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产养殖尾水循环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836247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9 16: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产养殖尾水循环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养殖单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产养殖尾水循环处理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产养殖尾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水产养殖尾水循环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0003][0004]水产养殖尾水具有高总氮,低
COD
的问题,若使用常规的生化法进行污染要素的去除需要补充大量的碳源

常用的碳源包括甲醇

乙醇

淀粉

葡萄糖

有机酸等易于微生物直接利用的碳水化合物,常用碳源通常需要花钱购买,且价格较为昂贵,因此碳源的添加将大幅度的增加尾水处理的成本

且由于水产养殖过程中水产动物的生长发育存在不同的阶段,不同阶段水产动物的代谢产物将存在较大差异,对养殖尾水的处理系统存在较大的冲击负荷,对尾水处理系统的稳定性要求较高,对系统运维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产养殖尾水循环处理系统,以生态治理的方式实现养殖尾水中污染要素的有效去除,使养殖用水实现循环利用,解决水产养殖行业由尾水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问题:
[0007]一种水产养殖尾水循环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养殖单元

过滤调节单元

厌氧单元

生物处理单元和缓冲储水单元,所述缓冲储水单元的出水口与所述养殖单元的回流口连接,所述生物处理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垂直流人工湿地

藻类池

挺水生物池

沉水生物池和富氧培菌池

[0008]本专利技术的水产养殖尾水循环处理系统,通过依次连接的养殖单元

过滤调节单元

厌氧单元

生物处理单元和缓冲储水单元对养殖尾水进行逐级处理,实现养殖尾水零排放且循环使用

大部分水产生物的生长代谢旺盛期与本系统中用于去除尾水污染要素的动植物生长旺盛期相重叠

充分利用自然周期中的光热条件进行养殖尾水中污染要素的去除,在非必要的情况下不使用补充能源进行污染要素的处理与去除,最大程度的减小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放

本专利技术的生物处理单元中还可以养殖其他水产生物,并通过生物分离的方式,将尾水中的有机质转化为饲料和肥料进行资源化,最大限度的利用高蛋白饲料中的有机质成分

[0009]进一步的,所述厌氧单元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厌氧池,各厌氧池的进水口设置在下端,出水口设置在上端

通过多个厌氧池依次连接,且各厌氧池的进水口设置在下端,出水口设置在上端,进入厌氧池的尾水通过溢流的方式经过厌氧池,能够提供较长时间的厌氧反应时间

[0010]进一步,所述垂直流人工湿地的底部设有进水口
,
所述垂直流人工湿地的上部设
有出水口,进水口上方设有轻质填料层,所述轻质填料层上设有挺水植物层

通过垂直流人工湿地对养殖尾水进行过滤去除部分污染物,由于湿地进水管路设置在垂直流人工湿地的底部,可以有效延长尾水的存留时间,提高过滤效果

[0011]进一步的,所述藻类池中设有悬浮藻类层
,
所述藻类池的进水口设置在上部
,
出水口设置在底部

通过藻类池中的悬浮藻类进行养殖尾水中有机质与氮磷元素的去除

[0012]进一步的,所述挺水生物池设有次级悬浮藻类层,所述次级悬浮藻类层上方设有挺水植物层
,
挺水生物池的进水口设置在上部
,
出水口设置在底部

[0013]进一步的,所述沉水生物池中设有沉水植物层
,
沉水生物池的进水口设置在上部
,
出水口设置在底部

通过挺水生物池中的挺水生物

沉水生物池中的沉水生物,调节养殖尾水中的碳氮比与养分,将水体中的有机质及氮磷等营养物质转移至生物量较大的水生动植物个体,最终通过收割与捕捞水生动植物进行水体中有污染要素的移除

[0014]进一步的,所述富氧培菌池中设有生物挂膜滤料层,在富氧培菌池的底部设有曝气管,所述曝气管连接鼓风机的出风口
,
富氧培菌池的进水口设置在上部
,
出水口设置在底部

