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光学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800950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02: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成像光学系统,搭载手抖校正机构,在整个变焦区域中开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成像光学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合于在数码相机

摄像机等中使用的摄影透镜的成像光学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所谓的无反射镜相机正在普及,该无反射镜相机配置于成像光学系统与成像元件之间,并消除将光线引导到取景器光学系统的快速返回镜

[0003]无反射镜相机由于通过消除反射镜而使框体小型化,因此随之要求成像光学系统的小型化

并且,要求搭载手抖校正机构

在整个变焦区域中开放
F
值小的大口径变焦透镜

[000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
2021

076830
号公报
[0005]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
6779936
号公报
[0006]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正引导型变焦透镜,其开放
F
值为
2.8
左右且明亮

变倍时最靠近物体侧的透镜组相对于像面被固定

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变焦透镜因光学总长不变而具有便利性或牢固性高的优点,但存在成像光学系统的尺寸大的问题

[0007]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正引导型变焦透镜,其开放
F
值为
2.8
左右且明亮

在广角端的光学总长被缩短

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变焦透镜在比孔径光阑更靠近像侧的位置配置有变倍时移动的直径大的透镜组,因此变倍所需机构大型化,存在透镜镜筒的径向尺寸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种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像光学系统,其搭载手抖校正机构,在整个变焦区域中开放
F
值小,并实现了小型化

[0009]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第1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从物体侧依次由具有正屈光力的第1透镜组
G1、
具有负屈光力的前侧透镜组
GF、
以及具有正屈光力的后侧透镜组
GR
组成,当从广角端向望远端变倍时,所述第1透镜组
G1
与所述前侧透镜组
GF
的间隔增大,所述前侧透镜组
GF
与所述后侧透镜组
GR
的间隔缩小,所述第1透镜组
G1
向物体侧单调地移动,所述第1透镜组
G1
至少具有一片负透镜,所述前侧透镜组
GF
由一个以上的具有负屈光力的透镜组组成,所述后侧透镜组
GR
具有配置于最靠近像面侧的位置的

相对于像面
I
被固定的

当变倍及对焦时不移动的最终透镜组
GL
,所述最终透镜组
GL
具有能够沿包含相对于光轴的垂直方向成分的方向移动的防振透镜组
GS
,所述成像光学系统满足以下所示条件式

[0010](1)0.30

f1/fT

1.50
[0011](2)0.80

|f1n|/f1

4.00
[0012](3)20.0

LTT
×
FnoT/Ymax

50.0
[0013]其中,
[0014]f1
:第1透镜组
G1
的焦距
[0015]fT
:成像光学系统在望远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焦距
[0016]f1n
:第1透镜组
G1
具有的负透镜中的至少一片负透镜的焦距
[0017]LTT
:成像光学系统在望远端的光学总长
[0018]FnoT
:成像光学系统在望远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开放
F

[0019]Ymax
:成像光学系统中的最大像高
[0020]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第2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所述前侧透镜组
GF
具有正透镜,其中位于最靠近物体侧的位置的正透镜满足以下所示条件式

[0021](4)PgFFp+0.0022
×
ν
dFp

0.678
[0022]其中,
[0023]PgFFp
:与前侧透镜组
GF
具有的正透镜中的位于最靠近物体侧的位置的正透镜的
g
线和
F
线有关的部分色散比
[0024]ν
dFp
:与前侧透镜组
GF
具有的正透镜中的位于最靠近物体侧的位置的正透镜的
d
线有关的阿贝数
[0025]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第3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所述最终透镜组
GL
具有负透镜,其中至少一片负透镜满足以下所示条件式

[0026](5)PgFLn+0.0021
×
ν
dLn

0.658
[0027]其中,
[0028]PgFLn
:与最终透镜组
GL
具有的负透镜中的至少一片负透镜的
g
线和
F
线有关的部分色散比
[0029]ν
dLn
:与最终透镜组
GL
具有的负透镜中的至少一片负透镜的
d
线有关的阿贝数
[0030]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第4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所述后侧透镜组
GR
在最靠近物体侧的位置具备具有正屈光力的物体侧透镜组
GO
,在比所述物体侧透镜组
GO
更靠近像面侧的位置具有至少一个在从无限远物体向近距离物体的对焦中沿着光轴移动的对焦透镜组
GFcs。
[0031]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第5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所述后侧透镜组
GR
具有孔径光阑
S
,所述孔径光阑
S
在从广角端向望远端变倍时相对于像面
I
被固定,在位于比所述孔径光阑
S
更靠近像侧的位置的透镜组中,当从广角端向望远端变倍时沿着光轴移动的所有透镜组是在从无限远物体向近距离物体对焦时沿着光轴移动的所述对焦透镜组
GFcs。
[0032]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第6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满足以下所示条件式

[0033](6)2.50

f1/|fFW|

5.00
[0034]其中,
[0035]f1
:第1透镜组
G1
的焦距
[0036]fFW
:前侧透镜组
GF
在广角端的焦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成像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从物体侧依次由具有正屈光力的第1透镜组
G1、
具有负屈光力的前侧透镜组
GF、
以及具有正屈光力的后侧透镜组
GR
组成,当从广角端向望远端变倍时,所述第1透镜组
G1
与所述前侧透镜组
GF
的间隔增大,所述前侧透镜组
GF
与所述后侧透镜组
GR
的间隔缩小,所述第1透镜组
G1
向物体侧单调地移动,所述第1透镜组
G1
至少具有一片负透镜,所述前侧透镜组
GF
由一个以上的具有负屈光力的透镜组组成,所述后侧透镜组
GR
具有配置于最靠近像面侧的位置的

相对于像面
I
被固定的

当变倍及对焦时不移动的最终透镜组
GL
,所述最终透镜组
GL
具有能够沿包含相对于光轴的垂直方向成分的方向移动的防振透镜组
GS
,所述成像光学系统满足以下所示条件式,
(1)0.30

f1/fT

1.50(2)0.80

|f1n|/f1

4.00(3)20.0

LTT
×
FnoT/Ymax

50.0
其中,
f1
是第1透镜组
G1
的焦距,
fT
是成像光学系统在望远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焦距,
f1n
是第1透镜组
G1
具有的负透镜中的至少一片负透镜的焦距,
LTT
是成像光学系统在望远端的光学总长,
FnoT
是成像光学系统在望远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开放
F
值,
Ymax
是成像光学系统中的最大像高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透镜组
GF
具有正透镜,所述前侧透镜组
GF
具有的正透镜中的位于最靠近物体侧的位置的正透镜满足以下所示条件式,
(4)PgFFp+0.0022
×
ν
dFp

0.678
其中,
PgFFp
是与前侧透镜组
GF
具有的正透镜中的位于最靠近物体侧的位置的正透镜的
g
线和
F
线有关的部分色散比,
ν
dFp
是与前侧透镜组
GF
具有的正透镜中的位于最靠近物体侧的位置的正透镜的
d
线有关的阿贝数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最终透镜组
GL
具有负透镜,所述最终透镜组
GL
具有的负透镜中的至少一片负透镜满足以下所示条件式,
(5)0.658

PgFLn+0.0021
×
ν
dLn
其中,
PgFLn
是与最终透镜组
GL
具有的负透镜中的至少一片负透镜的
g
线和
F<...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池田圭吾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适马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