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棒线材缺陷检测方法,通过样品一端酸洗,另一端不酸洗,可提高另一端具有缺陷的样品被找出的速度和效率;对未酸洗的区域进行检测,可保留缺陷的原貌,并通过金相检测可正确判断出棒线材出现缺陷的原因,从而改进轧制工艺,避免缺陷产生,提高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棒线材缺陷检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冶金
,具体是一种棒线材缺陷检测方法
。
技术介绍
[0002]棒线材生产完成后,其表面经常会出现折叠
、
裂纹
、
结疤
、
翘皮等缺陷,这些缺陷往往隐藏在氧化铁皮的下面,热眼和目视难以分辨找到缺陷具体的位置
。
因此常规的方法是先进行酸洗,去除氧化铁皮
。
[0003]由于酸洗不仅会清除氧化铁皮,对棒线材也有一定的腐蚀,因此缺陷的外貌会发生改变,如此就难以正确地判断出产生缺陷的真正原因
。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棒线材缺陷检测方法
。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棒线材缺陷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S1、
将轧制完成的棒线材取样;
[0007]S2、
样品一端放置于盐酸中酸洗,另一端裸露在空气中;
[0008]S3、
将样品酸洗处进行冲洗擦干;
[0009]S4、
对酸洗处进行观察,如有缺陷,执行步骤
S5
;如没有缺陷,重复步骤
S1
‑
S4
;
[0010]S5、
样品矫直;
[0011]S6、
对矫直的样品未酸洗区域进行磁粉探伤;如没有缺陷,重复步骤
S1
‑
S6
;如有缺陷,执行步骤
S7
;
[0012]S7、
标记出缺陷区域;
[0013]S8、
在样品具有缺陷的区域截取一段,制成金相样品;
[0014]S9、
进行金相检测
。
[0015]本专利技术通过样品一端酸洗,另一端不酸洗,可提高另一端具有缺陷的样品被找出的速度和效率;对未酸洗的区域进行检测,可保留缺陷的原貌,并通过金相检测可正确判断出棒线材出现缺陷的原因,从而改进轧制工艺,避免缺陷产生,提高产品质量
。
[0016]如酸洗的样品温度过高,不仅容易烫伤酸洗设备,而且样品外部冷却快,芯部冷却慢,会出现劈裂的现象,所以进一步地改进解决这一问题,具体的,样品酸洗前先自然冷却至
200℃
以下
。
[0017]金相检测时,金相样品中缺陷深度越大,检测结果越准确,基于此,进一步的设计是:步骤
S7
中,样品缺陷最大的深度设为
L
,样品标记处的缺陷深度为
S
,
S≥1/2L。
[0018]如探伤的电流过小,磁粉难以在缺陷处聚集;如探伤的电流过大,不仅浪费资源,还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基于此,进一步的设计是:棒线材直径或宽度设为
d
,当
d≤20mm
时,探伤电流值为
10d
;
[0019]当
20
<
d≤50mm
时,探伤电流值为
12d
;
[0020]当
d
>
50mm
时,探伤电流值为
15d
;
[0021]探伤电流单位为
mA。
附图说明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
[0023]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流程图
。
具体实施方式
[0024]实施例一:
[0025]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棒线材缺陷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6]S1、
对轧制完成的棒线材首尾两端0‑
2m
位置进行取样,取样长度为
50cm
;如在棒线材中间位置取样,即使棒线材没有缺陷,也只能报废,造成浪费;其中棒材为直径
15mm
的圆钢,标号为
GCr15
;
[0027]S2、
将样品自然冷却至
200℃
以下;如此设置不仅用于避免样品温度过高烫伤酸洗设备,而且还避免样品外部冷却快,芯部冷却慢,出现劈裂的现象;再者通过自然冷却可避免样品开裂;
[0028]S3、
样品一端
25cm
的部分放置于盐酸中酸洗,另一端裸露在空气中;盐酸浓度为
15
%,温度为
65℃
,酸洗时间为5分钟;
[0029]S4、
将样品酸洗处进行冲洗擦干;
[0030]S5、
通过手电筒和放大镜对酸洗处表面进行观察,如有缺陷,执行步骤
S6
;如没有缺陷,重复步骤
S1
‑
S5
;
[0031]S6、
用矫直机将样品矫直;
[0032]S7、
对矫直的样品未酸洗区域进行磁粉探伤;具体为:磁粉为荧光磁粉,配比为:每升水中含有2克磁粉;探伤电流值为
150mA
;
[0033]由于会出现酸洗的部分有缺陷,未酸洗的部分没有缺陷的情况,因此如果探伤后没有发现缺陷,重复步骤
S1
‑
S7
;如有缺陷,执行步骤
S8
;
[0034]S8、
标记出缺陷区域;
[0035]样品缺陷最大的深度设为
L
,样品标记处的缺陷深度为
S
,
S≥1/2L
;如此金相检测的结果更加准确
。
[0036]S9、
在样品具有缺陷的区域截取一段,制成金相样品;
[0037]S10、
进行金相检测
。
[0038]本专利技术通过样品一端酸洗,另一端不酸洗,可提高另一端具有缺陷的样品被找出的速度和效率;对未酸洗的区域进行检测,可保留缺陷的原貌,并通过金相检测可正确判断出棒线材出现缺陷的原因,从而改进轧制工艺,避免缺陷产生,提高产品质量
。
[0039]实施例二:
[0040]与实施例一相比,区别之处为:
S1、
样品为直径
20mm
的圆钢,标号为
GCr15
:
[0041]S7、
探伤电流值为
200mA。
[0042]实施例三:
[0043]与实施例一相比,区别之处为:
S1、
样品为直径
25mm
的圆钢,标号为
GCr15
:
[0044]S3、
盐酸浓度为
25
%,温度为
70℃
,酸洗时间为8分钟;
[0045]S7、
每升水中含有
2.5
克磁粉;探伤电流值为
300mA。
[0046]实施例四:
[0047]与实施例三相比,区别之处为: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棒线材缺陷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
将轧制完成的棒线材取样;
S2、
样品一端放置于盐酸中酸洗,另一端裸露在空气中;
S3、
将样品酸洗处进行冲洗擦干;
S4、
对酸洗处进行观察,如有缺陷,执行步骤
S5
;如没有缺陷,重复步骤
S1
‑
S4
;
S5、
样品矫直;
S6、
对矫直的样品未酸洗区域进行磁粉探伤;如没有缺陷,重复步骤
S1
‑
S6
;如有缺陷,执行步骤
S7
;
S7、
标记出缺陷区域;
S8、
在样品具有缺陷的区域截取一段,制成金相样品;
S9、
进行金相检测
。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科大,周芸,严冉冉,李伟,韩治国,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中天特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