通过富氧培菌池作为最终水体水质的保障,利用人工强化的活性菌进行最终水体污染物的消除与水质保障

[0015]进一步的,所述过滤调节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二级过滤单元和调节池

通过排水滤管和集水池形成二级过滤单元,实现对尾水的多重过滤,减少残余饲料及水产养殖代谢物进入后段尾水处理设施的总量,降低进入后段尾水处理设施的总氮含量,优化后段尾水中的的碳氮比

[0016]进一步的,所述二级过滤单元包括排水滤管和集水池,所述排水滤管的一端连接养殖单元,排水滤管的另一端连接集水池,在排水滤管与养殖单元连接的一端设有滤网,在集水池中设有将集水池分隔开的滤板

[0017]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池中设有液位计

[0018]进一步的,所述排水滤管包括第一滤管段和第二滤管段,所述第一滤管段的出水口与第二滤管段的进水口连通,第一滤管段的进水口设在养殖单元中,第二滤管段的出水口设在集水池中,且第二滤管段可转动以改变第二滤管段出水口的高度

通过调节第二滤管段出水口的高度,控制养殖单元的水位高度,实现养殖单元排水的灵活调整

[0019]进一步的,所述缓冲储水单元包括储水池和储水压力桶,所述富氧培菌池的出水口与储水池连接,所述储水池与储水压力桶连接

[0020]进一步的,所述储水压力桶中设有液位计

[0021]进一步的,所述储水压力桶的底部设有与养殖单元连接的出水口,在出水口处设有阀门

[0022]本专利技术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23]本专利技术的水产养殖尾水循环处理系统,通过依次连接的养殖单元

过滤调节单元

厌氧单元

生物处理单元和缓冲储水单元对养殖尾水进行逐级处理,实现养殖尾水零排放且循环使用

大部分水产的生长代谢旺盛期与本系统中用于去除尾水污染要素的动植物生长旺盛期相重叠

充分利用自然周期中的光热条件进行养殖尾水中污染要素的去除,最大程度的减小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放

附图说明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25]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水产养殖尾水循环系统示意图;
[0026]图2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水产养殖尾水循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养殖单元
(1)、
过滤调节单元
(2)、
厌氧单元
(3)、
生物处理单元
(4)
和缓冲储水单元
(5)
,所述缓冲储水单元
(5)
的出水口与所述养殖单元
(1)
的回流口连接,所述生物处理单元
(4)
包括依次连接的垂直流人工湿地
(41)、
藻类池
(42)、
挺水生物池
(43)、
沉水生物池
(44)
和富氧培菌池
(45)。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产养殖尾水循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单元
(3)
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厌氧池
(31)
,所述厌氧池
(31)
顶部设有浮水植物层,各厌氧池
(31)
的进水口设置在下端,出水口设置在上端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产养殖尾水循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流人工湿地
(41)
的底部设有进水口
,
所述垂直流人工湿地
(41)
的上部设有出水口,进水口上方设有轻质填料层
(413)
,所述轻质填料层
(413)
上设有第一挺水植物层
(414)。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产养殖尾水循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藻类池
(42)
中设有悬浮藻类层
(423),
藻类池
(42)
的进水口设置在上部
,
出水口设置在底部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产养殖尾水循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挺水生物池
(43)
设有次级悬浮藻类层
(434)
,所述次级悬浮藻类层
(434)
上方设有第二挺水植物层
(433),
挺水生物池
(43)
的进水口设置在上部
,
出水口设置在底部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产养殖尾水循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水生物池
(44)
中设有沉水植物层
(443),
沉水生物池
(44)
的进水口设置在上部
,
出水口设置在底部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产养殖尾水循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富氧培菌池
(45)
中设有生物挂膜滤料层
(453)
,在富氧培菌池
(45)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云吴錞渝李臻斐蔡烽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中道农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