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类藤蔓作用的体外预应力危岩加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89366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30 13:07
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类藤蔓作用的体外预应力危岩加固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类藤蔓作用的体外预应力危岩加固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边坡工程
,特别涉及一种类藤蔓作用的体外预应力危岩加固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工程建设活动的日益频繁,土地资源愈发紧缺,工程建设活动不可避免地延伸到坡地地带

危岩是较为常见的坡地地质灾害之一

参见图1,危岩体是指位于陡峭山坡上,被裂隙分开的块石

若不及时防治,危岩体崩塌

将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产生较大影响

[0003]目前,危岩支护工程常用的支护形式有:锚杆

锚索

主动式和被动式拦阻网等

锚杆

锚索在危岩处置中被广泛应用

然而,危岩往往出现在地形地貌起伏较大的山地区域,危岩所在处往往就是陡崖,给锚杆

锚索等常规施工方法带来极大的不便

常规施工一般采用搭设脚手架进行锚杆

锚索张拉,施工安全和进度难以保障

主动和被动防护网是通过限制危岩崩塌后的动能从而达到危岩治理的目的,该方法结构简单

造价低

耐久性好,被广泛运用到危岩治理工程

然而主动和被动防护网没有很好发挥危岩的自稳能力,主动防护网的计算模型还不够成熟,经验性较强,被动防护网需要一定的缓冲区域,对场地要求较高

[0004]因此,开发一种类藤蔓作用的体外预应力危岩加固方法具有重大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类藤蔓作用的体外预应力危岩加固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0006]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类藤蔓作用的体外预应力危岩加固方法,增设体外预应力锚索为危岩体提供稳定预拉力,防止危岩体的崩塌及滑坡等工程问题

[0007]所述危岩体具有朝向临空侧的外侧壁,以及背离临空侧的内侧壁

所述危岩体的内侧壁与母岩体之间形成有荷载裂隙

将危岩体下方的母岩体标记为下部稳定基岩

将危岩体内侧的母岩体标记为上部稳定基岩

[0008]所述体外预应力锚索的内锚固端植入上部稳定基岩中,外锚固端越过危岩体后植入下部稳定基岩中

所述体外预应力锚索处于受拉状态,将危岩体与母岩体通过类藤蔓的锚索预拉锁紧

[0009]进一步,加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0]1)
在上部稳定基岩中钻设倾斜锚固孔

