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家豪专利>正文

高尔夫挥杆推杆练习辅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88577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关一种高尔夫挥杆推杆练习辅具,属于体育用品类,其包括第一杆体、第二杆体、第三杆体与连接杆,其中该第二杆体平行于该第一杆体,并且该第二杆体利用一连接杆与该第一杆体进行连接并使第一杆体与第二杆体形成一允许高尔夫球杆头通过的适当宽度的平行轨道区间;该第三杆体自该第二杆体延伸,且该第三杆体垂直于该第二杆体设置,使用者可以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修正挥杆、推杆的错误路径并加以矫正,进而达到正确做出高尔夫挥杆、推杆姿势的目的。(*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体育用品类,特别涉及一种高尔夫挥杆推杆练习辅具,尤指一种 可矫正错误的高尔夫挥杆、推杆姿势,可增进挥杆击球方向的准确性、同时可提高推杆击球 的精准度的高尔夫挥杆推杆练习辅具。
技术介绍
人们于繁忙的日常工作、生活中,常常需要适当的运动以调剂身心,而各式各样的 运动中,高尔夫球已经为一种深受大众喜爱的休闲运动。然而高尔夫球是一种相当重视技巧的运动,尤其精准的击球控制更是获得良好成 绩的必要条件。因此人们在从事此项运动时,需要大量的练习以建立正确挥杆姿势作为精 准控制击球的基础。错误的挥杆姿势及击球方向往往是导致失击球或斜飞球的原因,因此 厂商研发了各式各样可用于矫正挥杆击球姿势的辅具,人们利用这些练习辅具以达到矫正 击球姿势的目的。然而现有的高尔夫练习辅具于使用时,仍存在下列问题尚待改进1、现有的高尔夫球练习辅具只能单一针对挥杆或推杆做练习,无法同时兼具二者 同时练习的功能。2、现有的高尔夫球挥杆练习辅具多数有体积庞大或不易收纳且携带不便的缺点, 仅可固定置放于特定场所使用,无法收纳于球杆袋中随身携带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尔夫挥杆推杆练习辅具,解决现有的高尔夫球 练习辅具无法同时对挥杆、推杆做练习以及其体积庞大、不易收纳且携带不便的问题。一种高尔夫挥杆推杆练习辅具,其包括一第一杆体;一第二杆体,平行于该第一杆体,并且该第二杆体利用一连接杆与该第一杆体进 行连接;一第三杆体,自该第二杆体延伸,且该第三杆体垂直于该第二杆体设置;其中该连接杆与第二杆体连接处利用一组合装置进行组合;其中该第一杆体一端设置一可令该连接杆收合并平行于该第一杆体的第一枢接 部;其中该第三杆体与该第二杆体连接处设置一可令该第三杆体收合并平行于该第 二杆体的第二枢接部;其中该第一杆体与第二杆体间进一步连接一延伸杆;其中该第一杆体一端设置一可令该延伸杆收合并平行于该第一杆体的第三枢接 部。本技术的优点在于31、本技术可应用于各式高尔夫球杆的练习。2、本技术可拆装组合,便于收纳且携带容易,可收入高尔夫球杆袋中,随时取 出使用。3、室内或练习场皆可使用,有别于其它练习器不易携带,或仅可于室内或特定场 所使用。4、可找出挥杆错误路径,藉以修正挥杆姿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一。图4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二。图5为本技术再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6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三。图7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四。图8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五。图9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六。图10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七。图1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八。具体实施方式如附图1与附图2所示,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及立体分解图,由图中 可清楚看出本技术包括第一杆体1 ;第二杆体2,该第二杆体2平行于该第一杆体1,并且该第二杆体2利用一连接杆4 与该第一杆体1进行连接,该连接杆4与第二杆体2连接处利用一组合装置41进行组合, 当架设该第一杆体1与第二杆体2的平行轨道时,可以利用该连接装置41使该第一杆体1 与第二杆体2平行,该第一杆体1 一端设置一可令该连接杆4收合并平行于该第一杆体1 的第一枢接部11;第三杆体3,该第三杆体3自该第二杆体2延伸,且该第三杆体3垂直于该第二杆 体2设置,该第三杆体3与该第二杆体2连接处设置一可令该第三杆体3收合并平行于该 第二杆体2的第二枢接部21。