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转搬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789546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02: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转搬运装置,属于自动化组装设备领域,中转搬运装置包括:移载模组;定位工装,与所述移载模组相接,所述定位工装包括容纳工件的定位槽和自所述定位槽的承载面向内凹陷而成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与工件的内孔同轴设置;其中,所述承载面上设有至少一个吸附孔,所述定位工装内开设有真空管路,所述真空管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吸附孔和外界相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定位工装上设有定位孔和吸附孔,定位孔能够便于对工件进行径向定位,吸附孔能够便于工件紧固于定位工装上,从而避免工件在定位后和/或移载过程中晃动,提高可靠性和定位精度。靠性和定位精度。靠性和定位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中转搬运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自动化组装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中转搬运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产品在组装过程中,上料搬运机构和组装搬运机构之间通常承接有中转结构,以中转搬运产品待组装的工件。现有的中转结构包括移载模组和设置在移载模组上的定位工装,针对环形片状工件,定位工装的顶面通常会向内凹设与工件适配的定位槽,工件置于定位槽中,移载模组可带动定位工装在上料搬运机构和组装搬运机构之间往返。然而采用上述结构,由于工件与定位槽并未相互固定,导致移载过程中工件存在晃动或脱离定位槽的情况。此外,为了方便工件的取放,定位槽内轮廓尺寸需要略大于工件的外轮廓尺寸,从而导致工件在定位槽内的定位精度较差,从而影响组装精度。
[0003]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予以改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转搬运装置,能够提高工件移载过程中的可靠性和定位精度。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中转搬运装置,包括:
[0006]移载模组;
[0007]定位工装,与所述移载模组相接,所述定位工装包括容纳工件的定位槽和自所述定位槽的承载面向内凹陷而成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与工件的内孔同轴设置;
[0008]其中,所述承载面上设有至少一个吸附孔,所述定位工装内开设有真空管路,所述真空管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吸附孔和外界相通。
[0009]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孔的内径不小于工件的内径。
[0010]进一步地,所述吸附孔数量有多个,且沿着所述定位孔的周向均匀分布。
[0011]进一步地,所述吸附孔为与所述定位孔同轴设置的弧形孔。
[0012]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工装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尺寸不同的定位槽,所述真空管路数量有多条,且分别与不同的所述定位槽上的吸附孔相通。
[0013]进一步地,所述中转搬运装置包括安装座,所述移载模组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移载模组数量为至少两个,每个所述移载模组上均设有所述定位工装。
[0014]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用于检测所述定位工装的激光位移传感器。
[0015]进一步地,所述移载模组包括:
[0016]模组本体;
[0017]滑块,与所述模组本体传动连接,所述定位工装固定在所述滑块上;
[0018]其中,所述模组本体上设有多个光电开关,多个所述光电开关沿着所述模组本体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滑块上设有可经过所述光电开关的挡片。
[0019]进一步地,所述中转搬运装置包括:
[0020]储料盒,嵌设在所述定位工装上;
[0021]刮料器,位于所述定位工装上方,且适于在所述定位工装移向下料位置时将层叠的工件刮入所述储料盒。
[0022]进一步地,所述工件的厚度不小于所述定位槽的深度。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在定位槽的承载面上开设与工件的内孔同轴设置的定位孔,上料结构可设置定位杆同时穿入工件的内孔和定位孔,从而对工件的径向进行定位,确保工件的内孔与定位孔完全同轴,实现精确定位;此外,通过在承载面上设置吸附孔,定位工装内开设真空管路,真空管路的两端分别与吸附孔和外界相通,使得中转搬运装置可外接真空发生装置,以使工件吸附于承载面上,避免工件在定位后和/或移载过程中晃动,确保移载过程中的可靠性和定位精度。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技术中转搬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本技术中定位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是本技术中定位工装的剖面示意图。
[0027]图4是本技术中转搬运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说明:
[0029]100、移载模组;110、模组本体;120、滑块;200、定位工装;210、定位槽;211、承载面;220、定位孔;230、吸附孔;240、真空管路;250、上端面;300、安装座;410、光电开关;420、挡片;430、安装导轨;431、滑槽;440、安装支架;441、对接部;500、激光位移传感器;600、储料盒;700、刮料器;710、柔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31]本申请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0032]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0033]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对应于本技术一种较佳实施例的中转搬运装置,包括:移载模组100;定位工装200,与移载模组100相接,定位工装200包括容纳工件(图未示)的定位槽210和自定位槽210的承载面211向内凹陷而成的定位孔220,定位孔220与工件的内孔
同轴设置;其中,承载面211上设有至少一个吸附孔230,定位工装200内开设有真空管路240,真空管路240的两端分别与吸附孔230和外界相通。
[0034]本技术通过在定位槽210的承载面211上开设与工件的内孔同轴设置的定位孔220,上料结构可设置定位杆同时穿入工件的内孔和定位孔220,从而对工件的径向进行定位,确保工件的内孔与定位孔220完全同轴,实现精确定位;此外,通过在承载面211上设置吸附孔230,定位工装200内开设真空管路240,真空管路240的两端分别与吸附孔230和外界相通,使得中转搬运装置可外接真空发生装置(图未示),以使工件吸附于承载面211上,避免工件在定位后和/或移载过程中晃动,确保移载过程中的可靠性和定位精度。
[0035]进一步地,定位工装200包括上端面250,定位槽210沿竖直方向自上端面250向内凹设形成,承载面211为定位槽210的底面。在本实施例中,定位孔220为盲孔,以限制上料结构的定位杆的轴向移动。定位孔220的内径不小于工件的内径,从而确保上料结构的定位杆的周侧能够与工件的内孔相接触的同时,定位杆能够顺利穿入定位孔220中。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转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移载模组(100);定位工装(200),与所述移载模组(100)相接,所述定位工装(200)包括容纳工件的定位槽(210)和自所述定位槽(210)的承载面(211)向内凹陷而成的定位孔(220),所述定位孔(220)与工件的内孔同轴设置;其中,所述承载面(211)上设有至少一个吸附孔(230),所述定位工装(200)内开设有真空管路(240),所述真空管路(24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吸附孔(230)和外界相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转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220)的内径不小于工件的内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转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孔(230)数量有多个,且沿着所述定位孔(220)的周向均匀分布。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转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孔(230)为与所述定位孔(220)同轴设置的弧形孔。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转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工装(200)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尺寸不同的定位槽(210),所述真空管路(240)数量有多条,且分别与不同的所述定位槽(210)上的吸附孔(230)相通。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转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转搬运装置包括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洪哲柳云鸿钱曙光汪炉生朱文兵罗时帅钱根马群许治强
申请(专利权)人:荣旗工业科技苏州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