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善液晶显示模组视区亮度均匀性的显示模组,其从上倒下依次层叠包括盖板、上偏光片、LCD液晶显示板和下偏光片,下偏光片从上倒下依次包括有用于粘接LCD液晶显示板的粘接层、第一高分子薄膜、PVA层与第二高分子薄膜,第二高分子薄膜的底面设置有凹凸不平的高分子聚合物层。在下偏光的第二高分子薄膜背涂一层凹凸不平的UV树脂层,UV树脂层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光线可透,因此通过此不平整涂层,减少和背光增光膜的吸附;同时光线经过此涂层后反复折射反射,光路被打散,打乱了以上B区和C区的原本较统一的光线规律,从而使得正面的光线较为一致,亮度均匀性得到提高。高。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善液晶显示模组视区亮度均匀性的显示模组
[0001]本技术涉及液晶显示
,特别是涉及了一种改善液晶显示模组视区亮度均匀性的显示模组。
技术介绍
[0002]液晶显示装置(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具有机身薄、省电、无辐射等众多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数码相机、计算机屏幕或笔记本电脑屏幕等。现有市场上的液晶显示装置大部分为背光型液晶显示装置(如图1),其包括液晶面板及背光模组(backlight module)。液晶面板的工作原理是在两片平行的玻璃基板当中放置液晶分子,通过给玻璃基板通电与否来控制液晶分子改变方向,将背光模组的光线折射出来产生画面。由于液晶面板本身不发光,需要借由背光模组提供的光源来正常显示影像,因此,背光模组成为决定液晶显示装置显示质量的关键组件之一。背光模组的亮度均匀性对液晶显示模组的显示均匀性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提升背光模组亮度均匀性显得非常重要。(如图2、3)由于下偏光片和背光膜材上不可避免有一定的静电,会导致液晶显示屏中心区域增光膜微变形与下偏光片吸附,当光从背光进入下偏光片时,液晶显示屏视区靠近边缘部分(B区)与中间区域(C区)的光程差不一样,导致最终体现出液晶显示屏边缘和中心亮度不一致,从而影响了产品的完成度,增加售后服务的负担,导致品牌影响力下降。
[0003]如中国技术专利(CN103712127B)公开了一种光源组件、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属于显示
,其可解决现有的背光模组的出射光亮度不均匀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光源组件,包括用于发光的点光源和用于容纳所述点光源的容置部,所述容置部具有开口、与开口相对的底面以及连接在底面和开口间的侧面,且所述容置部包括第一容置部,所述第一容置部的底面设有向其开口发光的所述点光源,第一容置部侧面外设有至少一个所述点光源。本专利技术的背光模组包括上述光源组件,显示装置包括上述背光模组。本专利技术可用于提升背光模组的出射光的亮度均匀性和改善显示装置的显示品质。
[0004]然而,本技术人具体实施此装置时,发现存在以下缺陷:视区亮度均匀性不能保障,当光从背光进入下偏光片时,液晶显示屏视区靠近边缘部分与中间区域的光程差不一样,导致最终体现出液晶显示屏边缘和中心亮度不一致。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改善液晶显示模组视区亮度均匀性的显示模组,在下偏光的第二高分子薄膜背涂一层凹凸不平的高分子聚合物层(UV树脂层),UV树脂层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光线可透,因此通过此不平整涂层,减少和背光增光膜的吸附;同时光线经过此涂层后反复折射反射,光路被打散,打乱了以上B区和C区的原本较统一的光线规律,从而使得正面的光线较为一致,亮度均匀性得到提高,解决了液晶显示屏边缘和中心亮度不一致的问题。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改善液晶显示模组视区亮度均匀性的显示模组。
[0008]所述改善液晶显示模组视区亮度均匀性的显示模组具体包括:
[0009]其从上倒下依次层叠包括盖板、上偏光片、LCD液晶显示板和下偏光片,所述下偏光片从上倒下依次包括有用于粘接所述LCD液晶显示板的粘接层、第一高分子薄膜、PVA层与第二高分子薄膜,所述第二高分子薄膜的底面设置有凹凸不平的高分子聚合物层。
[0010]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所述的改善液晶显示模组视区亮度均匀性的显示模组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层为UV树脂层。
[0011]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所述的改善液晶显示模组视区亮度均匀性的显示模组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层的厚度为80
‑
110μm。
[0012]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所述的改善液晶显示模组视区亮度均匀性的显示模组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粘接层为压敏胶层,其厚度为不低于110μm。
[0013]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所述的改善液晶显示模组视区亮度均匀性的显示模组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高分子薄膜与所述第二高分子薄膜为用于保护所述PVA层的三醋酸纤维素。
[0014]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所述的改善液晶显示模组视区亮度均匀性的显示模组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下偏光片通过遮光胶粘附在背光组件的上面,所述遮光胶的另一端延伸至胶架上,所述下偏光片通过所述遮光胶与所述胶架相互粘接。
[0015]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所述的改善液晶显示模组视区亮度均匀性的显示模组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胶架粘附所述下偏光片的一端设置有若干个开口。
[0016]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所述的改善液晶显示模组视区亮度均匀性的显示模组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开口呈几何形状均匀分布在所述胶架的上表面上。
[0017]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所述的改善液晶显示模组视区亮度均匀性的显示模组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背光组件从上至下还包括有与所述遮光胶相互粘接的增光膜、扩散膜、导光板、反射膜。
[0018]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所述的改善液晶显示模组视区亮度均匀性的显示模组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遮光胶的厚度为90
‑
100μm。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0]本技术提供的改善液晶显示模组视区亮度均匀性的显示模组,在下偏光的第二高分子薄膜背涂一层凹凸不平的UV树脂层,UV树脂层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光线可透,因此通过此不平整涂层,减少和背光增光膜的吸附;同时光线经过此涂层后反复折射反射,光路被打散,打乱了以上B区和C区的原本较统一的光线规律,从而使得正面的光线较为一致,亮度均匀性得到提高,从而提高了产品的完成度,减少了售后服务的负担,使品牌影响力变强。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中的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个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现有技术的偏光片正常情况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现有技术的偏光片非正常情况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改善液晶显示模组视区亮度均匀性的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6为图5的局部放大图A。
[0028]图中标记说明如下:
[0029]盖板1;
[0030]上偏光片2;
[0031]LCD液晶显示板3;
[0032]下偏光片4、粘接层41、第一高分子薄膜42、PVA层43、第二高分子薄膜44;
[0033]高分子聚合物层5;
[0034]遮光胶6;
[0035]背光组件7、增光膜7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善液晶显示模组视区亮度均匀性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其从上倒下依次层叠包括盖板(1)、上偏光片(2)、LCD液晶显示板(3)和下偏光片(4),所述下偏光片(4)从上倒下依次包括有用于粘接所述LCD液晶显示板(3)的粘接层(41)、第一高分子薄膜(42)、PVA层(43)与第二高分子薄膜(44),所述第二高分子薄膜(44)的底面设置有凹凸不平的高分子聚合物层(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液晶显示模组视区亮度均匀性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层(5)为UV树脂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善液晶显示模组视区亮度均匀性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层(5)的厚度为80
‑
110μ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改善液晶显示模组视区亮度均匀性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层(41)为压敏胶层,其厚度为不低于110μm。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改善液晶显示模组视区亮度均匀性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高分子薄膜(42)与所述第二高分子薄膜(44)为用于保护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春平,季福贵,郑怀玺,
申请(专利权)人:信利光电仁寿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