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表压传感器
[0001]本申请涉及传感器
,具体涉及一种表压传感器。
技术介绍
[0002]压力传感器可分为绝压传感器、表压传感器及差压传感器,其中,表压传感器是测量相对于本地大气压力的相对压力,因此需要引入大气压。在引入大气压力的同时,对于开放或半开放环境则需要如CN115507994A中所示的那样对大气引入孔进行防水处理,比如在大气引入孔覆盖防水透气膜。然而防水透气膜虽能防止明水进入,却无法阻止水蒸汽进入传感器内部。这些水蒸汽在传感器内不仅会导致电子元件产生电化学腐蚀,而且会在低温下凝结成明水进入缝隙中,有可能在结冰时由于体积膨胀而产生巨大的应力而导致传感器结构被破坏。
[0003]本部分中的陈述仅提供与本申请相关的背景信息并且可以不构成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表压传感器,以避免水蒸汽及明水进入传感器内。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表压传感器,其包括:
[0006]外壳,其上设有引入大气压力的孔;
[0007]连接于外壳下端并与外壳合围成一安装腔的压力接入件,压力接入件内设有引入待测压力介质的压力通道;
[0008]设置于安装腔内的压力感测组件,包括第一电路板及与之电连接压力感测元件,压力感测元件的第一压力接收面连通至压力通道,压力感测元件的第二压力接收面暴露于安装腔内;
[0009]一端电连接至压力感测组件的第一电连接件,第一电连接件的另一端朝外穿设所述外壳;r/>[0010]及填满于安装腔内并朝外延伸至所述孔内的导压保护材料。
[0011]优选地,压力感测组件还包括间隔地设置于第一电路板上方的第二电路板,及用于机械连接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的支撑连接件;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及第一电连接件之间通过一第二电连接件电连接。
[0012]优选地,第二电连接件为一柔性电路板,柔性电路板依次包括连接于第一电路板上的第一连接部、固定于第二电路板上表面的第二连接部及固定连接于第一电连接件上的第三连接部。
[0013]优选地,所述支撑连接件的下端固定于第一电路板上,支撑连接件的上端卡接于第二电路板上。
[0014]优选地,所述支撑连接件包括下端粘接于第一电路板上表面的框体,框体的上端中部设置有一朝上的支撑面,框体的纵向两端设有卡扣,卡扣朝上穿设第二电路板和第二
连接部上对应开设有的扣孔。
[0015]优选地,第二电路板的下表面通过胶水粘接于支撑面上。
[0016]优选地,支撑面上设有容纳胶水的储胶槽。
[0017]优选地,所述孔包括用于向安装腔内注入导压保护材料的注入孔及用于排出安装腔内气体的排气孔。
[0018]优选地,压力感测组件还包括一基板,基板的一侧固定于压力接入件且位于安装腔内,基板上设有两端连通第一压力接收面和压力通道的通孔,第一电路板固定于基板的远离压力接入件的一侧。
[0019]优选地,外壳包括壳体和固定连接于壳体上端的端钮,第一电连接件朝外穿设端钮的底板。
[0020]本申请的表压传感器在长时间使用时也能够避免水蒸汽、水进入传感器体内,提高了传感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第一优选实施例的表压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第二优选实施例的表压传感器的俯视图;
[0023]图3为第二优选实施例的表压传感器沿图2中所示A
‑
A的立体剖视图(隐去了导压保护材料);
[0024]图4为第二优选实施例的表压传感器沿图2中所示B
‑
B的平面剖视图;
[0025]图5为第二优选实施例的支撑连接件的立体图;
[0026]图6为第二优选实施例的支撑连接件的俯视图;
[0027]图7为第二优选实施例的压力感测组件的部分结构立体图;
[0028]图8~图10为三种不同结构设置时标准大气压导致的芯片应力的仿真结果;
[0029]图11为第三优选实施例的支撑连接件的立体图;
[0030]图中:101、本体;102、压边;103、剩余腔体;104、支撑环;1、壳体;200、腔;201、定位部;2、压力接入件;301、壳部;302、底板;303、台阶面;304、凸缘;305、第一电连接件;306、螺纹部;307、排气孔;308、注入孔;309、喇叭口;3、端钮;401、喉管;4、介质通道;501、压力感测元件;502、基板;504、第一电路板;505、第一电子元件;506、导电部;507、通孔;508、导压保护材料;5、压力感测组件;601、框体;602、卡扣;603、防脱部;604、支撑面;605、加厚部;606、储胶槽;607、纵槽;608、横槽;612、隔断开口;613、纵槽;614、沟槽;615、支撑面;616、卡扣;617、框体;619、防脱部;621、连通口;622、部分;6、支撑连接件;701、第二电子元件;7、第二电路板;801、导压孔;8、填充块;900、第二电连接件;901、第三密封圈;902、第二密封圈;903、第一密封圈;904、折卷部;905、第三连接部;906、第一连接部;907、第二连接部;908、收纳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下列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解释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在以下描述中,相同的标记用于表示相同或等效的元件,并且省略重复的描述。
[0032]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本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0033]另外,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0034]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对应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所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
[0035]如图1所示,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中,表压传感器包括合围形成安装腔的壳体1、压力接入件2及端钮3。其中,壳体1的一端与压力接入件2密封连接。端钮3最好密封连接于壳体1的另一端。压力接入件2内设有压力通道4,以引入待测的压力介质。压力感测组件5的压力感测元件501设置安装腔内,压力感测元件501可以是MEMS(微机电系统)芯体,具有一个压力感测膜片,其两侧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表压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其上设有引入大气压力的孔;连接于外壳下端并与外壳合围成一安装腔的压力接入件(2),压力接入件(2)内设有引入待测压力介质的压力通道(4);设置于安装腔内的压力感测组件(5),包括第一电路板(504)及与之电连接压力感测元件(501),压力感测元件(501)的第一压力接收面连通至压力通道(4),压力感测元件(501)的第二压力接收面暴露于安装腔内;一端电连接至压力感测组件(5)的第一电连接件(305),第一电连接件(305)的另一端朝外穿设所述外壳;及填满于安装腔内并朝外延伸至所述孔内的导压保护材料(50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压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压力感测组件(5)还包括间隔地设置于第一电路板(504)上方的第二电路板(7),及用于机械连接第一电路板(504)与第二电路板(7)的支撑连接件(6);第一电路板(504)、第二电路板(7)及第一电连接件(305)之间通过一第二电连接件(900)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表压传感器,其特征在于,第二电连接件(900)为一柔性电路板,柔性电路板依次包括连接于第一电路板(504)上的第一连接部(906)、固定于第二电路板(7)上表面的第二连接部(907)及固定连接于第一电连接件(305)上的第三连接部(905)。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表压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连接件(6)的下端固定于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小平,曹万,杨军,洪鹏,王红明,吴林,梁世豪,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飞恩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