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数据中心的冷冻水冷却系统及制冷空调机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85154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30 12: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数据中心的冷冻水冷却系统及制冷空调机组,该冷冻水冷却系统包括蒸发冷却机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数据中心的冷冻水冷却系统及制冷空调机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冷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数据中心的冷冻水冷却系统及制冷空调机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工智能

大数据等
IT
行业以及
5G
通信技术的蓬勃发展,国家对新基建项目的倡导,数据中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数据中心在建筑能耗当中属于耗能大户,制冷空调能耗占据了数据中心总能耗的
40
%左右,数据中心制冷空调行业的节能显得尤为重要

数据中心蕴含丰富的余热废热资源,目前一般对数据中心进行制冷,大量的热量被排至室外环境浪费掉,利用制冷空调只是将设备发热量进行往室外环境的转移过程,而且转移的过程是以大量的空调能耗作为代价,使得能源的利用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数据中心的冷冻水冷却系统及制冷空调机组,旨在对冷冻水制冷并回收数据中心的余热,提高能源利用率

[000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数据中心的冷冻水冷却系统,包括:
[0005]蒸发冷却机组;
[0006]热交换器,与冷冻水的回水接口连接;
[0007]热能驱动制冷机组,与冷冻水的供水接口连接,所述蒸发冷却机组和所述热交换器均与所述热能驱动制冷机组连接;
[0008]热回收装置,与所述热能驱动制冷机组连接,用于回收余热并将余热传导至所述热能驱动制冷机组;
[0009]其中,所述冷冻水冷却系统包括第一制冷模式和第二制冷模式,所述冷冻水冷却系统能够根据室外环境参数切换至对应的制冷模式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制冷空调机组,包括:
[0011]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冷冻水冷却系统;以及
[0012]冷冻水末端,所述冷冻水末端的供水接口与所述热能驱动制冷机组连接,所述冷冻水末端的回水接口与所述热交换器连接

[001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数据中心的冷冻水冷却系统及制冷空调机组,其从数据中心机房出来的冷冻水流经热交换器和热能驱动制冷机组,冷冻水冷却系统包括第一制冷模式和第二制冷模式,冷冻水冷却系统能够根据室外环境参数采用对应的制冷模式对该冷冻水降温

经降温后的冷冻水从热能驱动制冷机组排出并可以输送至数据中心机房的冷冻水末端处为数据中心机房提供散热冷源

通过热回收装置将数据中心热量回收用于对从数据中心机房流出的冷冻水进行制冷,无需额外电能将数据中心机房内的热量转移至室外环境,节能环保,极大提高了能源利用率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冷冻水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冷冻水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标记说明:
[0018]10、
蒸发冷却机组;
11、
储液区;
12、
填料区;
13、
喷洒装置;
14、
排风机;
15、
进风区;
16、
出风区;
[0019]20、
热交换器;
[0020]30、
热能驱动制冷机组;
31、
发生器;
32、
喷射器;
33、
蒸发器;
34、
冷凝器;
35、
节流装置;
36、
制冷剂泵;
37、
储液器;
[0021]40、
热回收装置;
[0022]50、
控制阀;
51、
第一调节阀;
52、
第二调节阀;
[0023]60、
控制单元;
70、
第一水泵;
80、
第二水泵;
[0024]200、
回水接口;
300、
供水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

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

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7]还应当理解,在本专利技术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专利技术

如在本专利技术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0028]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专利技术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
/
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0029]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数据中心的冷冻水冷却系统,包括蒸发冷却机组
10、
热交换器
20、
热能驱动制冷机组
30
和热回收装置
40。
热交换器
20
与冷冻水的回水接口
200
连通

热能驱动制冷机组
30
与冷冻水的供水接口
300
连接,热能驱动制冷机组
30 与蒸发冷却机组
10
连接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用于数据中心的冷冻水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蒸发冷却机组;热交换器,与冷冻水的回水接口连接;热能驱动制冷机组,与冷冻水的供水接口连接,所述蒸发冷却机组和所述热交换器均与所述热能驱动制冷机组连接;热回收装置,与所述热能驱动制冷机组连接,用于回收余热并将余热传导至所述热能驱动制冷机组;其中,所述冷冻水冷却系统包括第一制冷模式和第二制冷模式,所述冷冻水冷却系统能够根据室外环境参数切换至对应的制冷模式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冻水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制冷模式下,从所述蒸发冷却机组流出的第一制冷剂流经所述热交换器之后经由所述热能驱动制冷机组流入到所述热回收装置,所述热能驱动制冷机组对所述冷冻水不制冷;在所述第二制冷模式下,从所述蒸发冷却机组流出的第一制冷剂不流经所述热交换器而经由所述热能驱动制冷机组流入到所述热回收装置,所述热能驱动制冷机组对所述冷冻水制冷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冻水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室外空气干球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一温度阈值时,从所述蒸发冷却机组流出的第一制冷剂包括乙二醇;当所述室外空气干球温度大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且所述室外空气湿球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二温度阈值时,从所述蒸发冷却机组流出的第一制冷剂包括水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冻水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能驱动制冷机组包括冷凝器和蒸发器,在所述第一制冷模式下,所述蒸发冷却机组

所述热交换器

所述冷凝器和所述热回收装置依次连接形成用于供第一制冷剂流动的循环回路,所述回水接口

所述热交换器

所述蒸发器和所述供水接口依次连接形成用于供所述冷冻水流动的液体通道;在所述第二制冷模式下,所述蒸发冷却机组

所述冷凝器和所述热回收装置依次连接形成用于供第一制冷剂流动的循环回路,所述回水接口

所述热交换器

所述蒸发器和所述供水接口依次连接形成用于供所述冷冻水流动的液体通道
。5.
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冷冻水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冻水冷却系统还包括第三制冷模式,所述冷冻水冷却系统能够根据室外环境参数在第一制冷模式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博晟
申请(专利权)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