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786800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02: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包括断路器模块和漏电保护模块,断路器模块的一端作为第一接线端设有第一接线端子,与第一接线端相对的断路器模块的另一端作为插接端设有用于插拔接线的导电夹;所述漏电保护模块包括可拆卸装配于插接端的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的一端作为第二接线端设有第二接线端子,所述检测单元包括互感器以及穿过互感器的载流组件,所述载流组件的一端与导电夹插接,另一端与第二接线端子连接;检测单元与断路器模块通过载流组件与导电夹插接配合,分别由断路器模块、检测单元形成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两个接线端,具备拆装便利、布线简单且不会占据较大空间的优点。较大空间的优点。较大空间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0001]本技术涉及低压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技术介绍

[0002]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是一种包含过电流保护、短路保护、剩余电流保护的低压电器终端设备,能够保护电气设备和人身安全。
[0003]目前,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结构分为模块化拼装或一体式组装两种,其中模块化拼装一般包括断路器模块和漏电保护模块,断路器模块与漏电保护模块之间通过较长的导线连接,存在电阻大、温升高且拼装后体积大的缺点,特别是断路器模块包括多个断路器极时,使其安装至配电箱体后占用大量空间,布线复杂,拆装困难;一体式组装的结构相比模块化拼装结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缩小体积,但其制造工艺复杂、组装困难,对装配者技术要求过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包括断路器模块和漏电保护模块,断路器模块的一端作为第一接线端设有第一接线端子,与第一接线端相对的断路器模块的另一端作为插接端设有用于插拔接线的导电夹;
[0007]所述漏电保护模块包括可拆卸装配于插接端的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的一端作为第二接线端设有第二接线端子,所述检测单元包括互感器以及穿过互感器的载流组件,所述载流组件的一端与导电夹插接,另一端与第二接线端子连接。
[0008]进一步,所述第一接线端与插接端之间的连线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载流组件沿第一方向与导电夹相对插接,或者,载流组件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方向与导电夹滑动插接。
[0009]进一步,所述载流组件包括至少一对导电板,其中一个导电板与导电夹插接,另一个导电板与第二接线端子连接,位于一对导电板之间且与一对导电板电连接的导体穿过互感器,一对导电板以及所述导体为一体结构,或者,一对导电板为分体结构,所述导体的两端分别与一对导电板连接。
[0010]进一步,所述载流组件包括至少两对导电板,其中一对导电板为分体结构用于与断路器模块的N极对应,该对导电板之间连接有穿过互感器的导体,或者,与N极对应的一对导电板为一体结构,一体结构的一对导电板穿过所述互感器;
[0011]其余每对导电板分别对应于断路器模块的一相L极,对应同一L极的一对导电板为分体结构,在一对导电板之间连接有穿过互感器的导体,或者,对应同一L极的一对导电板为一体结构,一体结构的一对导电板穿过所述互感器。
[0012]进一步,所述导电夹包括两个夹持臂,两个夹持臂的一端为用于与断路器模块内
的短路保护机构连接的连接端,两个夹持臂的另一端间隔相对形成用于夹持所述载流组件的夹持端。
[0013]进一步,所述导电夹还连接有接触板,所述接触板的一端与所述载流组件的一端被共同夹持于所述夹持端,接触板的另一端与断路器模块内的短路保护机构连接。
[0014]进一步,所述断路器模块包括至少两个并列拼装的断路器极,每个断路器极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接线端子,另一端设有导电夹,在第一接线端子与导电夹之间设有触头机构以及驱动触头机构的操作机构,所述触头机构分别与第一接线端子、导电夹电连接。
[0015]进一步,每个断路器极还包括分别位于操作机构两侧的短路保护机构和过载保护机构,所述过载保护机构与第一接线端子连接,导电夹与短路保护机构远离操作机构的一端连接。
[0016]进一步,每个断路器极还包括灭弧室,所述触头机构包括相互配合的动触头和静触头,所述动触头与操作机构联动连接,静触头与导电夹电连接且分别位于灭弧室的两侧。
[0017]进一步,每个断路器极包括第一壳体,第一壳体的一端设有与第一接线端子配合的第一接线口,与第一接线口相对的第一壳体另一端开设有供所述载流组件或导电夹穿过的第一插口。
[0018]进一步,所述第一壳体内设置有限位槽,所述导电夹安装于限位槽内,所述导电夹的夹持端与所述第一插口相对。
[0019]进一步,所述插接端开设有与导电夹配合的第一插口,所述检测单元开设有与载流组件配合的第二插口,
[0020]所述第一插口与第二插口为一一对应的凹槽结构,
[0021]或者,所述第一插口和/或第二插口为至少一端敞开的滑槽结构。
[0022]进一步,所述检测单元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开设有第二插口以及用于插接动作单元的插槽,与所述第二插口相对的第二壳体另一端对应开设有第二接线口,第二接线端子装配于第二壳体内并与第二接线口对应,所述互感器位于第二接线端子与第二插口之间,且所述互感器位于第二壳体远离插槽的一侧,所述载流组件或导电夹穿过第二插口。
[0023]进一步,所述互感器的中心孔设置有用于分隔载流组件的隔板。
[0024]进一步,所述隔板包括至少一个挡壁,所述挡壁的板面与互感器的中心轴线相平行,所述挡壁的板面设有用于定位载流组件的定位槽。
