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需协调施工进度的相邻基坑先浅后深开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82990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9 16: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基础坑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无需协调施工进度的相邻基坑先浅后深开挖方法,通过在无法协调施工进度且需要先浅后深开挖的前提下求取先挖基坑的抗倾覆稳定性以及后挖基坑造成的超标沉降进入先挖基坑的位置,并在这些位置对一定厚度的土体进行约束,配合相互独立的基坑支护,形成受力上存在界面的约束土体与敏感土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需协调施工进度的相邻基坑先浅后深开挖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基础坑
,特别是涉及一种无需协调施工进度的相邻基坑先浅后深开挖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大城市内地价较贵,建筑密集度高且距离近,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很容易遇到两栋建筑的基坑相邻的情况

[0003]由于基坑相邻的时候,后施工的基坑可能会对先施工的基坑造成影响,后施工的基坑较深的时候,在开挖过程中会导致先施工的基坑内发生沉降

因此在相邻基坑进行施工的时候,需要同步开挖或者先深后浅(先开挖深基坑后开挖浅基坑)

[0004]对于同一个施工项目中的相邻基坑而言,同步开挖或先深后浅开挖不成问题,对于隶属于不同施工项目的相邻基坑而言,就需要事先协调,以确保同步开挖或先深后浅开挖

但这种协调显然会影响工期,因为不同施工项目的人



料等施工要素到位时间是不一样的,无论是同步开挖或先深后浅开挖,都需要等到两个施工项目的施工要素都到位后,才能协调着进行施工

先准备好各种施工要素的施工项目就必须等待,且如果其所施工的基坑较浅,则等待时间还可能进一步加长

以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中国杂技艺术中心项目为例,其基坑附近是亦城书院的基坑

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基坑面积大但深度浅,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施工项目开工的时候,亦城书院项目的各种施工要素均未到位且还需要至少七个月才能到位,如果按传统的同步开挖或先深后浅开挖的话,那就需要等待至少七个月,然后再花一定的时间进行协调,如果协调的结果是先深后浅开挖的话,那等待时间还会进一步加长

[0005]现有技术中存在控制基坑沉降的手段,如
CN102031781A

一种群坑施工先浅后深的基坑加固技术 中提及,可以在浅基坑底部打桩来控制沉降,但这种方式成本很高,会超出项目预算

除此之外,基坑的开挖对建筑造成的沉降的控制手段比较成熟,但这些手段要么从原理上无法应用到控制基坑的开挖对相邻的基坑的影响上(注水

注浆等),要么同样需要协调(对后开挖的基坑进行各种改造)

因此相邻基坑的开挖,目前依然在协调后采用同步开挖或先深后浅的开挖方式

[0006]除了以上问题之外,专利技术人在施工中还发现相邻基坑开挖时如果不预先进行协调的话,还存在其他问题

基坑的支护最常用的桩锚支护,在这种场景中,先开挖的基坑的锚索的长度会因各种原因而受到限制,导致基坑甚至有侧壁倾覆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需协调施工进度的相邻基坑先浅后深开挖方法

[0008]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相邻的基坑开挖需要同步进行或先深后浅,这在两个基坑隶属于不同施工项目时需要协调施工进度,从而导致其中一方的工期被延长

[0009]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需协调施工进度的相邻基坑先浅后深开挖方法,用于开挖两个隶属于不同施工项目的相邻基坑,两个基坑的基坑
支护均为桩锚支护,两个基坑的施工进度和基坑支护均相互独立,先开挖的基坑较浅并记作先挖基坑,后开挖的基坑较深并记作后挖基坑,所述开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在两个基坑的基坑支护相互独立的前提下,求取先挖基坑的边沿在先挖基坑开挖过程中的抗倾覆稳定性

先挖基坑的边沿在后挖基坑开挖过程中的沉降量,并将先挖基坑的边沿抗倾覆稳定性不达标以及沉降量不小于先挖基坑的最大允许沉降的分段记作危险边沿线;步骤二:在危险边沿线与后挖基坑之间的土体部分存在约束的前提下,重新计算先挖基坑开挖过程中的抗倾覆稳定性

先挖基坑的边沿在后挖基坑开挖过程中的沉降量;危险边沿线与后挖基坑之间的土体中,存在约束的土体记作约束土体,所述约束土体的第一个约束边界面为以危险边沿线为母线竖直向下移动形成的面

第二个约束边界面为第一个约束边界面沿背离先挖基坑的方向向外平移形成的面,约束土体的厚度为约束土体的第一个约束边界面以及第二个约束边界面的间距;第二个约束边界面与后挖基坑之间的土体记作敏感土体;调整约束土体的厚度,直到危险边沿线在先挖基坑开挖过程中的抗倾覆稳定性达标且在后挖基坑开挖过程中的沉降量小于先挖基坑的最大允许沉降,此时约束土体的厚度记作约束厚度;步骤三:对危险边沿线位置的土体进行约束,约束土体的厚度为约束厚度,然后施工先挖基坑的基坑支护,完成先挖基坑的开挖,施工过程中不得对敏感土体施加扰动;步骤四:施工后挖基坑的基坑支护,完成后挖基坑的开挖

