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沥青路面铰接装配式基层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81434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19: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装配式基层路面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沥青路面铰接装配式基层模块,包括若干个通过卯榫结构连接的主板块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沥青路面铰接装配式基层模块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装配式基层路面
,具体涉及一种沥青路面铰接装配式基层模块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半刚性沥青路面在我国各个等级道路中的占比能够达到
90
%以上

由于服务周期

荷载环境,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已建成的沥青路面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病害,路面病害的出现大大降低了道路的安全性与舒适性

传统的半刚性基层维修具有质量控制节点较多

施工周期长

养护时间久

维修时间长

养护成本高等缺点

[0003]为解决传统沥青路面半刚性基层养护技术难以达到高效施工

快速修复

降低污染的问题,工程人员提出通过更换路面结构材料及改造路面结构形式的方式实现道路快速施工,以此来缓解交通压力

在改造路面结构方面,以装配施工为基本理念的装配式基层应运而生

[0004]装配式水泥混凝土基层作为刚性基层的一种,因其寿命较长,能承受重车,绿色环保,可二次利用,抗水损坏而被重点关注

装配式基层有别于传统的半刚性基层,是将通过工厂预制成型的基块现场拼接后形成的新型基层结构,是装配式建筑在道路领域的延伸

装配式基层在施工方面摒弃了传统半刚性基层结构养生时间冗长

施工质量不稳定等固有缺陷,具有工期短

使用寿命长

经济效益高等优势

[0005]现阶段的装配式基层路面普遍存在的问题包括:
[0006]第一

路基因荷载大小

土体性质

水分分布及施工工艺等原因造成的不均匀沉降,致使道路沥青面层因相对位移差而承受剪应力,沥青面层易受剪破坏的问题

[0007]第二

普遍存在大量的反射裂缝,影响行车舒适性,破坏了路面结构的整体性和连续性,而且易使路表水下浸,影响到路基的强度及稳定性

[0008]因此需要一种新型装配式基层板块结构用于解决或缓解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9]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沥青路面铰接装配式基层模块,其包括若干个通过卯榫结构连接的主板块和
/
或单凹槽板块,相邻主板块

单凹槽板块之间设置有沥青填缝;其中:
[0010]所述主板块包括一体成型的左侧板块

右侧板块;
[0011]所述单凹槽板块包括一体成型的左侧板块

单凹槽右板块;
[0012]所述左侧板块左侧设置有凹卯结构;
[0013]右侧板块右侧设置有凸榫结构;
[0014]左侧板块上侧设置有右开放卯榫结构
A
,下侧设置有右开放卯榫结构
B

[0015]右侧板块上侧设置有左开放卯榫结构
A
,下侧设置有左开放卯榫结构
B

[0016]单凹槽右板块上侧设置有左开放卯榫结构
A
,下侧设置有左开放卯榫结构
B

[0017]右开放卯榫结构
A
与左开放卯榫结构
B
匹配连接;
[0018]右开放卯榫结构
B
与左开放卯榫结构
A
匹配连接;
[0019]凹卯结构与凸榫结构匹配连接

[0020]优选的方案中,凸榫结构内部

凹卯结构两侧开设有通孔,通孔内设置有钢筋
A
将凹卯结构与凸榫结构铰接

[0021]优选的方案中,钢筋
A
的长度为
100cm。
[0022]优选的方案中,主板块及单凹槽板块的板角设置有若干钢筋
B。
[0023]优选的方案中,所述若干钢筋
B
的长度为
50cm。
[0024]优选的方案中,钢筋
B
设置有三条

[0025]优选的方案中,凹卯结构与凸榫结构的形状为矩形

[0026]优选的方案中,右开放卯榫结构
A、
右开放卯榫结构
B、
左开放卯榫结构
A、
左开放卯榫结构
B
的形状为矩形与直角梯形的组合形状

[0027]优选的方案中,还设置有独立的

与凹卯结构形状匹配的凸榫侧板块

[0028]优选的方案中,还设置有与右开放卯榫结构
A、
右开放卯榫结构
B、
左开放卯榫结构
A、
左开放卯榫结构
B
形状匹配的纵向补板

[0029]本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为:
[0030]第一

本专利技术提供模块化设计的主板块

单凹槽板块,各板块及部件通用化

标准化程度高,具有生产时间短

安装高效快捷

施工质量稳定的优点;各板块可通过工厂预制的成型方式批量生产,将半刚性基层所需最低七天的生产时间缩短为一天,铺设过程通过卯榫结构配合即可快速安装,提高了施工质量,且铺筑完毕后就可通车,克服传统半刚性基层结构养生时间冗长

不稳定等固有缺陷;更重要的是,损坏后易于拆换修理,相比于传统半刚性基层道路,年维护费大大减少

[0031]第二

本专利技术采用若干个主板块或单凹槽板块通过卯榫结构连接,各板块在横向位置为通过钢筋铰接形式连接,避免了路面在行车压力作用下,相邻板块产生不连续位移;在行车压力下,本专利技术的主要受力板块会带动相邻板块发生协同变形,行车压力能更好的向基层周围传递,更好的缓解路面面层的集中受力问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道路面层因基层不均匀受力或沉降所产生的位移差从而导致的面层剪应力过大问题

[0032]第三

主模块

单凹槽模块中设置有角隅钢筋,可以提高板块强度,降低了基层板块因荷载压力的过大而产生开裂的可能性,从而减少对应沥青面层处产生过多的应力集中现象,进而抑制了反射裂缝的发展

本专利技术中接缝多为非连续布置形式,接缝横纵交错布置

行车荷载下,荷载压力由沥青面层传递至众多板块与接缝处,集中荷载向周围传递较多,非单一接缝承受弯拉应力,有效降低荷载型反射裂缝的发生率

[0033]第四

本专利技术通过各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沥青路面铰接装配式基层模块,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若干个通过卯榫结构连接的主板块
(1)

/
或单凹槽板块
(4)
,相邻主板块
(1)、
单凹槽板块
(4)
之间设置有沥青填缝;其中:所述主板块
(1)
包括一体成型的左侧板块
(5)、
右侧板块
(6)
;所述单凹槽板块
(4)
包括一体成型的左侧板块
(5)、
单凹槽右板块
(9)
;所述左侧板块
(5)
左侧设置有凹卯结构
(53)
;右侧板块
(6)
右侧设置有凸榫结构
(63)
;左侧板块
(5)
上侧设置有右开放卯榫结构
A(51)
,下侧设置有右开放卯榫结构
B(52)
;右侧板块
(6)
上侧设置有左开放卯榫结构
A(61)
,下侧设置有左开放卯榫结构
B(62)
;单凹槽右板块
(9)
上侧设置有左开放卯榫结构
A(61)
,下侧设置有左开放卯榫结构
B(62)
;右开放卯榫结构
A(51)
与左开放卯榫结构
B(62)
匹配连接;右开放卯榫结构
B(52)
与左开放卯榫结构
A(61)
匹配连接;凹卯结构
(53)
与凸榫结构
(63)
匹配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沥青路面铰接装配式基层模块,其特征在于:凸榫结构
(63)
内部

凹卯结构
(53)
两侧开设有通孔,通孔内设置有钢筋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迪杨继旭邢健宝崔立龙高明昭刘津林张文刚史思林孙延峰周海军张晓飞刘逸超杨吉祥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