述连接杆上穿设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通槽内壁面转接,所述连接杆通过所述转轴与所述第一套筒转接

[0019]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环套设在所述第二套筒上,所述第二支撑环与所述第二套筒滑接,所述第二支撑环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环上方,且所述第一支撑环与所述第二支撑环之间设置有若干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环和所述第二支撑环固接,所述连接杆伸入所述空隙内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环铰接

[0020]优选的,所述第一套筒内侧壁开设有凹槽,若干所述通孔伸入所述第一套筒的一端与所述凹槽连通,所述凹槽底部沿口固接有支撑板,且所述支撑板环设在所述第二套筒顶端的外周侧,所述支撑板用于将所述空隙顶端封堵,所述第二支撑环与所述支撑板之间设置有若干连接弹簧,所述连接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支撑环和所述支撑板固接

[0021]优选的,所述调节件包括挂耳,所述挂耳固接在所述第一支撑环靠近所述硬质胶管的一侧上,所述挂耳上固接有拉索的一端,所述拉索的另一端贯穿所述第一套筒沿所述硬质胶管方向延伸

[0022]优选的,所述第一套筒的前端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内固接有挡板,所述驱动件包括固接在所述挡板上的双轴驱动电机,所述双轴驱动电机的两输出轴分别与所述绞龙和所述钻头固接

[0023]优选的,所述柔性面层为倒锥形结构的橡胶罩,所述橡胶罩底部开设有导向口,且所述导向口与所述第一套筒的顶端外侧适配固接,所述橡胶罩的顶部外侧壁与若干所述导向板固接

[0024]优选的,所述图像采集单元包括摄像头和照明灯,所述摄像头和所述照明灯分别设置在任意一所述导向板的前端

[00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和技术效果:
[0026]本专利技术采用硬质胶管支撑第一套筒,通过在第一套筒的前端设置有用于破碎岩渣
的钻头,相较于传统技术不仅能够提高支撑钻头结构的强度,提高钻头对封堵岩渣区域的冲击作用,同时比现有技术中的竹竿或钎杆能够减轻重量,减少人力消耗,并且便于根据炮孔结构弯折硬质胶管,扩大适用性,然后利用在第一套筒外周侧设置的若干导向板,通过传动件转动导向板从而将连接在若干导向板上的柔性面层撑开,在钻头对岩渣进行破碎作业时,柔性面层与导向板配合将掉落的岩渣直接从通孔导入第一套筒并从硬质胶管中通出,降低因岩渣掉落而对人员安全造成的危害,最后通过在导向板的前端设置图像采集单元,通过观察岩渣封堵成像,辅助人员判断封堵岩渣的薄弱区域,从而进行针对性粉碎破除

附图说明
[00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地下爆破上向炮孔岩渣可视化安全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硬质胶管
(1)
;第一套筒
(2)
,设置在所述硬质胶管
(1)
前端,所述第一套筒
(2)
的前端设置有钻头
(3)
,所述钻头
(3)
用于破碎岩渣,所述第一套筒
(2)
前端开设有若干通孔
(4)
,若干所述通孔
(4)
周向设置在所述钻头
(3)
外周侧,所述通孔
(4)
与所述硬质胶管
(1)
连通;收集组件,包括若干导向板
(5)
,若干所述导向板
(5)
周向等间距设置在所述第一套筒
(2)
外周侧,所述第一套筒
(2)
上设置有传动件,所述导向板
(5)
的一端与所述传动件输出端相连接,所述导向板
(5)
的另一端沿所述钻头
(3)
方向延伸,且所述导向板
(5)
长度小于所述钻头
(3)
长度,若干所述导向板
(5)
均通过所述传动件相对于所述钻头
(3)
可调节转动,相邻两所述导向板
(5)
之间连接有柔性面层,所述导向板
(5)
与所述柔性面层配合用于将岩渣导入所述通孔
(4)
;图像采集单元,设置在所述导向板
(5)
的前端,所述图像采集单元用于观察岩渣封堵成像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爆破上向炮孔岩渣可视化安全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套筒
(6)
,固接在所述第一套筒
(2)
内,若干所述通孔
(4)
通过所述第二套筒
(6)
与所述硬质胶管
(1)
连通,所述驱动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套筒
(6)
内;输送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套筒
(6)
内,所述输送件包括绞龙
(7)
,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绞龙
(7)
相连接,所述绞龙
(7)
通过所述驱动件与所述第二套筒
(6)
转接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爆破上向炮孔岩渣可视化安全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套筒
(6)
与所述第一套筒
(2)
之间设置有空隙,所述传动件包括滑接在所述空隙内的第一支撑环
(8)
,所述第一支撑环
(8)
套设在所述第二套筒
(6)
上,若干所述导向板
(5)
的一端通过连接件与所述第一支撑环
(8)
相连接,所述第一支撑环
(8)
上设置有调节件的一端,所述调节件的另一端伸出所述第一套筒
(2)
沿所述硬质胶管
(1)
方向延伸,所述调节件用于人员在炮孔外调节所述第一支撑环
(8)。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下爆破上向炮孔岩渣可视化安全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若干连接杆
(10)
,若干所述连接杆
(10)
与所述导向板
(5)
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所述连接杆
(10)
为可伸缩结构,所述第一套筒
(2)
侧壁面开设有通槽,所述第二套筒
(6)
上设置有第二支撑环
(9)
,所述连接杆
(10)
的一端固接在所述导向板
(5)
的底面,所述连接杆
(10)
的另一端贯穿所述通槽并通过所述第二支撑环
(9)
与所述第一支撑环
(8)
相连接,所述连接杆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威罗鹏贾永胜吴赛格彭诗名黄小武王洪刚钱坤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爆破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