[0025]进一步,所述隔板包括三个挡壁,三个挡壁依次连接合围形成槽体,槽体的中部为通槽,每个挡壁背对通槽的一侧设有定位槽。
[0026]进一步,所述漏电保护模块还包括动作单元,所述动作单元分别与断路器模块、检测单元可拆卸的拼装,且动作单元与断路器模块联动连接。
[0027]进一步,所述动作单元包括第三壳体,动作单元通过第三壳体分别与检测单元的第二壳体、相邻断路器极的第一壳体可拆卸的连接,所述第三壳体的一端插接于第二壳体的插槽,在第三壳体的侧壁开设有连通孔,连通孔与相邻的第一壳体的联动孔相对应。
[0028]进一步,所述动作单元与断路器模块并列拼接,检测单元拼接于动作单元与断路器模块的同一端。
[0029]本技术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其检测单元与断路器模块通过载流组件与导
电夹插接配合,分别由断路器模块、检测单元形成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两个接线端,具备拆装便利、布线简单且不会占据较大空间的优点。
[0030]此外,载流组件与导电夹的插接方向多样,使其可以满足不同的产品需求,适用范围广。
[0031]此外,漏电保护模块的动作单元分别与检测单元、断路器模块可拆卸的拼装,特别是动作单元与断路器模块拼装后的整体结构一端拼装检测单元,使整体结构紧凑,既可以提高检测单元、动作单元以及断路器模块三者的配合稳定性,也利于缩小整体体积。
[0032]此外,断路器极中的过载保护机构与第一接线端子连接,导电夹与短路保护机构远离操作机构的一端连接,结构合理,既可以避免短路保护机构工作时对导电夹的影响,也可以避免过载保护机构发热影响导电夹以及检测单元。
[0033]此外,导电夹的夹持端共同夹持载流组件和接触板,由接触板与短路保护机构连接,简化了断路器极内部的接线,使内部布局结构紧凑。
[0034]此外,互感器的中心孔设置隔板,隔板可以分隔载流组件,适用于断路器模块为多极结构。
附图说明
[0035]图1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包括断路器模块(1)和漏电保护模块(2),其特征在于:断路器模块(1)的一端作为第一接线端设有第一接线端子(111),与第一接线端相对的断路器模块(1)的另一端作为插接端设有用于插拔接线的导电夹(112);所述漏电保护模块(2)包括可拆卸装配于插接端的检测单元(21),所述检测单元(21)的一端作为第二接线端设有第二接线端子(211),所述检测单元(21)包括互感器(213)以及穿过互感器(213)的载流组件(212),所述载流组件(212)的一端与导电夹(112)插接,另一端与第二接线端子(211)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线端与插接端之间的连线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载流组件(212)沿第一方向与导电夹(112)相对插接,或者,载流组件(212)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方向与导电夹(112)滑动插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流组件(212)包括至少一对导电板(2121),其中一个导电板(2121)与导电夹(112)插接,另一个导电板(2121)与第二接线端子(211)连接,位于一对导电板(2121)之间且与一对导电板(2121)电连接的导体穿过互感器(213),一对导电板(2121)以及所述导体为一体结构,或者,一对导电板(2121)为分体结构,所述导体的两端分别与一对导电板(2121)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流组件(212)包括至少两对导电板(2121),其中一对导电板(2121)为分体结构用于与断路器模块(1)的N极对应,该对导电板(2121)之间连接有穿过互感器(213)的导体,或者,与N极对应的一对导电板(2121)为一体结构,一体结构的一对导电板(2121)穿过所述互感器(213);其余每对导电板(2121)分别对应于断路器模块(1)的一相L极,对应同一L极的一对导电板(2121)为分体结构,在一对导电板(2121)之间连接有穿过互感器(213)的导体,或者,对应同一L极的一对导电板(2121)为一体结构,一体结构的一对导电板(2121)穿过所述互感器(21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夹(112)包括两个夹持臂,两个夹持臂的一端为用于与断路器模块(1)内的短路保护机构(15)连接的连接端,两个夹持臂的另一端间隔相对形成用于夹持所述载流组件(212)的夹持端。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夹(112)还连接有接触板(113),所述接触板(113)的一端与所述载流组件(212)的一端被共同夹持于所述夹持端,接触板(113)的另一端与断路器模块(1)内的短路保护机构(15)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断路器模块(1)包括至少两个并列拼装的断路器极(11),每个断路器极(1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接线端子(111),另一端设有导电夹(112),在第一接线端子(111)与导电夹(112)之间设有触头机构以及驱动触头机构的操作机构(13),所述触头机构分别与第一接线端子(111)、导电夹(112)电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断路器极(11)还包括分别位于操作机构(13)两侧的短路保护机构(15)和过载保护机构(16),所述过载保护机构(16)与第一接线端子(111)连接,导电夹(112)与短路保护机构(15)远离操作机构(13)的一端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断路器极(11)还包括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广杨安周长青葛伟骏林大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正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