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一种角接触滚珠轴承(1),其包括:内外圈(2、3)、轨道面(2a、3a)、形成于内圈(2)的外径处的内圈肩部(2d)、形成于外圈(3)的内径处的外圈肩部(3d)、以及多个滚珠(4)。组装宽度W与滚珠4的直径D之比W/D为1.3以上且1.9以下,该组装宽度W是从内圈(2)的肩部(2d)的轴向端面即背面(2c)到外圈(3)的肩部(3d)的轴向端面即背面(3c)的轴向尺寸。从轨道面(2a)的槽底到肩部(2d)的外径面的槽深H1与滚珠(4)的直径D之比H1/D为0.3以上且0.5以下,并且从轨道面(3a)的槽底到肩部(3d)的外径面的槽深H2与滚珠(4)的直径D之比H2/D为0.3以上且0.5以下。各槽底壁厚A与滚珠(4)的节圆直径B之比A/B的百分率为1.3%以上且2.9%以下,并且滚珠(4)的填充率为82%以上。率为82%以上。率为82%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角接触滚珠轴承
[0001]相关申请
[0002]本申请要求享有2022年6月22日申请的JP特愿2022
‑
100468的优先权,通过引用使其整体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作为参考。
[0003]本专利技术涉及紧凑且能够用于要求力矩刚性的工业机械的角接触滚珠轴承。
技术介绍
[0004]通常,工业机械具有紧凑化、轻量化的需求,所使用的轴承也需要紧凑。另一方面,既需要紧凑又需要轴承的刚性。作为在各种装置等中使用的轴承,有角接触滚珠轴承。角接触滚珠轴承根据目的,以面对面组配、背对背组配、并列(串联)组配等的两列以上的多列组配来使用。在专利文献1中,为了应对能够负载较大的载荷、长寿命的要求,以背对背组配的方式使用角接触滚珠轴承。
[0005]现有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JP特许第665412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09]根据各种装置的用途,需要轴承圈的宽度、截面尺寸比JIS标准中规定的标准的轴承尺寸薄的比较紧凑的特殊尺寸的角接触滚珠轴承,同时要求高的力矩刚性和由于额定载荷的增加而带来的长寿命化。
[0010]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紧凑化并且实现高的力矩刚性和长寿命的角接触滚珠轴承。
[0011]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0012]本专利技术的角接触滚珠轴承包括:内侧部件和外侧部件、形成于上述内侧部件的外周面和上述外侧部件的内周面上的轨道面、形成于上述内侧部件的外径处和上述外侧部件的内径处的肩部、以及在这些内侧部件与外侧部件之间以具有接触角的方式夹设的多个滚珠,
[0013]组装宽度W与上述滚珠的直径D之比W/D为1.3以上且1.9以下,上述组装宽度W是从上述内侧部件的肩部的轴向端面到上述外侧部件的肩部的轴向端面的轴向尺寸;
[0014]从上述内侧部件的轨道面的槽底到上述内侧部件的肩部的外径面的槽深H1与上述滚珠的直径D之比H1/D为0.3以上且0.5以下,并且从上述外侧部件的轨道面的槽底到上述外侧部件的肩部的内径面的槽深H2与上述滚珠的直径D之比H2/D为0.3以上且0.5以下;
[0015]上述内侧部件和外侧部件的各槽底壁厚A与上述滚珠的节圆直径B之比A/B的百分率为1.3%以上且2.9%以下,并且,上述滚珠的填充率为82%以上。
[0016]在内侧部件中,在轴向两侧的外周面的高度不同时,将位于径向外侧的一侧设为肩部,取从该外周面到槽底的深度。
[0017]在外侧部件中,在轴向两侧的内周面的高度不同时,将位于径向内侧的一侧设为肩部,取从该内周面到槽底的深度。
[0018]上述各槽底壁厚A是指内侧部件以及外侧部件中的各轨道面的槽底位置的径向厚度。上述滚珠的填充率C由以下的计算式表示。
[0019]填充率C=(滚珠直径
×
个数)/(π
×
节圆直径)
[0020]由于组装宽度W与滚珠的直径D之比W/D的上限为1.9,故与标准的角接触滚珠轴承相比,可谋求轻量化和轴向的紧凑化,可谋求使用该角接触滚珠轴承的装置等的紧凑化。由于W/D的下限为1.3,因此能够确保作为角接触滚珠轴承的力矩刚性。
[0021]将H1/D和H2/D分别设为0.3以上且0.5以下。在该场合,由于槽深比标准的角接触滚珠轴承深,因此能够防止在负载较大的力矩载荷时发生搭肩(肩乗
り
上
げ
