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异性结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79928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02: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针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特异性结合25

羟基维生素D的单克隆抗体、其应用及检测试剂盒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单克隆抗体制备及免疫学检测
,具体涉及一种特异性结合
25

羟基维生素
D
的单克隆抗体

其应用及检测试剂盒


技术介绍

[0002]25

羟基维生素
D
(也称
25

OH

VD
)是维生素
D
在体内的主要存在形式

维生素
D
为类固醇衍生物,属脂溶性维生素,为环戊烷多氢菲类化合物

维生素
D
主要由人体皮肤经紫外线照射后合成,少部分从食物或补充品中摄入

维生素
D
不仅仅影响钙磷代谢,而且具有广泛的生理作用,是维持人体健康

细胞生长和发育的必不可少的物质,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

在人体内有两种形式的维生素
D
,维生素
D3
(胆钙化醇)和维生素
D2
(麦角钙化醇),维生素
D
在肝脏中通过羟基化作用转化成
25

羟基维生素
D

25

OH

VD
),然后在肾脏中转换为具有活性的
1,25
r/>二羟基维生素
D。
血清
25

OH

VD
的高低可以反映人体维生素
D
的储存水平,并且与维生素
D
缺乏的临床症状是相关的

[0003]检测
25

羟基维生素
D
的水平既有利于综合评价患者维生素
D
营养状况,又有利于指导临床早期防治骨质疏松症,并对临床合理

规范使用维生素
D
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血清
25

羟基维生素
D
水平检测对于发现早期佝偻病

及时治疗的临床意义更为重大

[0004]目前,
25

OH

VD
的检测“金标准”是质谱法,但是质谱法对仪器设备和人员要求较高,检测流程较为繁琐,成本较大,很难在医院普及

免疫类的方法主要包括化学发光法

免疫荧光法

乳胶比浊法

然而,鉴于
25

OH

VD
的分子量太小,很难开发针对其不同表位的抗体以进行利用双抗体夹心法原理的免疫检测,所以,这些免疫方法目前都是采用竞争法原理,然而,竞争法免疫检测的灵敏度较低,临床符合率较差

[0005]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目前急需开发针对
25

OH

VD
的高特异性

高亲和力的单克隆抗体以满足免疫学检测的需求,特别是开发高性能的配对抗体,以突破传统竞争法的局限,实现双抗体夹心法检测
25

OH

VD
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目的
[0007]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或需求,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针对
25

羟基维生素
D
的高特异性

高亲和力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并开发适用于双抗体夹心法免疫学检测的高性能的配对抗体

[0008]解决方案
[0009]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经过大量的筛选获得了高特异性

高亲和力的针对
25

羟基维生素
D
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相关核酸及细胞产品,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及基于其的免疫检测试剂或试剂盒,从而为
25

羟基维生素
D
的高特异性

高灵敏度免疫检测提供了基础

[0010]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针对
25

羟基维生素
D
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包含:(1)重链可变区,其具有氨基酸序列分别如
SEQ ID NO: 1、SEQ ID NO: 2

SEQ ID NO: 3
所示的
HCDR1、HCDR2

HCDR3
;和轻链可变区,其具有氨基酸序列分别如
SEQ ID NO: 4、LAS

SEQ ID NO: 6
所示的
LCDR1、LCDR2

LCDR3
;或,(2)重链可变区,其具有氨基酸序列分别如
SEQ ID NO: 11、SEQ ID NO: 12

SEQ ID NO: 13
所示的
HCDR1、HCDR2

HCDR3
;和轻链可变区,其具有氨基酸序列分别如
SEQ ID NO: 14、KAS

SEQ ID NO: 16
所示的
LCDR1、LCDR2

LCDR3
;或,(3)重链可变区,其具有氨基酸序列分别如
SEQ ID NO: 21、SEQ ID NO: 22

SEQ ID NO: 23
所示的
HCDR1、HCDR2

HCDR3
;和轻链可变区,其具有氨基酸序列分别如
SEQ ID NO: 24、WAS

SEQ ID NO: 26
所示的
LCDR1、LCDR2

LCDR3
;或,(4)重链可变区,其具有氨基酸序列分别如
SEQ ID NO: 31、SEQ ID NO: 32

SEQ ID NO: 33
所示的
HCDR1、HCDR2

HCDR3
;和轻链可变区,其具有氨基酸序列分别如
SEQ ID NO: 34、YAS

SEQ ID NO: 36
所示的
LCDR1、LCDR2

LCDR3
;或,(5)重链可变区,其具有氨基酸序列分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针对
25

羟基维生素
D
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包含:(1)重链可变区,其具有氨基酸序列分别如
SEQ ID NO: 1、SEQ ID NO: 2

