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容纳空间的曲面屋顶钢桁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891539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30 1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容纳空间的曲面屋顶钢桁架结构,包括由多根第一拱形钢桁架和第二拱形钢桁架横纵交错布置形成的拱顶,在拱顶三侧分别固定安装第一支撑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容纳空间的曲面屋顶钢桁架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钢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容纳空间的曲面屋顶钢桁架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建筑建构多为独栋结构,多栋建筑顶部之间并不相互连接,近年来在一些多栋建筑顶部之间设置有开合式屋顶

来增加多栋建筑之间的连接以及提高艺术效果,但现阶段的开合式屋顶所使用的轨道外露在建筑顶部上,影响整体的美观性,且长时间外露容易被空气与雨水腐蚀,影响该屋盖的开合效果,例如,申请号为
2021106862007
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开合屋盖,通过台车及轨道系统带动屋盖进行运动实现开合,该结构就是采用的轨道外置式,整体美观性较差,且使用寿命较低,因此如何在建筑结构中将开合式屋盖及轨道进行隐藏是现阶段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容纳空间的曲面屋顶钢桁架结构,该结构采用桁架结构将屋顶设置处容纳空间,用于收纳开合屋盖结构,增加了建筑结构的多功能能力,采用拱形桁架提高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整体安全性较好,应用前景广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具有容纳空间的曲面屋顶钢桁架结构,包括由多根第一拱形钢桁架和第二拱形钢桁架横纵交错布置形成的拱顶,在所述拱顶三侧分别固定安装第一支撑体

第二支撑体和第三支撑体,拱顶通过所述第一支撑体

第二支撑体和所述第三支撑体设置在建筑主体顶部,在拱顶与所述建筑主体顶部之间具有容纳空间;拱顶

第一支撑体

第二支撑体和第三支撑体俯视整体上呈曲边三角形

[0006]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体和所述第二支撑体结构相同

对称设置在所述拱顶两侧,所述第三支撑体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固定连接

[0007]优选的,在所述拱顶上

无支撑一端上设置有多个端部支撑钢桁架,在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拱形钢桁架之间设置一个所述端部支撑钢桁架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体为由交错布置的横向支杆

纵向支杆以及设置在纵向支杆底部的竖向支撑杆组成,所述横向支杆和所述纵向支杆设置两层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拱形钢桁架由上弦杆

下弦杆及设置在上弦杆与下弦杆之间的斜撑杆组成

[0010]本技术中,设置的拱顶与建筑主体顶部之间具有容纳空间,该空间可用于开合式屋盖的隐藏,增强整体结构的美观性及开合式屋盖的使用寿命,该拱顶为由横纵交错布置的第一拱形钢桁架和第二拱形钢桁架形成的拱形结构,底部不需要进行支撑,空间容量大

设置的第一支撑体

第二支撑体和第三支撑体从三个侧面对拱顶进行支撑,剩下的一个侧面用于作为开放空间,整机结构稳定性较好

该结构整体上呈曲边三角形,便于多栋建
筑的拼接组合,提高建筑群之间的可连接性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结构应用效果剖面示意图;
[0013]图中:
1、
拱顶;
2、
第一支撑体;
3、
第二支撑体;
4、
第三支撑体;
5、
建筑主体;
6、
端部支撑钢桁架;
7、
容纳空间;
10、
第一拱形钢桁架;
11、
第二拱形钢桁架;
20、
横向支杆;
21、
纵向支杆;
22、
竖向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0015]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具有容纳空间的曲面屋顶钢桁架结构,包括由多根第一拱形钢桁架
10
和第二拱形钢桁架
11
横纵交错布置形成的拱顶1,在拱顶1的三侧分别固定安装第一支撑体
2、
第二支撑体3和第三支撑体4,拱顶1通过第一支撑体
2、
第二支撑体3和第三支撑体4固定设置在建筑主体5顶部,在拱顶5与建筑主体5顶部之间具有容纳空间7,该容纳空间7可用于开合式屋盖的隐藏,增强整体结构的美观性及开合式屋盖的使用寿命,当然该容纳空间7也可以用于其他活动结构的存放

拱顶
1、
第一支撑体
2、
第二支撑体3和第三支撑体4俯视整体上呈曲边三角形,当该结构用于三栋呈品字形设置的建筑结构上时,整体上呈现三叶草状,增强了建筑结构与自然的融合,且三个开合式屋盖伸出时恰好将建筑之间的区域遮挡,对该区域进行遮风挡雨

[0016]第一支撑体2和第二支撑体3结构相同

对称设置在拱顶1左右两侧,第三支撑体4设置在拱顶的前端,第三支撑体4的左右两侧端部分别与第一支撑体2和第二支撑体3通过焊接固定连接

具体的,第一支撑体2为由横纵交错布置的横向支杆
20、
纵向支杆
21
以及固定设置在纵向支杆
21
底部的竖向支撑杆
22
组成,横向支杆
20
和纵向支杆
21
设置两层,两层纵向支杆
21
通过竖向支撑杆
22
固定连接,设置两层结构可以增加第一支撑体2和第二支撑体3的整体结构强度

第三支撑体4也采用双层钢结构及竖向支撑的结构布局方式,其结构与第一支撑体2或第二支撑体3相同,但形状不同,第一支撑体
2、
第二支撑体3和第三支撑体4设置在拱顶1的外围使得拱顶1仅剩一侧无支撑

[0017]在拱顶1上

无支撑的一端上设置有多个端部支撑钢桁架6,在相邻两个第一拱形钢桁架
10
之间设置一个端部支撑钢桁架6,该端部支撑钢桁架6可增强拱顶1无支撑的一端的结构强度,保证该结构的安全性及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拱形钢桁架
10
由上弦杆

下弦杆及设置在上弦杆与下弦杆之间的斜撑杆组成,第一拱形钢桁架
10
和端部支撑钢桁架6也由上弦杆

下弦杆及设置在上弦杆与下弦杆之间的斜撑杆组成

[0018]上述实施例只是对本技术构思和实现的若干说明,并非对其进行限制,在本技术构思下,未经实质变换的技术方案仍然在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具有容纳空间的曲面屋顶钢桁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多根第一拱形钢桁架和第二拱形钢桁架横纵交错布置形成的拱顶,在所述拱顶三侧分别固定安装第一支撑体

第二支撑体和第三支撑体,拱顶通过所述第一支撑体

第二支撑体和所述第三支撑体设置在建筑主体顶部,在拱顶与所述建筑主体顶部之间具有容纳空间;拱顶

第一支撑体

第二支撑体和第三支撑体俯视整体上呈曲边三角形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容纳空间的曲面屋顶钢桁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体和所述第二支撑体结构相同

对称设置在所述拱顶两侧,所述第三支撑体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春芳苏岩顾佳炜焦成飞张洪焦伟丰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