)。由此,能够防止内侧部件和外侧部件的各轨道面的剥离等,谋求角接触滚珠轴承的长寿命化。这样,能够谋求紧凑化,并且能够实现较高的力矩刚性和长寿命。
[0022]在各槽深H1/D和H2/D相对于滚珠直径小于0.3的场合,具有在负载较大的力矩载荷时搭肩的担心。若H1/D和H2/D超过0.5,则内侧部件和外侧部件的径向壁厚变得过薄,无法负载规定载荷以上的较大的力矩载荷,该角接触滚珠轴承的使用用途的通用性差。
[0023]通过将各槽底壁厚A与节圆直径B之比A/B以百分率计设为1.3%以上且2.9%以下,能够确保轴承刚性并且将滚珠直径设定得较大。当A/B小于1.3%时,具有难以确保轴承刚性的情况。若A/B超过2.9%,则难以谋求径向的紧凑化。通过将滚珠的填充率设为82%以上,确保滚珠数较多,通过增加额定载荷,谋求角接触滚珠轴承的长寿命化。
[0024]也可以是,上述内侧部件和外侧部件的各轨道面的槽曲率R与上述滚珠的直径D之比R/D为1.01以上且1.07以下。通过将R/D设为1.01以上且1.07以下,能够更可靠地确保轴承刚性。当R/D小于1.01时,滚动阻力不期望地变大。如果R/D超过1.07,则具有在负载较大的力矩载荷时搭肩的担心,使用条件受到限制。
[0025]上述内侧部件的内径d与上述滚珠的节圆直径B之比d/B也可以为0.84以上且0.93以下。在该场合,使内侧部件的径向的壁厚薄壁化,能够实现使用角接触滚珠轴承的装置等的紧凑化、节省空间化。在d/B小于0.84时,使内侧部件薄壁化的效果低。当d/B超过0.93时,具有难以确保内侧部件的刚性的情况。
[0026]上述外侧部件的外径D1与上述滚珠的节距圆直径B之比D1/B也可以为1.07以上1.16以下。在该场合,使外侧部件的径向的壁厚薄壁化,能够谋求使用角接触滚珠轴承的装置等的紧凑化、节省空间化。在D1/B小于1.07的场合,具有难以确保外侧部件的刚性的情况。若D1/B超过1.16,则使外侧部件薄壁化的效果较低。
[0027]接触角可以为30
°
以上且45
°
以下。在角接触滚珠轴承的额定动载荷的范围内负载力矩载荷时,对角接触滚珠轴承的接触角α对力矩刚性和搭肩的影响进行比较。根据比较,通过将接触角α设为30
°
以上且45
°
以下的范围,能够得到较高的力矩刚性,不会发生搭肩,因此能够使角接触滚珠轴承长寿命化。在接触角α小于30
°
时,具有无法得到所希望的力矩刚性的情况。若接触角α超过45
°
,则具有搭肩的危险。
[0028]权利要求书和/或说明书和/或附图中公开的至少两种结构的任意组合均包含在
本专利技术中。特别是,权利要求书的各项权利要求的两个以上的任意组合均包含在本专利技术中。
附图说明
[0029]根据参考附图的以下的优选的实施方式的说明,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然而,实施方式和附图仅用于图示和说明,不应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权利要求书确定。在附图中,多个附图中的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或相当的部分。
[0030]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角接触滚珠轴承的纵向剖视图;
[0031]图2为表示将该角接触滚珠轴承背对背组配的例子的纵向剖视图;
[0032]图3为对角接触滚珠轴承施加力矩载荷的例子。
具体实施方式
[0033][第一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角接触滚珠轴承,该角接触滚珠轴承包括内侧部件和外侧部件、形成于上述内侧部件的外周面和上述外侧部件的内周面上的轨道面、形成于上述内侧部件的外径处和上述外侧部件的内径处的肩部、以及在这些内侧部件与外侧部件之间以具有接触角的方式夹设的多个滚珠,组装宽度W与上述滚珠的直径D之比W/D为1.3以上且1.9以下,上述组装宽度W是从上述内侧部件的肩部的轴向端面到上述外侧部件的肩部的轴向端面的轴向尺寸;从上述内侧部件的轨道面的槽底到上述内侧部件的肩部的外径面的槽深H1与上述滚珠的直径D之比H1/D为0.3以上且0.5以下,并且从上述外侧部件的轨道面的槽底到上述外侧部件的肩部的内径面的槽深H2与上述滚珠的直径D之比H2/D为0.3以上且0.5以下;上述内侧部件和外侧部件的各槽底壁厚A与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村浩树,
申请(专利权)人:NTN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