[0010]进一步,所述约束土体采用冻土帷幕

地下连续墙或双排桩进行约束

[0011]进一步,所述约束土体采用双排桩进行约束,双排桩的两排桩分别设置在第一个约束边界面位置以及第二个约束边界面位置;双排桩中设置在第一个约束边界面位置的桩取代先挖基坑的基坑支护中位于危险边沿线位置的桩,步骤一与步骤二中,先挖基坑的基坑支护中的锚索位于先挖基坑的红线范围内,并以此为前提计算先挖基坑开挖过程中的抗倾覆稳定性;步骤四中,后挖基坑的基坑支护中的锚索可延伸到先挖基坑的红线范围内,且可延伸到约束土体内

[0012]进一步,所述双排桩的连梁上方铺设有施工道路,步骤三中,施工人员不得进入到敏感土体上方地表

[0013]进一步,所述约束土体与敏感土体的交界线上设置有用于避免施工人员进入到敏感土体上方地表的隔离护栏

以及用于阻挡降水进入基坑的挡水墙

[0014]进一步,所述双排桩中,每排桩两边各自有至少有三桩位于危险边沿线外

[0015]进一步,双排桩的同一排桩中,相邻两桩之间的净距不超过桩的直径,双排桩的排距为桩直径的4‑6倍

[0016]进一步,所述双排桩的桩顶位于地面,危险边沿线位置的基坑边沿不放坡

[0017]本专利技术一种无需协调施工进度的相邻基坑先浅后深开挖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在无法协调施工进度且需要先浅后深开挖的前提下求取先挖基坑的抗倾覆稳定性以及后挖基坑造成的超标沉降进入先挖基坑的位置,并在这些位置对一定
厚度的土体进行约束,配合相互独立的基坑支护,形成受力上存在界面的约束土体与敏感土体

不改变后挖基坑造成的沉降的强度,而是让这些沉降集中在敏感土体内,从而确保先挖基坑不会因先浅后深开挖而导致出现超标的沉降;同时约束土体的稳固性显著更高,克服了由于无法协调施工进度而导致锚索长度受限造成的基坑侧壁倾覆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中,由于增加的构件数量少且可在施工前确定其用量以及位置,不会出现需在施工过程中临时进行加固而超出施工预算的问题

附图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无需协调施工进度的相邻基坑先浅后深开挖方法,用于开挖两个隶属于不同施工项目的相邻基坑,两个基坑的基坑支护(2)均为桩锚支护,其特征在于:两个基坑的施工进度和基坑支护(2)均相互独立,先开挖的基坑较浅并记作先挖基坑(
11
),后开挖的基坑较深并记作后挖基坑(
12
),所述开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在两个基坑的基坑支护(2)相互独立的前提下,求取先挖基坑(
11
)的边沿在先挖基坑(
11
)开挖过程中的抗倾覆稳定性

先挖基坑(
11
)的边沿在后挖基坑(
12
)开挖过程中的沉降量,并将先挖基坑(
11
)的边沿抗倾覆稳定性不达标以及沉降量不小于先挖基坑(
11
)的最大允许沉降的分段记作危险边沿线;步骤二:在危险边沿线与后挖基坑(
12
)之间的土体部分存在约束的前提下,重新计算先挖基坑(
11
)开挖过程中的抗倾覆稳定性

先挖基坑(
11
)的边沿在后挖基坑(
12
)开挖过程中的沉降量;危险边沿线与后挖基坑(
12
)之间的土体中,存在约束的土体记作约束土体(3),所述约束土体(3)的第一个约束边界面为以危险边沿线为母线竖直向下移动形成的面

第二个约束边界面为第一个约束边界面沿背离先挖基坑(
11
)的方向向外平移形成的面,约束土体(3)的厚度为约束土体(3)的第一个约束边界面以及第二个约束边界面的间距;第二个约束边界面与后挖基坑(
12
)之间的土体记作敏感土体(4);调整约束土体(3)的厚度,直到危险边沿线在先挖基坑(
11
)开挖过程中的抗倾覆稳定性达标且在后挖基坑(
12
)开挖过程中的沉降量小于先挖基坑(
11
)的最大允许沉降,此时约束土体(3)的厚度记作约束厚度;步骤三:对危险边沿线位置的土体进行约束,约束土体(3)的厚度为约束厚度,然后施工先挖基坑(
11
)的基坑支护(2),完成先挖基坑(
11
)的开挖,施工过程中不得对敏感土体(4)施加扰动;步骤四:施工后挖基坑(
12
)的基坑支护(2),完成后挖基坑(
12
)的开挖
。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涂尊敬王瑞琦宋朋孙小芬张小勇季连党任荣燕泊阳张志尚徐晗崔新堂刘超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