SEQ ID NO: 3
所示的
HCDR1、HCDR2

HCDR3
;和轻链可变区,其具有氨基酸序列分别如
SEQ ID NO: 4、LAS

SEQ ID NO: 6
所示的
LCDR1、LCDR2

LCDR3
;或,(2)重链可变区,其具有氨基酸序列分别如
SEQ ID NO: 11、SEQ ID NO: 12

SEQ ID NO: 13
所示的
HCDR1、HCDR2

HCDR3
;和轻链可变区,其具有氨基酸序列分别如
SEQ ID NO: 14、KAS

SEQ ID NO: 16
所示的
LCDR1、LCDR2

LCDR3
;或,(3)重链可变区,其具有氨基酸序列分别如
SEQ ID NO: 21、SEQ ID NO: 22

SEQ ID NO: 23
所示的
HCDR1、HCDR2

HCDR3
;和轻链可变区,其具有氨基酸序列分别如
SEQ ID NO: 24、WAS

SEQ ID NO: 26
所示的
LCDR1、LCDR2

LCDR3
;或,(4)重链可变区,其具有氨基酸序列分别如
SEQ ID NO: 31、SEQ ID NO: 32

SEQ ID NO: 33
所示的
HCDR1、HCDR2

HCDR3
;和轻链可变区,其具有氨基酸序列分别如
SEQ ID NO: 34、YAS

SEQ ID NO: 36
所示的
LCDR1、LCDR2

LCDR3
;或,(5)重链可变区,其具有氨基酸序列分别如
SEQ ID NO: 41、SEQ ID NO: 42

SEQ ID NO: 43
所示的
HCDR1、HCDR2

HCDR3
;和轻链可变区,其具有氨基酸序列分别如
SEQ ID NO: 44、RAS

SEQ ID NO: 46
所示的
LCDR1、LCDR2

LCDR3
;或,(6)重链可变区,其具有氨基酸序列分别如
SEQ ID NO: 51、SEQ ID NO: 52

SEQ ID NO: 53
所示的
HCDR1、HCDR2

HCDR3
;和轻链可变区,其具有氨基酸序列分别如
SEQ ID NO: 54、YAS

SEQ ID NO: 56
所示的
LCDR1、LCDR2

LCDR3
;或,(7)重链可变区,其具有氨基酸序列分别如
SEQ ID NO: 61、SEQ ID NO: 62

SEQ ID NO: 63
所示的
HCDR1、HCDR2

HCDR3
;和轻链可变区,其具有氨基酸序列分别如
SEQ ID NO: 64、DAS

SEQ ID NO: 66
所示的
LCDR1、LCDR2

LCDR3
;或,(8)重链可变区,其具有氨基酸序列分别如
SEQ ID NO: 71、SEQ ID NO: 72

SEQ ID NO: 73
所示的
HCDR1、HCDR2

HCDR3
;和轻链可变区,其具有氨基酸序列分别如
SEQ ID NO: 74、DTS

SEQ ID NO: 76
所示的
LCDR1、LCDR2

LCDR3
;或,(9)重链可变区,其具有氨基酸序列分别如
SEQ ID NO: 81、SEQ ID NO: 82

SEQ ID NO: 83
所示的
HCDR1、HCDR2

HCDR3
;和轻链可变区,其具有氨基酸序列分别如
SEQ ID NO: 84、AAS

SEQ ID NO: 86
所示的
LCDR1、LCDR2

LCDR3
;(
10
)重链可变区,其具有氨基酸序列分别如
SEQ ID NO: 91、SEQ ID NO: 92

SEQ ID NO: 93
所示的
HCDR1、HCDR2

HCDR3
;和轻链可变区,其具有氨基酸序列分别如
SEQ ID NO: 94、LAS

SEQ ID NO: 96
所示的
LCDR1、LCDR2

LCDR3。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包含:(1)重链可变区,其具有如
SEQ ID NO:7
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和轻链可变区,其具有如
SEQ ID NO:8
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2)重链可变区,其具有如
SEQ ID NO:17
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和轻链可变区,其具有如
SEQ ID NO:18
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3)重链可变区,其具有如
SEQ ID NO:27
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和轻链可变区,其具有如
SEQ ID NO:28
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4)重链可变区,其具有如
SEQ ID NO:37
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和轻链可变区,其具有如
SEQ ID NO:38
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5)重链可变区,其具有如
SEQ ID NO:47
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和轻链可变区,其具有如
SEQ ID NO:48
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6)重链可变区,其具有如
SEQ ID NO:57
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和轻链可变区,其具有如
SEQ ID NO:58
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7)重链可变区,其具有如
SEQ ID NO:67
所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言梦刘刚董万春高歌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欧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