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化学品船的串联造船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81886 阅读:2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化学品船的串联造船法,属于船舶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化学品船建造过程中船台空间利用率低、造船周期长等技术问题。本化学品船的串联造船法包括如下步骤:A、在船台的下端靠近下水通道处建造一号船时,在船台上端同步建造二号船或二号船的部分结构;B、当一号船建造完成后,使船体滑向下水通道;C、将二号船移动至船台下端原一号船所在位置;D、当二号船滑动到指定地点后,用定位机构对船体的高度方向二次定位;E、对二号船定位完成后,继续建造二号船,同时在原二号船位置同步建造另一艘船或船的部分结构,以此往复。本化学品船的串联造船法能够同时对一艘以上的船体进行建造,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船舶
,涉及一种船舶的串联造船法,特别是一种化学品船的串联造船法
技术介绍
随着造船业的发展,分段建造技术日趋成熟,把整艘船划分为分段的数量越来越 少,分段重量也越来越大,绝大多数船厂采用大型船台造船。船厂在建造初期进行整体规划 时,会根据实际建造能力及可建最大船舶的尺度来确定船台的尺度,但可能船厂平常所造 船舶的主尺度远小于船台的尺度,船台内可能有很多地方空闲着,形成一种巨大的浪费。大型的化学品船合拢场地为带斜度的船台,考虑到化学品船的建造要求高、周期 紧,加上场地紧张,为提高船台的利用率,提高生产效率,缩短造船周期,故采用串联方式进 行建造,即在船台的前端靠近下水通道处建造前一艘船时,在船台后端建造后一艘船的艉 部分段,当前一艘船舶下水后,再把已造好的下一艘船的艉部分段或整船从船台的后端移 位至前端,并在第二艘船的艉部分段原先位置上建造第三艘船的艉部分段,如此重复地、连 续地、有序地进行船舶建造。传统的船舶移位方法主要有机械式牵引移位法以及漂浮式移位法,两种方法的特 点如下(一)机械式牵引移位法机械式牵引移位法可以依靠牵引机,通过减速机构来控制艉部分段(或整船)的 移位速度,比较精确地将艉部分段重新定位。但缺点是此方法需要一套专用的移位机构, 该移位机构包括牵引机、粗缆绳、滚轮、滑动小车等,并需在船台底部设置滑动轨道,价格昂 贵、操作麻烦。( 二)漂浮式移位法漂浮式移位法主要是打开船台的闸门进水,利用自身的浮力使艉部分段或整船漂 浮,并依靠船台两侧的牵引设备或利用其他船只牵引移位。漂浮式移位法简单方便,但移 位后需要配备一套专用升降调整机构对艉部分段进行二次定位,并且对水位也有一定的要 求,在水位太低或落差过大过快的地方很难实现。就目前而言,在多数船厂机械式牵引移位法和漂浮式移位法应用得相对比较多, 相应的专用设备也比较多,如专利(申请号01105628. 2)所公开的一种“船舶艉总段在船坞 内的二次定位装置”,涉及的就是漂浮式移位后艉部分段的定位方法。该方法涉及设置在船 舶艉总段前后的艏部定位装置和艉部定位装置,艉部分段的移位在船坞内进行,其定位装 置基架通过紧固件与调节垫块与定位装置底座连接在一起,基架紧固在坞底上,弹簧导向 杆和弹簧装在底座内,底座的底部放置有木垫,底座上装有艉部定位装置雌模和艏部定位 装置雌模,与船底接触的艉部定位装置雄模和艏部定位装置雄模分别与对应的雌模配合以 此来调节升降高度。该专利技术在底座设置弹簧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弹簧有很大的弹性,在受压变形过程中可以吸收大量的能量,起到缓冲作用,减小定位时船体和船坞受到的巨大冲击力;二 是弹簧能够保持一定的变形以艏艉调节定位装置的高度,使之满足艉部分段落墩时墩木伸 缩变化的要求,并可以方便艏艉定位装置的拆卸。由于移位漂浮式移位法移位后只能采用激光经纬仪对其进行粗定位。如果定位不准确,中心线出现偏差,则以此中心线为基准的船体中心线就可能远远偏离船台中线,给后 续分段的吊装和合拢以及船体主尺度的测量造成诸多不便,因此艉部分段的二次定位必须 能够较准确地确定中心线和肋位线在船台中的正确位置,这就对质量与体积都较大的艉部 分段的精确定位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于没有成套专业设备的一般中小型船厂而言很难达 到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备简单、操作方便,能 够充分利用船台、缩短造船周期的化学品船的串联造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化学品船的串联造船法,包括总 长度大于一条船长度的带斜坡的船台,在船台上设有用于定位船体的定位机构、用于移动 船体的移位机构和当船体利用自身重力移位时进行牵引的牵引机构,所述的移位机构包括 用于支撑船体的气囊和用于给上述气囊充气的空压机,该串联造船法包括如下步骤A、在船台的下端靠近下水通道处建造一号船时,在船台上端同步建造二号船或二 