将体外预应力锚索的内锚固端植入倾斜锚固孔中并进行锚固

[0011]2)
对危岩体顶部靠近内侧壁和外侧壁的区域进行局部清理

使得两处岩石表面曲率半径
>10m
,以减少张拉过程中预应力损失

[0012]3)
体外预应力锚索绕绑危岩体的顶面后,在临空面竖直向下敷设

[0013]4)
将体外预应力锚索的外锚固端植入下部稳定基岩中并进行锚固

[0014]进一步,所述体外预应力锚索的锚索体采用预应力钢绞线

[0015]进一步,所述体外预应力锚索选用多段钢绞线连接而成

多段钢绞线通过带张拉功能的锚索连接器进行分段连接

[0016]进一步,因危岩体表面凹凸不平,为加强锚索体与危岩体表面之间的接触,在锚索体的竖直段设置若干锚索转向装置,转向装置高度视危岩体表面与锚索距离而定

所述锚索转向装置包括钢结构转向块和转向钢管

所述转向钢管套设在体外预应力锚索上

所述转向钢管扣装在钢结构转向块内

所述危岩体上设置有转向块容置孔

所述钢结构转向块的端部嵌入转向块容置孔

[0017]进一步,所述钢结构转向块的端部嵌入转向块容置孔后,填筑环氧砂浆后回填层

[0018]进一步,还包括全长粘结型锚杆

所述全长粘结型锚杆植入下部稳定基岩中

所述下部稳定基岩上设置有锚具容置槽

所述锚具容置槽中布置有类
T
形锚具

所述类
T
形锚具的内侧布置有锚具后锚箱,外侧布置有锁紧螺母

所述体外预应力锚索锚固在类
T
形锚具上

所述全长粘结型锚杆伸出类
T
形锚具的外侧后,通过旋转锁紧螺母,实现体外预应力锚索的锚索体张拉,从而为危岩体提供预拉力

所述体外预应力锚索伸入类
T
形锚具的内侧后与锚具后锚箱连接

[0019]进一步,所述锚具容置槽中分层填筑有环氧砂浆初次回填层和环氧砂浆后回填层

[0020]进一步,所述危岩体和上部稳定基岩接合位置处填筑有环氧砂浆后回填层

[0021]进一步,所述体外预应力锚索的自由段套设有防腐套管

[0022]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是毋庸置疑的:
[0023]A.
施工较为简洁,不用搭设脚手架

力学计算模型明确,在危岩体上部和下部进行锚固,具有操作简单

工期短

安全性较高等优点;
[0024]B.
该方案可避免在既有危岩体上进行过多钻孔,大幅度减小了对危岩体的扰动,整个施工过程中更为安全;
[0025]C.
造价相对较低,相较于传统的锚杆

锚索

主动和被动防护网危岩治理,本专利技术可工程造价节约
1/4
,且施工便捷

安全,加固效果较好,最大限度发挥了危岩的自稳能力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危岩体崩塌示意图;
[0027]图2为危岩加固方法流程图;
[0028]图3为危岩加固方法工作示意图;
[0029]图4是
A
处局部放大图;
[0030]图5是
B
处局部放大图;
[0031]图6是
C
处局部放大图

[0032]图中:体外预应力锚索
1、
环氧砂浆后回填层
2、
环氧砂浆初次回填层
20、
锚索连接器
3、
防腐套管
4、
转向钢管
6、
钢结构转向块
7、
全长粘结型锚杆
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类藤蔓作用的体外预应力危岩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增设体外预应力锚索
(1)
为危岩体
(12)
提供预拉力;所述危岩体
(12)
具有朝向临空侧的外侧壁,以及背离临空侧的内侧壁;所述危岩体
(12)
的内侧壁与母岩体之间形成有荷载裂隙
(15)
;将危岩体
(12)
下方的母岩体标记为下部稳定基岩
(13)
;将危岩体
(12)
内侧的母岩体标记为上部稳定基岩
(14)
;所述体外预应力锚索
(1)
的内锚固端植入上部稳定基岩
(14)
中,外锚固端越过危岩体
(12)
后植入下部稳定基岩
(13)
中;所述体外预应力锚索
(1)
处于受拉状态,从而将危岩体
(12)
与母岩体预拉锁紧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类藤蔓作用的体外预应力危岩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
在上部稳定基岩
(14)
中钻设倾斜锚固孔;将体外预应力锚索
(1)
的内锚固端植入倾斜锚固孔中并进行锚固;
2)
对危岩体
(12)
进行局部清理;
3)
体外预应力锚索
(1)
绕过危岩体
(12)
的顶面后,在临空面竖直向下敷设;
4)
将体外预应力锚索
(1)
的外锚固端植入下部稳定基岩
(13)
中并进行锚固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类藤蔓作用的体外预应力危岩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体外预应力锚索
(1)
的锚索体采用钢绞线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类藤蔓作用的体外预应力危岩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体外预应力锚索
(1)
选用多段钢绞线连接而成;多段钢绞线通过锚索连接器
(3)
进行分段连接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类藤蔓作用的体外预应力危岩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体外预应力锚索
(1)
的竖直段穿引有若干个锚索转向装置;所述锚索转向装置包括钢结构转向块
(7)
和转向钢管
(6)
;所述转向钢管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桂开刘界鹏陈翰新鲜李张立舟何德平程国忠谭双全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测绘科学技术研究院重庆市地图编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