如附图3与附图4所示,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一及实施示意图 二,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技术的第三杆体3可以收合与第二杆体2呈现平行状,而该 连接杆4同样可以收合与该第一杆体1呈现平行状,如此,即可以有效的减小本技术的 体积,便于收纳且携带容易,可收入高尔夫球具袋中,随时取出使用。如附图5所示,为本技术再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 用新型包括第一杆体1 ;第二杆体2,该第二杆体2平行于该第一杆体1,并且该第二杆体2利用一连接杆4 与该第一杆体1进行连接,该连接杆4与第二杆体2连接处利用一组合装置41进行组合, 当架设该第一杆体1与第二杆体2的平行轨道时,可以利用该连接装置41使该第一杆体1 与第二杆体2平行,该第一杆体1 一端设置一可令该连接杆4收合并平行于该第一杆体1 的第一枢接部11,该第一杆体1与第二杆体2间架设一延伸杆5,该第一杆体1设置一可令 该延伸杆5收合并平行于该第一杆体1的第三枢接部51 ;第三杆体3,该第三杆体3自该第二杆体2延伸,且该第三杆体3垂直于该第二杆 体2设置,该第三杆体3与该第二杆体2连接处设置一可令该第三杆体3收合并平行于该 第二杆体2的第二枢接部21。本实施例与前一实施例相较之下,差别处在于第一杆体1与第二杆体2间架设一 延伸杆5,当第一杆体1与第二杆体2放置于地面时,可以由该连接杆4与延伸杆5使该第 一杆体1与第二杆体2平行。由上述的结构、组成设计,就本技术的使用情形说明如下,如附图2、附图6至 附图10所示,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实施示意图三至七,由图中可清楚 看出,由于本技术的第三杆体3自该第二杆体2延伸,且该第三杆体3垂直于该第二杆 体2设置,当练习者进入击球预备位置时,可以由该第三杆体3与第二杆体2所形成的垂直 的相对位置,以保持正确的站位与击球方向,例如可由第二杆体2来确认身体是否与第二 杆体2平行,而可利用第三杆体3来确认身体是否与第三杆体3垂直,而站位面对方向与击 球目标线形成垂直是击出好球的基础姿势。当击球时,使得球杆(木杆、铁杆)挥杆的杆 头路径落于第一杆体1与第二杆体2所形成的平行轨道区间(轨道宽度仅球略大于杆头宽 度,可允许杆头通过且维持击球点的准确性),击球且挥杆过程杆头不碰触到第一杆体1与 第二杆体2,若挥杆时都没有碰触到第一杆体1与第二杆体2,则表示挥杆路径正确,可以使 得击球的方向准确,亦可以有效的增加击球的飞行距离。如附图9与附图10所示,倘若挥杆时杆头碰触到第一杆体1或第二杆体2,该组合 装置41可使得第一杆体1或第二杆体2被球杆头击中而弹开,如此,即可以知道错误的挥 杆路径方向进行矫正,练习者可以修正挥杆路径,并且藉以矫正挥杆姿势。如附图11所示,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八,由图中可清楚看出, 利用本技术推杆练习时,将球置于第一杆体1与第二杆体2所形成的平行轨道中间,推 杆置于球后方向时,依第一杆体1与第二杆体2所形成的平行轨道方向为击球目标线,挥杆 过程中推杆不碰触到第一杆体1与第二杆体2,可达到推杆方向与目标线一致的效果,提高 推杆击球精准度。权利要求一种高尔夫挥杆推杆练习辅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杆体;一第二杆体,平行于该第一杆体,并且该第二杆体利用一连接杆与该第一杆体进行连接;一第三杆体,自该第二杆体延伸,且该第三杆体垂直于该第二杆体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尔夫挥杆推杆练习辅具,其特征在于该连接杆与第二杆 体连接处设有一进行组合的组合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尔夫挥杆推杆练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尔夫挥杆推杆练习辅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杆体;  一第二杆体,平行于该第一杆体,并且该第二杆体利用一连接杆与该第一杆体进行连接;  一第三杆体,自该第二杆体延伸,且该第三杆体垂直于该第二杆体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家豪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豪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