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在支撑构件的区域吸收混凝土板的力的加固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78983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在支撑构件(3)的区域吸收被支撑的混凝土板(1)的力的加固构件(9),该加固构件由纵向稳定的、柔性长型构件(10)构成,其第一端部区域(12)被引导穿过混凝土板(1)的第一挠性加固层(2)。与第一端部区域(12)相邻的第一区域(13)以锐角α朝向混凝土板(1)的第二挠性加固层(4)延伸。与第一区域相邻的第二区域(14)被引导穿过第二挠性加固层(4)并在支撑构件(3)的区域沿第二挠性加固层(4)的背向支撑构件(3)表面延伸。加固构件的第二端部区域(15)朝向第一挠性加固层(2)被引导穿过第二挠性加固层。这种加固构件能够以多种不同的方式根据负荷的类型插入混凝土板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在支撑构件的区域吸收混凝土板的力的加固构件,该支撑构 件特别是支架(support)和支承壁,该板设置有与支撑构件相邻设置的第一挠性加固层 (flexural reinforcement layer),和背向支撑构件的第二挠性加固层,其中每个挠性加 固层基本上由纵向延伸的配筋(reinforcing bar)和横向延伸的配筋构成,多个加固构件 插入在挠性加固层之间。
技术介绍
对于由支架支撑的或在其上设置有支架的混凝土天花板或基础底板(foundation slab)必须适当设置,以便能够以最佳的方式将支撑力引入混凝土天花板或基础底板中。特 别是必须吸收混凝土天花板或基础底板所承受的剪切力和冲压剪切力。已经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来在支撑构件的区域吸收这些力以及将这些力引入混 凝土板。提出的这些解决方案其中之一例如是,在支架的区域将加固笼(reinforcement cage)作为加固构件插入混凝土板,这样的加固笼由通过交叉杆(cross bar)互相连接的 多个并列设置的U形箍筋(stirrup)构成。这些加固笼随后被插入混凝土板的上部挠性加 固层和下部挠性加固层中并且连接至这些层。这些加固笼占用很多的空间,因此它们的存放和向建筑工地的运输十分昂贵;此 外,使用这种加固笼对于相应的混凝土板的负荷存在限制。此外,还公知的是所谓的钢制剪切头(shear head),其用在要被支撑的混凝土板 的区域。这些钢剪切头能很好地满足关于负荷的要求,但它们的缺点在于它们非常昂贵。此外,公知的是加固构件由配筋构成并且设置有基杆(base bar),该基杆具有设 置在该基杆上并与其连接的支架。这些加固构件可以单独地以及以所需的数目插入在上部 挠性加固层与下部挠性加固层之间要被支撑的混凝土板的区域并且与其连接。通过这些加 固构件可良好地实现将力引入混凝土板中;然而,对这些加固构件的处理仍然相对昂贵,因 为它们必须被预制。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在支撑构件的区域吸收混凝 土板中的力的加固构件,该加固构件不仅能够吸收较大的负荷,而且制造简单便宜,同时能 够非常灵活地进行操作。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使每个加固构件由纵向稳定的、柔性长型构件(lengthelement) 构成来解决此问题,其中所述加固构件的第一端部区域被引导穿过第一挠性加固层,该稳 定的、柔性长型构件的与第一端部区域相邻的第一区域以锐角a朝向第二挠性加固层延 伸,与第一区域相邻的第二区域被引导穿过第二挠性加固层并且在支撑构件的区域沿第二 挠性加固层的背向支撑构件表面行进,并且该稳定的、柔性长型构件的第二端部区域朝向 第一挠性加固层被弓I导穿过所述第二挠性加固层。构成加固构件的纵向稳定的、柔性长型构件可以例如以卷(coil)的方式运至建 筑工地,加固构件可以从所述卷展开并且切割成所需的长度;随后可以方便地将所需数目 的这种纵向稳定的、柔性长型构件铺设在第一挠性加固层与第二挠性加固层之间以及穿过 第一挠性加固层和第二挠性加固层;以此方式加固的混凝土板可以以最佳的方式被支撑。有利的是,纵向稳定的、柔性长型构件具有带的形状,其中它的宽度是它的厚度的 多倍并且可以被切割成所需的长度。该长型构件可以以最佳的方式插入挠性加固层中。当 然,此带可以由多个单独的股(strand)形成,这些股可以彼此相邻地设置和/或彼此叠置。 该带也可以由一个单独的股形成,该股在端部区域环回(loop)并且以多层的方式铺设在 自身的顶部。有利的是,将多个纵向延伸的加固构件和横向延伸的加固构件分别平行于第一挠 性加固层和第二挠性加固层的适当的纵向延伸的配筋和横向延伸的配筋插入混凝土板中, 其中加固构件的数目与待吸收的负荷有关并能够据此确定。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优选实施例是,加固构件以多层的方式插入混凝土板中。因此,加固 构件的应用可以以非常灵活的方式适于待吸收的力。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有利的实施例是,以多层的方式设置到混凝土板中的加固构件的第 一端部区域和第二端部区域和/或第一区域彼此相向以及相背地延伸,由此可以根据应用 的模式实现最佳的负荷分配。有利地,角a处于20°至50°的范围内,从而实现待吸收的力的最佳传输。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有利的实施例在于,纵向稳定的、柔性长型构件由碳纤维加强塑料 形成,由此以最佳的方式实现所需的物理性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有利的实施例在于,第二端部区域根据第一端部区域被引导入第一 挠性加固层中,用于要被支撑的混凝土板的中间支撑构件。