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风水复合侵蚀区的雨水集储灌溉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雨水收集利用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风水复合侵蚀区的雨水集储灌溉系统
。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雨水收集是一种可持续的水资源管理方法,可以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灌溉
、
洗车
、
冲厕所等非饮用用途,雨水收集可以减少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同时也可以节约用水,也可为野外缺水地区,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是黄河流域主要的泥沙策源地,该区域士壤侵蚀类型复杂,强度大,治理难是长期以来制约黄河流域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因素之一
。
[0003]通过检索,中国专利公告号
CN211037217U
公开了一种覆沙砒砂岩区坡顶雨水收集治理结构,其包括鱼鳞坑,截流沟,引流沟,截水沟以及集水窖,其中,在坡顶的两侧分别设置一条引流沟,多个鱼鳞坑用截水沟连接,截水沟呈
W
形分布,截水沟与引流沟相通;截流沟呈弧形设置,每条截流沟均垂直于坡向设置,且每条截流沟在坡向方向上相互交错,每条截流沟只与其中一条引流沟相连,两条引流沟均与坡顶沟头处设置的集水窖相连;本技术采用地表收集结合壤中流收集的方式,解决了覆沙砒砂岩坡顶由于浮沙的存在,导致坡顶植物存活率低,坡顶雨水无法收集等问题
。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发现存在以下缺陷:上述设备主要利用收集雨水来辅助对周遭绿植进行灌溉以达到避免泥土流失的目的,然而其在应用过程中其缺少相应的过滤结构,使用过程中泥沙极为容易涌入设备的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用于风水复合侵蚀区的雨水集储灌溉系统,包括蓄水箱(1)和配电柜(2),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箱(1)的的干部固定安装有导水斗(3),所述导水斗(3)的底部和蓄水箱(1)内顶部相连通,所述导水斗(3)的顶部中间通过螺栓安装有圆环(4),所述圆环(4)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过滤机构(5),所述过滤机构(5)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凝结收集机构(6),所述配电柜(2)设置于蓄水箱(1)的后端,所述配电柜(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蓄电池,所述蓄水箱(1)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灌溉机构(7),所述灌溉机构(7)的底部和蓄水箱(1)内底部相连通,所述配电柜(2)的顶部后端固定安装有支撑杆(8),所述支撑杆(8)的顶部转动连接有风力发电机(9),所述风力发电机(9)的背面固定安装有导向尾鳍(
10
),所述配电柜(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湿度传感器(
11
),所述配电柜(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控制模块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风水复合侵蚀区的雨水集储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机构(5)包括锥形网罩(
51
),所述锥形网罩(
51
)固定安装于圆环(4)的顶部,所述锥形网罩(
51
)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转盘(
52
),所述转盘(
52
)的外侧等间距固定安装有连接杆(
53
),所述连接杆(
53
)呈
L
形设置,所述连接杆(
53
)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剐蹭刷板(
54
),所述剐蹭刷板(
54
)的内侧和锥形网罩(
51
)的外表面贴合连接,所述转盘(
52
)的顶部和凝结收集机构(6)的底部固定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风水复合侵蚀区的雨水集储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凝结收集机构(6)包括六角套管(
61
),所述六角套管(
61
)固定安装于转盘(
52
)的顶部,所述六角套管(
61
)的内侧滑动连接有六角滑杆(
62
),所述六角套管(
61
)的上端一侧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
63
),所述固定螺栓(
63
)的端部贯穿六角套管(
61
),所述六角滑杆(
62
)的一侧等间距开设有限位孔(
64
),所述固定螺栓(
63
)的端部插接于限位孔(
64
)的内侧,所述六角滑杆(
62
)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顶盘(
65
),所述顶盘(
65
)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凝结收集组件(
66
)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风水复合侵蚀区的雨水集储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凝结收集组件(
66
)包括收集斗(
661
),所述收集斗(
661
)等间距固定安装于顶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京威,姚文艺,肖培青,张攀,申震洲,孙维营,李莉,侯欣欣,焦鹏,梅莎莎,张亚强,
申请(专利权)人: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