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合金拉伸试棒的铸造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828852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9 16: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铝合金铸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铝合金拉伸试棒的铸造模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铝合金拉伸试棒的铸造模具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铝合金铸造领域,特别是涉及凝固温度范围较宽的一种铝合金拉伸试棒的铸造模具


技术介绍

[0002]铸造铝合金拉伸试棒是反映铝合金力学性能最直接的样品,现有拉伸试棒的浇铸系统多依据
GB/T1173

2013
来设计

在拉伸试棒的模具设计中,为减少模具重量以及操作的便利,其直浇道均为竖直设置,在
202210490260.6
中公开的浇注通道包括横浇道

直浇道

第一补缩浇道

补缩冒口

第二补缩浇道和内浇道,直浇道和补缩冒口分别设置在横浇道的上部,内浇道和试棒型腔分别设置在横浇道的上方,直浇道

补缩冒口与横浇道相连通,直浇道通过内浇道与补缩冒口相连通,补缩冒口通过第一补缩浇道

第二补缩浇道与试棒型腔相连通,底模设有浇注口,横浇道与浇注口相连通

[0003]实际应用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包括:
1.
试棒浇注时,因直浇道为竖直设置,液态金属流入后,模具内部分气体排出与流入液态金属处于同一通道,两者会发生冲撞,气体排出不及时,易形成卷气和夹杂现象;严重时会造成液态金属返涌飞溅等的现象,影响拉伸试棒的质量
。2.
试棒成型区的液体来自集渣腔

两者的链接通过内浇道实现

内浇道与集渣腔连接的位置
(
高度
)
多来自于经验的设计

该位置
(
高度
)
的不同会导致集渣腔内金属液进入内浇道的液体压力存在差异,导致试棒成型后期的补缩效果也存在不同

在随后的试棒补缩中会因为金属液压力不同,导致对试棒补缩效果不稳定,而目前还没有能够对内浇道与集渣腔的连接位置进行确定的研究
。3.
对于宽结晶温度范围的合金,随着浇注过程的进行,合金液糊状凝固的特征更加明显,液体流动性显著下降,导致液体充型不完整,试棒凝固过程中无法得到有效的液体补缩,造成成型试棒存在缩孔

缩松或形成冷隔等缺陷,浇注的试棒通常伴有夹渣

气孔

缩松

冷隔等铸造缺陷,导致试棒无法合理反映合金的真实力学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铝合金拉伸试棒的铸造模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宽结晶温度范围合金试棒浇铸成型时,对试棒补缩效果不稳定,所制得的试棒存在缺陷,无法反映合金的真实力学性能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方案:一种铝合金拉伸试棒的铸造模具,包括两片分离的模具本体,两片模具本体相互扣合,其内腔内设置有浇注口,直浇道,止速道,集渣腔,内浇道,试棒内腔,补缩腔,卡位座,定位座和排气通孔;
[0006]所述浇注口设置于模具内部的右顶端,与浇注口下端连接的直浇道倾斜设置;在直浇道的下部中间位置连通设置有倾斜向上的止速道,止速道的左端连通于垂直设置的集渣腔的中部,集渣腔左侧壁上连通有倾斜向上的内浇道,内浇道与集渣腔的连接位置高度为
Z
D

Z
C
+(a/b)
,其中
Z
C

a/2

Z
D
为内浇道与集渣腔的连接位置高度,,
Z
C
为集渣腔纵剖面形状的形心高度,
a
为纵剖面形状长度,
b
为纵剖面形状宽度;
[0007]内浇道左端连通有试棒内腔,试棒内腔的正上方设置有薄片状的补缩腔,补缩腔的下部两侧与试棒内腔的上部两侧连通;补缩腔上部连通有数条排气通孔

[0008]进一步的,上述止速道与集渣腔连接处位于集渣腔形心以下

[0009]进一步的,上述直浇道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
70
°

[0010]进一步的,上述补缩腔的厚度5‑
8mm
,其内壁均布直径2‑
4mm
的盲孔,盲孔内填充有保温泥;所述排气通孔的孔径小于
2mm。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显著进步为:
[0012]1.
本专利技术可有效保障拉伸试棒的质量: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模具,在试棒浇注初期,液态金属不能完全充满倾斜浇道,液态金属沿着倾斜设置的直浇道流入,模具中排出的部分气体从倾斜直浇道的顶端排出,液态金属着倾斜直浇道的底端流入

气体与液态金属界面明显,两者不发生冲突,因此液态金属流速稳定,模具中部分气体也可沿着直浇道的顶部及时排出,有效减少了卷气和夹杂现象的产生;在试棒浇注中后期,液态金属充满直浇道,模具中的气体就会在液态金属的推动下,从排气通孔排出

此过程中,模具中气体对流动的液态金属起阻碍作用,使得液态金属流动速度降低,液态金属流动界面前沿稳定,液态金属不会发生卷气,不会造成液体返涌飞溅等的现象,保障了拉伸试棒的质量

同时,本专利技术给出了直浇道的最佳倾斜角度,在此斜度下,液态金属流动界面前沿最稳定,保障了拉伸试棒的质量

[0013]2、
本专利技术设计思路巧妙,从浇道角度设计

内浇道高度设计和顺序凝固为主要设计理念,解决宽结晶温度范围合金试棒浇铸成型产生缺陷的技术问题

该设计实现了铝合金液的稳定充型

杂质净化和定向凝固,降低了合金对浇注工艺的依赖性,提高了拉伸试棒的良品率

特别适用于宽结晶温度范围的合金

由于补缩腔内壁的盲孔中填充保温泥,保证补缩腔内金属液体保持良好的流动性,这是整个模具最后凝固的部分

试棒内腔充满后,可实现试棒从下到上的顺序凝固,试棒可实现液体的有效补缩,成型完整

凝固过程中,由于顺序凝固,补缩充分,显著降低试棒存在缩孔或缩松的几率,浇注的试棒无夹渣

气孔

缩松等铸造缺陷,可真实反映合金的力学性能

[0014]3.
本专利技术给出了内浇道与集渣腔连接的位置
(
高度
)
关系的计算方法,为内浇道与集渣腔位置
(
高度
)
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使得集渣腔内金属液进入内浇道的液体压力最大,可实现试棒成型后期的补缩效果最佳,补缩效果稳定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拉伸试棒模具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倾斜管路中匀速流动流体动力学平衡方程图解;
[0017]图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铝合金拉伸试棒的铸造模具,包括两片分离的模具本体,两片模具本体相互扣合,其内腔内设置有浇注口
(1)
,直浇道
(2)
,止速道
(3)
,集渣腔
(4)
,内浇道
(5)
,试棒内腔
(6)
,补缩腔
(7)
,卡位座
(8)
,定位座
(9)
和排气通孔
(10)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浇注口
(1)
设置于模具内部的右顶端,与浇注口
(1)
下端连接的直浇道
(2)
倾斜设置;在直浇道
(2)
的下部中间位置连通设置有倾斜向上的止速道
(3)
,止速道
(3)
的左端连通于垂直设置的集渣腔
(4)
的中部,集渣腔
(4)
左侧壁上连通有倾斜向上的内浇道
(5)
,内浇道
(5)
与集渣腔
(4)
的连接位置高度为
Z
D

Z
C
+(a/b)
,其中
Z
C

a/2)Z
D
为内浇道
(5)
与集渣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高宏许岗黄亮李飞姚婷马鹏郭振潼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有色榆林新材料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美鑫产业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