号船的部分结构,在建造时一号船和二号船分别通过定位机构定位船体;B、当一号船建造完成后,在一号船的底部铺设气囊,再用空压机将气囊充气涨开 来支撑船体,将原来用于定位该船体的定位机构移出,用牵引机构反向牵引船体并缓慢释 放,一号船自重驱动气囊在船台上滚动,使船体滑向下水通道;C、一号船下水后,清除场地,在二号船底部铺设气囊,用空压机使气囊充气涨开来 支撑船体,将原来用于定位该船体的定位机构移出,用牵引机构反向牵引二号船的船体并 缓慢释放,二号船由于自重驱动气囊在船台上滚动,气囊带动船体移动至船台下端原一号 船所在位置;D、当二号船滑动到指定地点后,用牵引机构在船体的长度方向上进行微调校准, 再在船体的底部布置定位机构,气囊放气并移走,用定位机构对船体的高度方向二次定 位;E、对二号船定位完成后,继续建造二号船,同时在原二号船位置同步建造另一艘 船或船的部分结构,以此往复。一号船和二号船在高度方向上需要保持一致,这样在分段吊装合拢的时候能够保 证精确度,气囊充气后保证一定的气压,气囊对船体的支撑力和抬起高度与气囊本身的气 压有关,气囊在船台上滚动时摩擦力比较小,用气囊的滚动来拖动船体比较省力。气囊、牵 引机构和空压机都很常见,结构比较简单,操作方便,不需要高昂的成本。在上述的一种化学品船的串联造船法中,所述的气囊充气后呈圆柱形。圆柱形的 气囊在滚动时比较容易,另外由于船体与气囊之间是相对滚动,因此不容易损伤船体底部 的油漆。在上述的一种化学品船的串联造船法中,所述的二号船只包括艉部分段。有时候建造的船总长度比较长,船台内可能不能容纳两艘整船同时建造,所以需要先建造二号船 的艉部分段。在上述的一种化学品船的串联造船法中,所述的定位机构包括位于船体一侧的激 光经纬仪和位于船体底部和地面之间的钢墩,一部分钢墩和船体之间放置有木楔块,另一 部分钢墩和船体之间放置有千斤顶,所述的木楔块和千斤顶的顶部分别和船体相互顶靠。先在船体的底部布置多个钢墩,再用激光经纬仪测量好偏差值,用千斤顶调节船体的高度,通过在钢墩上添加或减少木楔块来使钢墩和船体稳定接触。在上述的一种化学品船的串联造船法中,所述的定位机构包括位于船体一侧的激 光经纬仪和位于船体底部和地面之间的钢墩,所述的钢墩和船体底部之间设有能够调整自 身高度的液压支墩,该液压支墩的两端分别与上述的钢墩和船体底部相接触。液压支墩包括一个支座,支座上具有能升降的螺杆,螺杆由一个液压装置驱动,螺 杆和支座之间设有自锁结构。当需要对船体分段或整船进行定位时,首先将液压支墩安放 在钢墩上,用激光经纬仪测量船体的高度情况,调节螺杆的伸出量使船体上升或下降,当船 体高度调整好后,通过液压支墩上的自锁结构锁定液压支墩的高度。在上述的一种化学品船的串联造船法中,所述的千斤顶为手动式千斤顶。在上述的一种化学品船的串联造船法中,所述的牵引机构包括固定在船台上且位 于船头前方的一个绞车,绞车和船体之间连接有钢丝绳。钢丝绳一头盘绕在绞车上,另一头 和船体连接,通过控制钢丝绳的释放量来控制船体移动的速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化学品船的串联造船法有以下优点(1)能够同时对一艘以上的船体进行建造,提高了生产效率;(2)所有同时建造的船只共用一个船台和起吊设备,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3)船体下水方式简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化学品船的串联造船法,包括总长度大于一条船长度的带斜坡的船台(10),在船台(10)上设有用于定位船体的定位机构、用于移动船体的移位机构和当船体利用自身重力移位时进行牵引的牵引机构,所述的移位机构包括用于支撑船体的气囊(3)和用于给上述气囊(3)充气的空压机(1),该串联造船法包括如下步骤:A、在船台(10)的下端靠近下水通道(11)处建造一号船(8)时,在船台(10)上端同步建造二号船(9)或二号船(9)的部分结构,在建造时一号船(8)和二号船(9)分别通过定位机构定位船体;B、当一号船(8)建造完成后,在一号船(8)的底部铺设气囊(3),再用空压机(1)将气囊(3)充气涨开来支撑船体,将原来用于定位该船体的定位机构移出,用牵引机构反向牵引船体并缓慢释放,一号船(8)自重驱动气囊(3)在船台(10)上滚动,使船体滑向下水通道(11);C、一号船(8)下水后,清除场地,在二号船(9)底部铺设气囊(3),用空压机(1)使气囊(3)充气涨开来支撑船体,将原来用于定位该船体的定位机构移出,用牵引机构反向牵引二号船(9)的船体并缓慢释放,二号船(9)由于自重驱动气囊(3)在船台(10)上滚动,气囊(3)带动船体移动至船台(10)下端原一号船(8)所在位置;D、当二号船(9)滑动到指定地点后,用牵引机构在船体的长度方向上进行微调校准,再在船体的底部布置定位机构,气囊(3)放气并移走,用定位机构对船体的高度方向二次定位;E、对二号船(9)定位完成后,继续建造二号船(9),同时在原二号船(9)位置同步建造另一艘船或船的部分结构,以此往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佩华张华斌刘敏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金港船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