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滞留草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83749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9 16: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生态滞留草沟,包括有沟槽,沟槽延道路方向延伸,沟槽的横截面为梯形或矩形,沟槽的底部为黏土隔水层,黏土隔水层有两层,沟槽的两个侧壁铺设有砖砌的防水挡墙,黏土隔水层上方依次铺设砾石层与换填土层,砾石层包括有上砾石层和下砾石层,换填土层采用拌合均匀的砂土,下砾石层内埋设有盲管,沟槽内布置有溢流雨水井与溢流雨水口,盲管就近进入溢流雨水井与溢流雨水口,溢流雨水口的标高低于两侧的道路路面高度且高于换填土层表面的高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态滞留草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城市建设
,涉及一种生态滞留草沟


技术介绍

[0002]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

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建设“海绵城市”并不是推倒重来,取代传统的排水系统,而是对传统排水系统的一种“减负”和补充,最大程度地发挥城市本身的作用

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

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

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

[0003]现有的生态滞留草沟技术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一些草沟的防水性能不佳,容易导致雨水的渗漏,从而影响系统的收集效果

其次,一些草沟的土壤置换层设计不合理,导致土壤的湿度过高,不利于植物的生长

此外,一些草沟的溢流雨水口设计不够合理,易造成雨水的拥堵和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态滞留草沟,本专利技术在防水性能

土壤湿度控制

雨水排放和环境保护等方面都有显著的优势,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和环保性

[0005]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生态滞留草沟,包括有沟槽,沟槽位于两条平行的道路之间,沟槽延道路方向延伸,沟槽分为正常段和路缘石开口段,沟槽的横截面为梯形或矩形,沟槽的底部为黏土隔水层,黏土隔水层有两层,每层黏土隔水层的渗透系数不大于
1*10m/s
,沟槽的两个侧壁铺设有砖砌的防水挡墙,黏土隔水层上方依次铺设砾石层与换填土层,砾石层包括有上砾石层和下砾石层,上砾石层占砾石层总厚度的
0.07

0.35
,上砾石层和所述下砾石层的粒径比为
0.3

0.6
,换填土层采用拌合均匀的砂土,换填土层的初始下渗率不小于
150mm/h
,稳定下渗率不小于
75mm/h
,下砾石层内埋设有盲管,沟槽内布置有溢流雨水井与溢流雨水口,盲管就近进入溢流雨水井与溢流雨水口,溢流雨水井与溢流雨水口的下游设置有挡流堰,溢流雨水口的标高低于两侧的道路路面高度且高于换填土层表面的高度,换填土层的上表面距离沟槽的槽口
10

20cm。
[0006]本专利技术的特点还在于:
[0007]沟槽的底部设置有墙体基础,墙体基础延沟槽且紧贴沟槽边缘纵向延伸,墙体基础的横截面为矩形,墙体基础埋设在黏土隔水层,防水挡墙的底部固定在墙体基础的上表面

[0008]换填土层由以下成分组成:
20
%细砂
、80
%种植土,
TSS
去除率不小于
75
%,有机质
32.5
%~
3.5
%,
Ph5.5

6.5。
[0009]沟槽横截面为梯形,换填土层的的表面为平面;沟槽横截面为矩形,换填土层的表
面铺设有坡面,坡面一侧紧贴防水挡墙

[0010]与沟槽相邻的道路为机动车道,沟槽与机动车道之间设置有路缘石分隔,路缘石与防水挡墙之间设置有矩形水泥基础,矩形水泥基础上表面的与防水挡墙的上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

[0011]与沟槽相邻的道路为非机动车道,沟槽与非机动车道之间设置有路缘石分隔,路缘石与防水挡墙之间设置有梯形水泥基础,梯形水泥基础下表面的与防水挡墙的上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

[0012]与沟槽相邻的道路为人行道,人行道的外侧敷设砾石沟,砾石沟的粒径为
40

80mm
,沟槽与砾石沟之间设置有路缘石分隔,路缘石开口段的开口处设置有拦污槽,拦污槽的外侧为砾石沟,拦污槽表面开设有承接槽,拦污槽上表面设置为斜面,拦污槽长度大于开口的长度,拦污槽外壁与路缘石侧壁固接,路缘石径向开设有进水口,进水口的高度高于拦污槽的顶端,进水口位置设置在承接槽内侧

[0013]黏土隔水层表面埋设有雨水口基础,溢流雨水口包括有砖砌的井壁,雨水口基础表面固接有井壁,井壁埋设在沟槽内,井壁内部构成储存雨水的空间,井壁外侧是砾石层及换填土层,井壁上开设有管道口,管道口连接盲管或雨水连接管,盲管与雨水连接管用于连接雨水溢流口与雨水溢流井

