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能够捕捉气传真菌病害孢子的自动化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病菌孢子检测
,具体是涉及一种能够捕捉气传真菌病害孢子的自动化装置
。
技术介绍
[0002]病菌孢子是引起植物患病的重要因子,真菌病害的传播主要通过孢子扩散附着寄主,进而萌发侵染显现病害的症状
。
而气传植物病害中,孢子的数量是决定病害初侵染发生程度和发生面积的重要因素,因此通过病原孢子数量分析,了解气传病害孢子的数量,对可能造成的病害进行分析,预测病害发生风险程度是十分重要的;孢子捕捉仪专为收集随空气流动
、
传染的病害病原菌孢子及花粉尘粒而研制,主要用于检测病害孢子存量及其扩散动态,为预测和预防病害流行
、
传染提供可靠数据
。
农作物病虫害孢子捕捉分析系统可以精确检测
、
捕捉空气中的病原孢子,然后将采集孢子的载玻片放置在显微镜下观察,轻松便捷,广泛应用于真菌等微生物的孢子检测
、
计数
、
以及植物病害有效防治等
。
是农业植保部门应当配备的农作物病害监测专用设备
。
[0003]但是在现有技术中,由于固定孢子捕捉仪在捕捉孢子后需要拿到实验室,在实验室中用显微镜下观察孢子,在孢子运输过程中会产生一定误差,导致检测出现误差,进而降低数据的准确性,同时固定孢子捕捉仪很高,使带有孢子的玻璃片取出,非常不方便
。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
一种能够捕捉气传真菌病害孢子的自动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
(1)、
竖直设置于壳体
(1)
内的孢子捕捉装置
(2)
,孢子捕捉装置
(2)
靠近壳体
(1)
顶部设置;防尘罩
(3)
呈竖直状态固定设置于壳体
(1)
顶部;风速检测模块
(4)
通过第一安装架
(41)
呈竖直状态固定设置于壳体
(1)
顶部,所述第一安装架
(41)
的顶部还竖直固定设置有风向检测模块
(5)
;所述孢子捕捉装置
(2)
还设有顶部捕捉仓
(22)
和侧壁捕捉仓
(23)
,顶部捕捉仓
(22)
呈竖直状态设置于孢子捕捉装置
(2)
顶部且穿过壳体
(1)
置于防尘罩
(3)
内;侧壁捕捉仓
(23)
呈竖直状态固定设置于壳体
(1)
边角处且一一对应壳体
(1)
边角设置有多组,用以实现对孢子的全方位捕捉;孢子检测装置
(6)
呈竖直状态固定设置于壳体
(1)
内且靠近壳体
(1)
底部设置,孢子检测装置
(6)
用以对捕捉后的孢子进行检测并将检测数据上传终端;所述壳体
(1)
的外壁还折叠设置有用以为设置供电的太阳能供电模块
(7)。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捕捉气传真菌病害孢子的自动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孢子检测装置
(6)
包括竖直往复驱动器
(61)
,竖直往复驱动器
(61)
通过第一托载架
(611)
呈竖直状态固定设置于壳体
(1)
内且靠近壳体
(1)
底部设置;所述竖直往复驱动器
(61)
的输出端还水平固定设置有升降架
(621)
以及水平固定设置于升降架
(621)
顶部的旋转驱动器
(62)
,转盘
(63)
呈水平状态同轴固定设置于旋转驱动器
(62)
输出端且转盘
(63)
的边缘还竖直固定设置有吸附模块
(64)
,吸附模块
(64)
沿着转盘
(63)
的轴线等距设置有四组,分别一一对应四个操作工位设置,吸附模块
(64)
用以吸附玻片;玻片供给模块
(65)
呈竖直状态固定设置于第一托载架
(611)
上且朝向转台设置对应第一工位设置;集成密封仓
(66)
呈竖直状态固定设置于第一托载架
(611)
上且对应第二工位设置,显微镜成像模块
(67)
呈竖直状态固定设置于第一托载架
(611)
上且对应第三工位设置,所玻片供给模块
(65)
相邻的一侧还竖直固定设置有滴液模块,用以对取片后的玻片上方滴液辅助成像,滴液模块竖直设置于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之间;玻片下料模块
(68)
呈竖直状态固定设置于第一托载架
(611)
上且对应第四工位设置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能够捕捉气传真菌病害孢子的自动化装置,其特征在于,玻片供给模块
(65)
包括存储架
(651)
,存储架
(651)
通过第二安装架
(652)
呈竖直状态固定设置于第一托载架
(611)
上且靠近转盘
(63)
设置;所处存储架
(651)
为中空且上下两端开口的矩形架,其内部空腔与玻片形状对应设置,所述存储架
(651)
的下开口处长边方向的两侧还横向固定设置有搭条
(653)
,搭条
(653)
用以托载玻片且搭条
(653)
上表面至存储架
(651)
下表面之间的距离大于一个玻片的小于两个玻片的厚度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能够捕捉气传真菌病害孢子的自动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
(63)
上还固定设置有补光环
(631)
且补光环
(631)
设置有多组,多组补光环
(631)
技术研发人员:张寒苏,李海东,张盛羽,陈旭,占子朝,苌浩宇,孔繁楚,昂吟珊,李士昌,沈瓒骏,侯芷萌,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