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声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859714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30 12:55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声学装置,包括:振膜;壳体,用于容纳所述振膜并形成分别与所述振膜的前侧和后侧对应的第一声学腔体和第二声学腔体,其中,所述振膜分别向所述第一声学腔体和所述第二声学腔体辐射声音,并分别通过与所述第一声学腔体耦合的第一声学孔和与所述第二声学腔体耦合的第二声学孔导出声音;以及吸声结构,所述吸声结构与所述第二声学腔体耦合,用于吸收目标频率范围内经由所述第二声学腔体向所述第二声学孔传递的声音,其中,所述目标频率范围包括所述第二声学腔体的谐振频率。振频率。振频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声学装置
交叉引用
[0001]本申请要求2022年6月24日提交的申请号为PCT/CN2022/101273的国际申请的优先权,以及2022年11月21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2211455122.0的中国申请的优先权,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0002]本说明书涉及声学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声学装置。

技术介绍

[0003]为了解决声学装置的漏音问题,通常利用两个或多个声源,发出两个相位相反的声信号。在远场条件下两个相位反相的声源到达远场中某点的声程差基本可忽略,因此两个声信号可以相互抵消,以降低远场漏音。该方法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降低漏音的效果,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由于高频漏音的波长更短,在远场条件下两个声源之间的距离相较于波长不可忽略,导致两个声源发出的声音信号无法抵消。又例如,当声学装置的声学传输结构发生谐振时,声学装置的出声口实际辐射的声信号的相位与声波产生位置的原始相位存在一定相位差,并且在传输的声波中增加额外的谐振峰,导致声场分布混乱且难以保证高频下远场的降漏音效果,甚至可能增大漏音。
[0004]因此,希望提供一种具有较好的指向性声场的声学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说明书实施例之一提供一种声学装置,包括:振膜;壳体,用于容纳所述振膜并形成分别与所述振膜的前侧和后侧对应的第一声学腔体和第二声学腔体,其中,所述振膜分别向所述第一声学腔体和所述第二声学腔体辐射声音,并分别通过与所述第一声学腔体耦合的第一声学孔和与所述第二声学腔体耦合的第二声学孔导出声音;以及吸声结构,所述吸声结构与所述第二声学腔体耦合,用于吸收目标频率范围内经由所述第二声学腔体向所述第二声学孔传递的声音,其中,所述目标频率范围包括所述第二声学腔体的谐振频率。吸声结构可以吸收第二声学腔体目标频率范围内的声波,以减少或避免第一声学孔导出的第一声波和第二声学孔导出的第二声波在声学装置外部某一空间点(例如,远场)处的叠加,降低该空间点处目标频率范围内的声波的振幅,调整声学输出装置的指向性,实现降低远场漏音的效果。
[000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目标频率范围还包括所述第一声学腔体的谐振频率。目标频率范围包括第一声学腔体的谐振频率,可以避免因第一声学腔体的谐振而在第二声学腔体传输的声波中增加额外的谐振峰。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目标频率范围包括3kHz

6kHz。人耳对3kHz

6kHz的声音相对较为敏感,因此目标频率范围包括3kHz

6kHz的频率范围可以实现更具有针对性的有效的降漏音。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吸声结构对所述目标频率范围内的声音的吸声效果不小于3dB。吸声结构的吸声效果不小于3dB,可以改善声学装置目标频率范围内的漏音。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吸声结构对所述谐振频率处的声音的吸声效果不小于14dB。由此,第二声学腔体的谐振频率处或靠近谐振频率的声波可以被吸声结构有效吸收,减少或避免声波在声学腔体作用下在谐振频率附近发生的谐振,从而减少或避免第一声波和第二声波在谐振频率附近出现幅值差异和相位差的变化(例如,相位差不等于180度)而导致空间点降漏音效果变差、甚至出现两组声音不仅不相消,反而干涉增强的情况,减少声学装置在远场空间点的漏音。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吸声结构包括微穿孔板和腔体,所述微穿孔板包括通孔,其中,与所述吸声结构耦合的所述第二声学腔体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腔体连通。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腔体中填充有N

Bass吸声颗粒。N

Bass吸声颗粒可以用于增加微穿孔板吸声结构的腔体的等效高度,从而在提升微穿孔板吸声结构的吸声效果的同时缩小声学装置的设计尺寸。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N