通过对称的设置,力被最优地引 入混凝土板中。加固构件的端部区域分别围绕第一挠性加固层的至少一个横向延伸的配筋被引 导,而第二区域横过第二挠性加固层的适当的横向延伸的配筋被引导。这也实现了最佳地 将力通过加固构件弓I导至挠性加固层。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有利的实施例在于,板的边缘支架可以被支撑,第二端部区域被相 对于支撑构件引导至第一挠性加固层。构成加固构件的纵向稳定的、柔性长型构件以最佳 的方式适用于任意应用。能够以不同的方式实现在混凝土板中加固构件的端部区域的锚固的改进端部区 域可以在第一挠性加固层的多个横向延伸的配筋上环回;然而,加固构件的端部区域也可 以设有适于各种类型应用的、用作锚固构件的锚固装置。有利地,在横向延伸的配筋上适配有鞍座构件(saddle element),加固构件围绕 该横向延伸的配筋转向,其中该鞍座构件在这些区域保护加固构件。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有利的实施例在于,加固构件可以在支撑构件的区域插入现有的板 中,为此可以将钻孔应用于待加固的板,各个加固构件可以通过这些孔插入,这些钻孔可以 被填充并且端部区域可以通过锚固构件保持。因此现有的结构还可以通过相同的加固构件 以最佳的方式被加固。在这种情况下同样地,也可以在加固构件的重定向区域将鞍座构件插入钻孔中,加固构件被支撑在该鞍座构件上,通过该装置在此处还可以保护加固构件免受损伤。 附图说明以下基于附图更详细地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加固构件的应用实施例和应用类型。其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加固构件的示意性视图,其在支撑构件的区域被插入混 凝土板中;图2示出了参照图1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加固构件的俯视图;图3示出了参照图1和图2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加固构件的三维视图;图4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多个加固构件的示意性视图,它们在支撑构件的区域被 插入示意性示出的混凝土板中;图5示出了参照图4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加固构件的设置的俯视图;图6示出了参照图4和图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加固构件在混凝土板中的设置的三维视 图;图7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加固构件的第一端部区域的视图,其围绕配筋环回;图8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加固构件的第一端部区域的视图,其设置有粘结层;图9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加固构件的第一端部区域的视图,其设置有锚固部;图10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加固构件的第一端部区域的视图,其外部地锚固至混 凝土板;图1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加固构件的视图,它们相继插入现有的结构中;图1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加固构件的视图,其以多层的方式层叠地设置;图13示出了在横向支撑混凝土板的区域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加固构件的第一端部区域 的视图;图14示出了在位于边缘支架的区域的混凝土板中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加固构件的设 置的俯视图;以及图15示出了根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在支撑构件(3)的区域吸收混凝土板(1)的力的加固构件,该支撑构件特别是支架和支承壁,该板设置有与所述支撑构件(3)相邻的第一挠性加固层(2)和背向所述支撑构件(3)的第二挠性加固层(4),其中,每个挠性加固层主要由纵向延伸的配筋(5,7)和横向延伸的配筋(6,8)、插在这些挠性加固层(2,4)之间的多个加固构件(9)构成,其特征在于,每个加固构件(9)由纵向稳定的、柔性长型构件(10)构成,其中所述加固构件的第一端部区域(12)被引导穿过所述第一挠性加固层(2),该稳定的、柔性长型构件的、与所述第一端部区域(12)相邻的第一区域(13)以锐角α朝向所述第二挠性加固层(4)延伸,与所述第一区域(13)相邻的第二区域(14)被引导穿过所述第二挠性加固层(4)并在所述支撑构件(3)的区域中沿所述第二挠性加固层(4)的背向所述支撑构件(3)表面行进,并且该稳定的、柔性长型构件的第二端部区域(15)朝向所述第一挠性加固层(2)被引导穿过所述第二挠性加固层(4)。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玛斯凯勒
申请(专利权)人:FJ阿舍万登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CH[瑞士]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