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减土壤中致病菌毒力基因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847198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9 16:45
本申请提供一种消减土壤中致病菌毒力基因的方法,包括:获取待修复土壤和培养土壤;对所述培养土壤进行微生物群落检测得到群落多样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消减土壤中致病菌毒力基因的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土壤修复
,尤其涉及一种消减土壤中致病菌毒力基因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环境中的致病菌及其迁移扩散会导致一些人畜共患疾病,进而威胁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安全,据统计,约
61
%的人类病原体本质上是人畜共患的,人畜共患细菌病原体
(
即人类和动物相关的致病菌
)
可以通过与家畜或野生动物的任何接触点传播给人类,在这一过程中,其可以通过产生毒力因子
(
由相应毒力基因编码
)
间接增加其致病能力并诱发疾病,致病菌所携带的毒力基因是一种具有微生物性质的新型污染物,具有潜在的健康风险与生态风险

[0003]肺炎克雷伯氏菌
(Klebsiellapneumoniae)、
鲍曼不动杆菌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大肠杆菌
(Escherichia coli)
和肠道沙门氏菌
(Salmonella enterica)
是四种典型的人畜共患致病菌,在土壤

水环境中广泛分布,依据
2017
年世界卫生组织
(WHO)
制定的防控标准,肺炎克雷伯菌

鲍曼不动菌和大肠杆菌被列为关键组
(Critical group)
,肠道沙门氏菌属于高优先级组
(High

priority group)
,作为常见的食源性病原体,它们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构成威胁,尽管临床领域的感染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有关毒力基因的大部分信息,但对于毒力基因的消减技术还鲜有报道

[0004]由于目前对土壤中致病菌毒力基因的研究尚处于起步,许多机制并不明晰,其消减技术更是寥寥可数,如何实现对土壤致病菌毒力基因的消减效果仍需探究,因此,亟需一种简单有效消减土壤中致病菌毒力基因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消减土壤中致病菌毒力基因的方法

[0006]基于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消减土壤中致病菌毒力基因的方法,包括:获取待修复土壤和培养土壤;对所述培养土壤进行微生物群落检测得到群落多样性

变形菌群落相对丰度和酸杆菌群落相对丰度;当所述培养土壤的所述群落多样性

所述变形菌群落相对丰度和所述酸杆菌群落相对丰度满足预设条件时,将生物质炭置于该培养土壤内进行孵育,得到微生物负载生物质炭材料;将所述微生物负载生物质炭材料置于所述待修复土壤内进行修复,得到修复后的土壤

[0007]进一步地,所述预设条件包括:所述群落多样性大于
9.5
,所述变形菌群落相对丰度为
40
%至
50
%,所述酸杆菌群落相对丰度为
15
%至
25
%,且所述变形菌群落相对丰度和所述酸杆菌群落相对丰度之和大于
60


[0008]进一步地,所述变形菌群落相对丰度为
46
%,所述酸杆菌群落相对丰度为
20


[0009]进一步地,所述将生物质炭置于该培养土壤内进行孵育,得到微生物负载生物质炭材料,包括:将所述生物质炭过筛并放入网袋内,将所述网袋埋入所述培养土壤中孵育第
一预设时间后,从所述培养土壤中取出所述网袋得到所述微生物负载生物质炭材料

[0010]进一步地,所述过筛的筛网目数为
200
,所述网袋埋入所述培养土壤的深度为
5cm

20cm
,所述第一预设时间为
10
天至
15


[0011]进一步地,所述将所述微生物负载生物质炭材料置于所述待修复土壤内进行修复,得到修复后的土壤,包括:将所述微生物负载生物质炭材料按照预设添加量加入所述待修复土壤内进行混合,修复第二预设时间后得到修复后的土壤

[0012]进一步地,所述预设添加量为所述待修复土壤的重量的1%,所述第二预设时间为4周至5周

[0013]进一步地,所述生物质炭的制备方法,包括:将生物质炭原料在缺氧或厌氧条件下进行热解反应,冷却干燥后得到所述生物质炭

[0014]进一步地,所述生物质炭原料包括植物源原料或动物源原料,所述热解反应的温度为
400℃

500℃
,所述热解反应的时间为
3h

5h。
[0015]进一步地,所述培养土壤为针叶林土壤

针叶阔叶混交林土壤

落叶阔叶林土壤或常绿阔叶林土壤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6]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申请提供的消减土壤中致病菌毒力基因的方法,先获取待修复土壤和培养土壤,然后对培养土壤进行微生物群落检测得到群落多样性

变形菌群落相对丰度和酸杆菌群落相对丰度;当培养土壤的群落多样性

变形菌群落相对丰度和酸杆菌群落相对丰度满足预设条件时,将生物质炭置于该培养土壤内进行孵育,得到微生物负载生物质炭材料;最后将微生物负载生物质炭材料置于待修复土壤内进行修复,得到修复后的土壤,利用微生物负载生物质炭材料抑制致病菌,经实验测试,对于土壤的致病菌毒力基因的消减率在
60
%以上,并且微生物可以更好地定殖在土壤内,修复后土壤的细菌绝对丰度与修复前的细菌绝对丰度无显著差异,不会影响细菌在土壤中的生存能力;该消减土壤中致病菌毒力基因的方法,简单方便,可以有效消减土壤的致病菌毒力基因,不会影响细菌在土壤中的生存能力,对土壤的细菌绝对丰度无影响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消减土壤中致病菌毒力基因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19]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

对比例和对照土壤的细菌绝对丰度测试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使本公开的目的

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公开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1]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外定义,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术语具有与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普遍理解的相同含义

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试验试剂,如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消减土壤中致病菌毒力基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待修复土壤和培养土壤;对所述培养土壤进行微生物群落检测得到群落多样性

变形菌群落相对丰度和酸杆菌群落相对丰度;当所述培养土壤的所述群落多样性

所述变形菌群落相对丰度和所述酸杆菌群落相对丰度满足预设条件时,将生物质炭置于该培养土壤内进行孵育,得到微生物负载生物质炭材料;将所述微生物负载生物质炭材料置于所述待修复土壤内进行修复,得到修复后的土壤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减土壤中致病菌毒力基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条件包括:所述群落多样性大于
9.5
,所述变形菌群落相对丰度为
40
%至
50
%,所述酸杆菌群落相对丰度为
15
%至
25
%,且所述变形菌群落相对丰度和所述酸杆菌群落相对丰度之和大于
60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消减土壤中致病菌毒力基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菌群落相对丰度为
46
%,所述酸杆菌群落相对丰度为
20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减土壤中致病菌毒力基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生物质炭置于该培养土壤内进行孵育,得到微生物负载生物质炭材料,包括:将所述生物质炭过筛并放入网袋内,将所述网袋埋入所述培养土壤中孵育第一预设时间后,从所述培养土壤中取出所述网袋得到所述微生物负载生物质炭材料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消减土壤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冬王璐朱子衔蔡天贵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北仑中科海西产业技术创新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