Bass吸声颗粒的直径在0.15mm

0.7mm范围内,从而可以在保证吸声效果的同时兼顾成本。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N

Bass吸声颗粒在所述腔体中的填充率在70%

95%范围内,从而可以在保证吸声效果的同时避免微穿孔板吸声结构对N

Bass吸声颗粒的压力导致堵塞间隙,从而导致降低吸声效。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腔体中填充有多孔吸声材料,所述多孔吸声材料的孔隙率大于70%,从而可以取得更好的吸声效果。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孔之间的孔间距与所述通孔的孔径之间的比值大于5,从而使各孔之间传递声波的特性可以互不影响。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目标频率范围内的声音的波长与所述微穿孔板上的所述通孔之间的孔间距的比值大于5,从而使孔间距远小于波长时,孔间板对声波的反射可以忽略,从而可以避免孔间板的反射对声波传播过程的影响。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孔的孔径在0.1mm

0.2mm范围内,所述微穿孔板的穿孔率在2%

5%范围内,所述微穿孔板的板厚在0.2mm

0.7mm范围内,所述腔体的高度在7mm

10mm范围内,从而可以兼顾吸声带宽和吸声系数,使得吸声结构可以有效吸收目标频率范围内的声波,提升目标频率范围内的降漏音效果。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孔的孔径在0.2mm

0.4mm范围内,所述微穿孔板的穿孔率在1%

5%范围内,所述微穿孔板的板厚在0.2mm

0.7mm范围内,所述腔体的高度在4mm

9mm范围内,从而可以兼顾吸声带宽和吸声系数,使得吸声结构可以有效吸收目标频率范围内的声波,提升目标频率范围内的降漏音效果。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微穿孔板包括跑道型微穿孔板或圆形微穿孔板,所述圆形微穿孔板的板厚在0.3mm

1mm范围内,从而可以使微穿孔板自由状态时的固有频率在500Hz

3.6kHz范围内,进而可以使得其在固定状态下的固有频率远大于吸声的上限频率。
[00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微穿孔板的固有频率大于500Hz,从而可以避免微穿孔板固定状态下的固有频率落在吸声带宽内,使得其在固定状态下的固有频率远大于吸声的上限频率。
[002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腔体的高度在0.5mm

10mm范围内,从而兼顾微穿孔板吸声结构的吸声带宽和最大吸声系数。
[002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微穿孔板朝向所述振膜的一侧设置有防水透气结构,从而可以用于防水防尘。
[002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声学装置还包括磁路组件以及线圈,所述线圈与所述振膜连接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磁路组件形成的磁间隙中,所述线圈通电后带动所述振膜振动以产生声音,其中,所述微穿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声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振膜;壳体,用于容纳所述振膜并形成分别与所述振膜的前侧和后侧对应的第一声学腔体和第二声学腔体,其中,所述振膜分别向所述第一声学腔体和所述第二声学腔体辐射声音,并分别通过与所述第一声学腔体耦合的第一声学孔和与所述第二声学腔体耦合的第二声学孔导出声音;以及吸声结构,所述吸声结构与所述第二声学腔体耦合,用于吸收目标频率范围内经由所述第二声学腔体向所述第二声学孔传递的声音,其中,所述目标频率范围包括所述第二声学腔体的谐振频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频率范围还包括所述第一声学腔体的谐振频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频率范围包括3kHz

6kHz。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声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声结构对所述目标频率范围内的声音的吸声效果不小于3dB。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声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声结构对所述谐振频率处的声音的吸声效果不小于14dB。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声结构包括微穿孔板和腔体,所述微穿孔板包括通孔,其中,与所述吸声结构耦合的所述第二声学腔体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腔体连通。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声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中填充有N

Bass吸声颗粒。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声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N

Bass吸声颗粒的直径在0.15mm

0.7mm范围内。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声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N

Bass吸声颗粒在所述腔体中的填充率在70%

95%范围内。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声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中填充有多孔吸声材料,所述多孔吸声材料的孔隙率大于70%。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声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之间的孔间距与所述通孔的孔径之间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真梁家宁张磊齐心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韶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