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箱的箱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858853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30 12:54
一种烤箱的箱体,包含一底座、二第一板体与二第二板体,其中,所述底座具有二抵挡部。各所述二第一板体与各所述第二板体枢设于所述底座,且可相对所述底座枢摆。各所述第一板体向上枢摆至一第一组立位置时,倾斜地抵靠各所述抵挡部而定位。各所述第一板体枢摆至所述第一组立位置且各所述第二板体向上枢摆至一第二组立位置时,所述二第二板体与所述二第一板体共同围成一烘烤空间。在组立所述箱体时,使用者便可不需扶着所述二第一板体,以方便组立箱体。箱体。箱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烤箱的箱体


[0001]本技术与烤箱的箱体有关;特别涉及一种可拆开及组立的箱体。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烤箱包含一箱体与一加热器,所述箱体内部具有一烘烤空间供放置待烘烤物,所述加热器设置于所述箱体中,用以对烘烤空间加热,让待烘烤物于烘烤空间中受热。
[0003]以家用的烤箱为例,烤箱虽能带来烘烤食物的便利与乐趣,然而,烤箱的箱体是由多个板片组成,板片与板片之间是固定连接,因此,箱体的形状固定且占据相当的体积。当需要移动烤箱时,使用者通常都是要抱着箱体移动,导致移动不便。此外,当需要收纳烤箱时,由于箱体占据相当的体积,因此,烤箱需要较多的收纳空间来收纳箱体。
[0004]由于烤箱移动及收纳不便,因此,烤箱通常都是在家中室内的固定位置使用及放置,较少会拿到户外露营时使用。
[0005]是以,现有的烤箱的设计仍未臻完善,尚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烤箱的箱体,可拆开及组立,并且在组立箱体时,至少有两个板体可定位,方便组立。
[0007]缘以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烤箱的箱体,包含一底座、二第一板体与二第二板体,其中,所述底座具有二第一侧部与二第二侧部,其中,各所述第一侧部具有二第一枢接部与一抵挡部,所述二第一枢接部位于所述抵挡部下方,各所述第二侧部具有二第二枢接部;所述二第一板体分别具有二第一枢耳,各所述第一板体的所述二第一枢耳分别枢接于各所述第一侧部的所述二第一枢接部,各所述第一板体可相对所述底座枢摆,其中,各所述第一板体向上枢摆至一第一组立位置时,倾斜地抵靠各所述抵挡部而定位;所述二第二板体分别具有二第二枢耳,各所述第二板体的所述二第二枢耳分别枢接于各所述第二侧部的所述二第二枢接部,各所述第二板体可相对所述底座枢摆,其中,各所述第一板体枢摆至所述第一组立位置且各所述第二板体向上枢摆至一第二组立位置时,所述二第二板体与所述二第一板体共同围成一烘烤空间。
[0008]因此,在组立所述箱体时,至少有所述二第一板体可以抵靠在所述底座而定位,使用者便可不需扶着所述二第一板体,以方便组立箱体。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技术一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烤箱的立体图。
[0010]图2为本技术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烤箱的立体图,示出门板下翻至开启位置。
[0011]图3为本技术第一优选实施例的底座的立体图。
[0012]图4为本技术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烤箱的局部分解立体图。
[0013]图5为本技术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箱体的前视图。
[0014]图6为图5的6

6方向剖视图,其中隐藏烤网。
[0015]图7为图6的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0016]图8为一示意图,示出门板下翻至开启位置。
[0017]图9为图6的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0018]图10为本技术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烤箱的分解立体图,示出箱体呈展开的状态。
[0019]图11为本技术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箱体呈展开的状态时的左侧视图。
[0020]图12为本技术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箱体呈展开的状态时的前视图。
[0021]图13为本技术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箱体的前视图,示出两个第二板体收合。
[0022]图14为本技术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箱体的立体图,示出一个第一板体收合。
[0023]图15为本技术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箱体的立体图,示出放置烤网。
[0024]图16为本技术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箱体的立体图,示出另一个第一板体收合。
[0025]图17为本技术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箱体的立体图,示出箱体收合的状态。
[0026]图18为本技术一替代的实施例烤箱的箱体的前视图,示出两个第二板体收合。
[0027]图19为本技术一第二优选实施例的烤箱的前视图。
[0028]图20为图19的20

20方向剖视图。
[0029]图21为本技术一第三优选实施例的烤箱的立体图。
[0030]图22为本技术一第四优选实施例的烤箱的立体图。
[0031]图23为本技术第四优选实施例的烤箱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0032]图24为本技术第四优选实施例的烤箱的局部分解立体图。
[0033]图25为本技术第四优选实施例的烤箱的侧视图。
[0034]图26为图25的26

