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渗透人工压裂油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846840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9 16: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油田开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渗透人工压裂油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渗透人工压裂油藏CO2驱油埋存一体化优化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油田开发
,具体涉及一种低渗透人工压裂油藏
CO2驱 油埋存一体化优化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发展二氧化碳捕集驱油与埋存及提高采收率技术
(CCUS)
,首先捕集
CO2, 然后将
CO2注入地层驱油,由于
CO2的易注入性,并且
CO2与原油接触后能够 降低原油粘度,增加地层能量,能够大幅提高采收率

然后利用回收再利用等 技术,将
CO2永久封存于地下
。CCUS
技术可以有效降低温室气体的含量,是 目前最现实的碳减排和利用途径

[0003]早期石油工业在
CO2驱油项目中,主要考虑增油效果,使用的评价标准包 括增油量

换油率等,很少考虑
CO2的埋存效果;而在
CO2埋存项目中,主要 考虑埋存效果,更加强调埋存量和存碳率等指标,不追求
CO2对原油采收率的 提高

因此对于同时考虑驱油和埋存效果的研究相对较少

在驱油

埋存一体化 工程项目中,需要同时考虑驱油与埋存2种效应,制定最佳施工参数,达到两 种目标的协调发展,既保证驱油效果,又能达到
CO2的埋存效果

[0004]但现存的驱油

埋存一体化技术在计算
CO2埋存量时尚且存在不足之

一 方面
CO2的埋存量计算不够准确,仅通过状态方程计算
CO2埋存量

真实的 CO2的埋存量包含构造埋存

残余气埋存

溶解埋存和矿物埋存四种不同的埋 存方式

另一方面,影响低渗透油藏
CO2驱油

埋存效果的因素众多

低渗透油 藏由于渗透率比较低,往往对采油井进行压裂

人工裂缝对
CO2气窜有显著影 响,是影响
CO2驱油效果和封存效果的重要因素

在进行
CO2驱油

埋存施工时 需要充分考虑人工裂缝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以上所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低渗透人工压裂油藏
CO2驱油埋存 一体化优化方法

本专利技术方法能够指导
CO2驱油

埋存协调发展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低渗透人工压裂油藏
CO2驱油埋存一体化优化方法,其包 括如下步骤:建立
CO2驱油

埋存一体化因子;建立基于嵌入式离散裂缝模型的 CO2驱油模型;以驱油

埋存一体化因子为目标函数,建立驱油

埋存优化模型; 采用粒子群

微分进化算法优化驱油

埋存优化模型

[0008]进一步地,通过嵌入式离散模型耦合组分模型形成所述基于嵌入式离散裂 缝模型的
CO2驱油模型

[0009]更进一步地,所述嵌入式离散裂缝模型直接将裂缝系统嵌入油藏网格当中, 用以描述人工裂缝;在进行网格剖分后,将裂缝嵌入网格中,然后计算裂缝系 统与网格系统的相交关系,包括裂缝与网格的交点坐标,裂缝被网格边界切割 情况;建立嵌入式离散模型的质量守恒方程为:
[0010][0011]其中,
k
F
为大裂缝渗透率,
p
F
为大裂缝压力,
μ
为流体粘度,
q
F
为大裂缝 源汇项,
q
Ff
为两个系统间的窜流量,
q
FF
表示相交裂缝单元之间的窜流量,
δ
FF
表示大裂缝单元是否与其他裂缝单元相交,若大裂缝单元与其他裂缝单元相交 δ
FF
=1,否则
δ
FF
=0,
V
F
是裂缝单元的体积

[0012]更进一步地,所述组分模型为
[0013][0014]其中
i
表示组分,
i

1,

,n
c
,n
c
表示组分数量
。F
为质量流量,
q
代表源汇 项,
N
为质量变化

[0015]进一步地,建立
CO2驱油

埋存一体化因子为:
f

ω1R
o
+
ω2R
c
[0016]其中,
Y
o
表示累计采油量,
N
o
表示地质储量, S
s
为构造埋存
CO2量,
S
t
为残余气埋存
CO2量,
S
d
为溶解气埋存
CO2量,
S
m
为 矿物埋存
CO2量,
I
c
为注入
CO2总量;
ω1,
ω2分别表示驱油权重系数和埋存权重 系数,满足
ω1+
ω2=1,
0≤
ω1≤1

0≤
ω2≤1。
[0017]进一步地,建立驱油

埋存优化模型的具体步骤包括:以驱油

埋存一体化 因子为目标函数,以裂缝长度

注气速度和井底压力为决策变量,通过
CO2驱 油数值模型建立起目标与决策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根据实际模型情况建立约 束条件,最终建立驱油

埋存优化模型

[0018]更进一步地,建立驱油

埋存优化模型为:
[0019][0020]其中,
F
L
≤L
fracture

v
limdown
≤v
j
≤v
limup

[0021]F
L
为人工裂缝的长度,
v
j
为注气速度,
p
pr
为采油井底压力,为累 计采油量;
f
simulator,Rc

CO2埋存量,
L
fracture
为模型人工裂缝的最大长度,
v
limdown
表 示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低渗透人工压裂油藏
CO2驱油埋存一体化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建立
CO2驱油

埋存一体化因子;建立基于嵌入式离散裂缝模型的
CO2驱油模型;以驱油

埋存一体化因子为目标函数,建立驱油

埋存优化模型;采用粒子群

微分进化算法优化驱油

埋存优化模型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低渗透人工压裂油藏
CO2驱油埋存一体化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嵌入式离散模型耦合组分模型形成所述基于嵌入式离散裂缝模型的
CO2驱油模型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低渗透人工压裂油藏
CO2驱油埋存一体化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入式离散裂缝模型直接将裂缝系统嵌入油藏网格当中,用以描述人工裂缝;在进行网格剖分后,将裂缝嵌入网格中,然后计算裂缝系统与网格系统的相交关系,包括裂缝与网格的交点坐标,裂缝被网格边界切割情况;建立嵌入式离散模型的质量守恒方程为:其中,
k
F
为大裂缝渗透率,
p
F
为大裂缝压力,
μ
为流体粘度,
q
F
为大裂缝源汇项,
q
Ff
为两个系统间的窜流量,
q
FF
表示相交裂缝单元之间的窜流量,
δ
FF
表示大裂缝单元是否与其他裂缝单元相交,若大裂缝单元与其他裂缝单元相交
δ
FF
=1,否则
δ
FF
=0,
V
F
是裂缝单元的体积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低渗透人工压裂油藏
CO2驱油埋存一体化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分模型为其中
i
表示组分,
i

1,

,n
c
,n
c
表示组分数量
。F
为质量流量,
q
代表源汇项,
N
为质量变化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低渗透人工压裂油藏
CO2驱油埋存一体化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建立
CO2驱油

埋存一体化因子为:
f

ω1R
o
+
ω2R
c
其中,
Y
o
表示累计采油量,
N
o
表示地质储量,
S
s
为构造埋存
CO2量,
S
t
为残余气埋存
CO2量,
S
d
为溶解气埋存
CO2量,
S
m
为矿物埋存
CO2量,
I
c
为注入
CO2总量;
ω1,
ω2分别表示驱油权重系数和埋存权重系数,满足
ω1+
ω2=1,
0≤
ω1≤1

0≤
ω2≤1。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低渗透人工压裂油藏
CO2驱油埋存一体化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庆福杨勇张传宝李友全岳小华王杰王丽娜阎燕张东张世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