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纵置发动机后悬置支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86080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30 12: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纵置发动机后悬置支架结构,包括安装支架,所述的安装支架包括C型结构的支架板,所述的支架板为冲压一体成型,所述支架板的开口处固定设置有侧加强板,所述的侧加强板与支架板的两侧边固定连接,所述支架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部加强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传统铸造加工的发动机悬置支架力学性能较差,耐冲击能力较差,强度和刚度性能不足的问题。的问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纵置发动机后悬置支架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
,尤其涉及一种纵置发动机后悬置支架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发动机作为汽车的“心脏”,在车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常发动机的工况多且复杂,而发动机则通过悬置支架与车身相连,因此对于悬置支架的设计要求较为严格。微型货车通常采用左、右、后的三点式悬置支架固定方式,有些发动机的悬置支架采用铸造加工,但铸件的加工成本高,质量较大,组织不够致密,力学性能较差,尤其是耐冲击能力较差。伴随发动机诸多的复杂工况,使得传统的悬置支架需满足很高的强度和刚度要求。因此,需要专利技术一种新的纵置发动机后悬置支架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纵置发动机后悬置支架结构,解决传统铸造加工的发动机悬置支架力学性能较差,耐冲击能力较差,强度和刚度性能不足的问题。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纵置发动机后悬置支架结构,包括安装支架,所述的安装支架包括C型结构的支架板,所述的支架板为冲压一体成型,所述支架板的开口处固定设置有侧加强板,所述的侧加强板与支架板的两侧边固定连接,所述支架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部加强板。
[0006]进一步地,所述的底部加强板的中部设置有减重孔。
[0007]进一步地,所述支架板的底部两侧折弯出支架翻边,所述的支架翻边与底部加强板固定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的支架翻边和底部加强板上设置有若干组相通的固定孔,所述的固定孔用于和车架固定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的所述支架板的底部折弯处设置有加强筋。
[0010]进一步地,所述支架板的两侧上端延伸出连接部,所述的连接部上设置有连接孔。
[0011]进一步地,所述的连接部上连接有减震支架,所述的减震支架用于和发动机固定连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的减震支架包括减震套筒,所述的减震套筒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连接支架,所述的减震套筒中设置有减震衬套,所述的减震衬套中设置有连接套管,所述的连接套管与连接部上的连接孔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的连接支架为Y型结构,所述连接支架的两侧均设置有若干组用于和发动机固定连接的安装孔。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发动机悬置支架的支架板采用一体冲压成型工艺,模具加工及工艺更为简单,加工成本低且效率高,避免了二次加工工序,悬置支架设计的各种加强结构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性能,能够适应发动机各种复杂的工况。
[0015]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一种纵置发动机后悬置支架的结构图。
[0017]图2为本技术一种纵置发动机后悬置支架的另一方向结构图。
[0018]图3为本技术一种纵置发动机后悬置支架的部分结构爆炸图。
[0019]图4为本技术中悬置支架与发动机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如图1至图4所示的一种纵置发动机后悬置支架结构,包括安装支架1,所述的安装支架1包括C型结构的支架板11,所述的支架板1为冲压一体成型,所述支架板11的开口处固定设置有侧加强板13,所述的侧加强板13与支架板11的两侧边固定连接。侧加强板13与C型结构的支架板11焊接成闭环结构,使得整体结构更为稳定。所述支架板1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部加强板12。
[0021]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为了轻量化设计,所述的底部加强板12的中部设置有减重孔121。
[0022]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为了便于支架板11和底部加强板12的连接更加稳定,所述支架板11的底部两侧折弯出支架翻边113,所述的支架翻边113与底部加强板12固定连接,支架翻边113采用焊接与底部加强板12固定连接。
[0023]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为了便于将悬置支架与车架固定,所述的支架翻边113和底部加强板12上设置有若干组相通的固定孔114,所述的固定孔114用于通过螺栓和车架固定连接。支架翻边113上开的四个固定孔与底部加强板12上的四个安装孔中心轴对应重合,用于安装固定螺栓。
[0024]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所述的所述支架板11的底部折弯处设置有加强筋115,支架板11的底部折弯处还设置有R角过渡,极大地提高了悬置支架的刚度与强度性能,进而使悬置支架在发动机各工况中表现出更优异的性能。
[0025]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为了便于和减震支架2连接,所述支架板11的两侧上端延伸出连接部111,所述的连接部111上设置有连接孔112。
[0026]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为了便于和发动机连接,并实现减震效果,所述的连接部111上连接有减震支架2,所述的减震支架2用于和发动机固定连接。
[0027]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所述的减震支架2包括减震套筒21,所述的减震套筒21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连接支架24,所述的减震套筒21中设置有减震衬套22,减震衬套22为橡胶材质,起到了减震效果,所述的减震衬套22中设置有连接套管23,连接套管23为金属件,所述的连接套管23与连接部111上的连接孔11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0028]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为了更好地通过螺栓与发动机的壳体两侧固定,所述的连接支架24为Y型结构,所述连接支架24的两侧均设置有若干组用于和发动机固定连接的安装孔25。
[0029]本技术悬置支架结构的金属件均采用510L材料,支架板11采用一体冲压成形工艺加工,相比于传统铸造工艺,质量更轻,加工耗时更短,工件表面质量更好,进而减少了后续加工步骤,节约时间的同时也控制了生产成本。
[003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如“上”、“下”、“前”、“后”、“左”、

右”、“底”“内”、“外”、“一端”、“一侧”、“两端”、“两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1]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技术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限制,只要采用了本技术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纵置发动机后悬置支架结构,其特征是,包括安装支架(1),所述的安装支架(1)包括C型结构的支架板(11),所述的支架板(11)为冲压一体成型,所述支架板(11)的开口处固定设置有侧加强板(13),所述的侧加强板(13)与支架板(11)的两侧边固定连接,所述支架板(1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部加强板(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置发动机后悬置支架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底部加强板(12)的中部设置有减重孔(12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置发动机后悬置支架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支架板(11)的底部两侧折弯出支架翻边(113),所述的支架翻边(113)与底部加强板(12)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纵置发动机后悬置支架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支架翻边(113)和底部加强板(12)上设置有若干组相通的固定孔(114),所述的固定孔(114)用于和车架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纵置发动机后悬置支架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所述支架板(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添雄蒋兵尹杨平刘文慧李峰绪海涛张政马聪刁杰胜陈光胜谈详玲王义杰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