[0014]溢流雨水口采用方形雨水口,方形雨水口设置有井圈,井圈铰接有方形铸铁溢流口,溢流雨水井的井盖采用圆形溢流雨水井盖

[0015]黏土隔水层的表面铺设有土工布;防水挡墙和沟槽侧壁之间设置有土工布,土工布铺设的规格为
400g/m2;墙体基础的外壁包覆有土工布;上砾石层的顶面铺设有土工布,土工布铺设的规格为
200g/m2。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1、
沟槽底部设置为黏土隔水层,提高了草沟的防水性能,有效减少了雨水的渗漏

黏土隔水层上方铺设了砾石层和换填土层,这种设计有利于雨水的过滤和储存,同时保证了土壤的湿度适中,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0018]2、
溢流雨水井与溢流雨水口的设计合理,能够有效地避免雨水的拥堵和污染,盲管就近进入溢流雨水井与溢流雨水口,使得溢流雨水能够及时排出草沟,避免了雨水的积聚,溢流雨水口的下游设置了挡流堰,能够有效控制雨水的流速,避免对下游环境造成冲刷

[0019]3、
换填土层的表面铺设了坡面,使得雨水能够更加顺畅地流入溢流雨水口,避免了雨水的滞留,上砾石层顶面铺设了土工布,能够有效地过滤和拦截雨水中较大的杂质,保证了雨水的质量

[0020]4、
沟槽的横截面可以为梯形或矩形,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适应性更强,防水挡墙与沟槽侧壁之间设置有土工布,能够有效防止雨水的渗漏,同时增强了土墙的稳定性,墙体基础的外壁包覆有土工布,能够有效地防止雨水的渗漏和侵蚀,延长了草沟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
[0022]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沟槽的梯形截面图;
[0023]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沟槽的矩形截面图;
[0024]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拦污槽的截面图;
[0025]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拦污槽的立体图;
[0026]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溢流雨水口的截面图;
[0027]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铸铁溢流口的截面图;
[0028]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方形铸铁溢流口的俯视图;
[0029]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方形铸铁溢流口的立体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生态滞留草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沟槽
(1)
,所述沟槽
(1)
位于两条平行的道路之间,沟槽
(1)
延道路方向延伸,沟槽
(1)
分为正常段和路缘石开口段,沟槽
(1)
的横截面为梯形或矩形,沟槽
(1)
的底部为黏土隔水层
(2)
,所述黏土隔水层
(2)
有两层,每层黏土隔水层
(2)
的渗透系数不大于
1*10m/s
,沟槽
(1)
的两个侧壁铺设有砖砌的防水挡墙
(3)
,黏土隔水层
(2)
上方依次铺设砾石层与换填土层
(6)
,所述砾石层
(4)
包括有上砾石层
(4

1)
和下砾石层
(4

2)
,所述上砾石层
(4

1)
占砾石层总厚度的
0.07

0.35
,所述上砾石层
(4

1)
和所述下砾石层
(4

2)
的粒径比为
0.3

0.6
,所述换填土层
(6)
采用拌合均匀的砂土,换填土层
(6)
的初始下渗率不小于
150mm/h
,稳定下渗率不小于
75mm/h
,下砾石层
(4

2)
内埋设有盲管,沟槽
(1)
内布置有溢流雨水井与溢流雨水口
(5)
,盲管
(16)
就近进入溢流雨水井与溢流雨水口
(5)
,溢流雨水井与溢流雨水口
(5)
的下游设置有挡流堰,溢流雨水口
(5)
的标高低于两侧的道路路面高度且高于换填土层
(6)
表面的高度,换填土层
(6)
的上表面距离沟槽
(1)
的槽口
10

20cm。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生态滞留草沟,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
(1)
的底部设置有墙体基础
(7)
,墙体基础
(7)
延沟槽
(1)
且紧贴沟槽
(1)
边缘纵向延伸,墙体基础
(7)
的横截面为矩形,墙体基础
(7)
埋设在黏土隔水层
(2)
,防水挡墙
(3)
的底部固定在墙体基础
(7)
的上表面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生态滞留草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填土层
(6)
由以下成分组成:
20
%细砂
、80
%种植土,
TSS
去除率不小于
75
%,有机质
32.5
%~
3.5
%,
Ph5.5

6.5。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生态滞留草沟,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
(1)
横截面为梯形,换填土层
(6)
的的表面为平面;所述沟槽
(1)
横截面为矩形,换填土层的表面铺设有坡面
(6

1)
,所述坡面
(6

1)
一侧紧贴防水挡墙
(3)。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生态滞留草沟,其特征在于,与沟槽
(1)
相邻的道路为机动车道,沟槽
(1)
与机动车道之间设置有路缘石
(8)
分隔,所述路缘石
(8)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波申欣洪武涛李佳乔张炜德茹国梁肖特吴磊王维创燕晨曦龙戈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华山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