26方向剖视图。
[0035]图27为图25的C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0036]图28为本技术第四优选实施例的烤箱的局部俯视图。
[0037]图29为本技术第四优选实施例的烤箱的前视图,示出门板开启。
[0038]附图标记说明:
[0039]1:烤箱
[0040]10:箱体
[0041]12:底座
[0042]14:第一侧部
[0043]142:第一枢接部
[0044]144:抵挡部
[0045]16:第二侧部
[0046]162:第二枢接部
[0047]18:载板
[0048]182:上表面
[0049]184:侧边
[0050]186:下表面
[0051]20:第一支撑板
[0052]202:第一枢接孔
[0053]204:第二枢接孔
[0054]206:延伸段
[0055]22:第二支撑板
[0056]222:第一枢接孔
[0057]224:第二枢接孔
[0058]226:延伸段
[0059]24:第一枢接架
[0060]242:第一枢接孔
[0061]26:第二枢接架
[0062]262:第二枢接孔
[0063]28:第一板体
[0064]282:第一枢耳
[0065]28a:第一内表面
[0066]28b:第一外表面
[0067]28c:侧边
[0068]28d:入口
[0069]30:门板
[0070]302:外表面
[0071]32:第二板体
[0072]322:第二枢耳
[0073]32a:第二内表面
[0074]32b:第二外表面
[0075]32c:折缘
[0076]34:顶盖
[0077]36:热源
[0078]38:烤网
[0079]2:烤箱
[0080]40:支撑结构
[0081]402:定位槽
[0082]3:烤箱
[0083]42:箱体
[0084]44:第一板体
[0085]46:第二板体
[0086]48:底座
[0087]50:顶盖
[0088]4:烤箱
[008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烤箱的箱体,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底座,具有二第一侧部与二第二侧部,其中,各所述第一侧部具有二第一枢接部与一抵挡部,所述二第一枢接部位于所述抵挡部下方,各所述第二侧部具有二第二枢接部;二第一板体,分别具有二第一枢耳,各所述第一板体的所述二第一枢耳分别枢接于各所述第一侧部的所述二第一枢接部,各所述第一板体可相对所述底座枢摆,其中,各所述第一板体向上枢摆至一第一组立位置时,倾斜地抵靠各所述抵挡部而定位;以及二第二板体,分别具有二第二枢耳,各所述第二板体的所述二第二枢耳分别枢接于各所述第二侧部的所述二第二枢接部,各所述第二板体可相对所述底座枢摆,其中,各所述第一板体枢摆至所述第一组立位置且各所述第二板体向上枢摆至一第二组立位置时,所述二第二板体与所述二第一板体共同围成一烘烤空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烤箱的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第一侧部位于所述底座的两相对侧,各所述第一板体具有一第一内表面与二斜侧边,各所述第二板体具有一第二内表面;各所述第一板体枢摆至所述第一组立位置且各所述第二板体枢摆至所述第二组立位置时,所述二第一内表面相面对,所述二第二内表面相面对,且各所述第二板体的第二内表面倾斜地抵靠所述二第一板体的一所述斜侧边。3.如权利要求2所述烤箱的箱体,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板体具有一第一外表面,且各所述第二板体的两侧分别具有一折缘;各所述第一板体枢摆至所述第一组立位置且各所述第二板体枢摆至所述第二组立位置时,各所述第二板体的二所述折缘分别靠于所述二第一板体的第一外表面。4.如权利要求3所述烤箱的箱体,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二板体的各所述折缘的内侧具有一凸部,所述各第一板体的第一外表面的两侧分别具有一凹部;当各所述第一板体枢摆至所述第一组立位置且各所述第二板体枢摆至所述第二组立位置时,各所述凸部与各所述凹部相配合定位。5.如权利要求2所述烤箱的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一载板;所述二第一枢接部位于所述载板下方;所述二第二枢接部位于所述载板上方;各所述第一板体相对所述底座枢摆至一第一收合位置时,各所述第一板体位于所述载板下方;各所述第二板体相对所述底座枢摆位至一第二收合位置时,各所述第二板体位于所述载板上方。6.如权利要求5所述烤箱的箱体,其特征在于,定义二第一轴线与二第二轴线,各所述第一轴线通过各所述第一侧部的所述二第一枢接部,各所述第二轴线通过各所述第二侧部的所述二第二枢接部;于所述底座的一高度方向上,所述二第一轴线与所述二第二轴线彼此相隔开;各所述第一板体枢摆至所述第一收合位置时,所述二第一板体于所述底座的所述高度方向上相叠,各所述第二板体枢摆至所述第二收合位置时,所述二第二板体于所述底座的所述高度方向上相叠。7.如权利要求6所述烤箱的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含二第一枢接架、二第二枢接架、一第一支撑板与一第二支撑板,所述二第一枢接架结合于所述载板的上表面且构成其中一所述第二枢接部,所述二第二枢接架结合于所述载板的上表面且位于所述二第一枢接架的相对侧,所述二第二枢接架构成另一所述第二枢接部;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结合于所述载板的两相对的侧边,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端构成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锦颖黄信铭黄信雄叶严仁林建璋
申请(专利权)人:关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