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层帐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786677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02: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层帐篷,包括立柱、篷顶组件和帐篷布组件,立柱设置有四个,四个立柱之间设置有侧帐篷布,四个侧帐篷布形成用于用户活动的空腔。篷顶组件连接于立柱的顶部,包括顶撑机构和四个中部支撑机构,中部支撑机构铰接有支撑脚,支撑脚能够绕铰接点做扇形活动。帐篷布组件包括上帐篷布和下帐篷布,下帐篷布覆盖在中部支撑机构上,下帐篷布的顶部中心具有连通空腔的第一开口,上帐篷布的中心连接于顶撑机构,上帐篷布的周缘连接于支撑脚,上帐篷布位于第一开口的上方,支撑脚转动以带动上帐篷布的周缘撑起或降下,当上帐篷布的周缘撑起,上帐篷布与下帐篷布之间形成第二开口,第二开口连通第一开口和外界,反之则关闭第二开口。闭第二开口。闭第二开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层帐篷


[0001]本技术涉及帐篷
,特别涉及双层帐篷。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对丰富生活内容的追求,户外活动成为人们生活中放松身心和拓宽视野的主要选择,例如野外烧烤、野炊和野外露营等等,这些项目通常需要搭建帐篷来抵御变换的天气以及应对野外的风沙尘埃。相关技术中,帐篷仅设置单一拉链门具有开口,而拉上拉链后,帐篷内完全密闭,不利于透气,用户需要透气时又要打开帐篷的拉链门,操作繁琐,且不安全,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双层帐篷,能够。
[0004]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双层帐篷,包括立柱、篷顶组件和帐篷布组件,所述立柱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立柱之间设置有侧帐篷布,四个所述侧帐篷布互相连接围设形成用于用户活动的空腔。所述篷顶组件连接于所述立柱的顶部,所述篷顶组件包括顶撑机构和连接于所述顶撑机构的四个中部支撑机构,所述中部支撑机构铰接有支撑脚,所述支撑脚能够绕铰接点做扇形活动。所述帐篷布组件包括上帐篷布和下帐篷布,所述下帐篷布覆盖在所述中部支撑机构上,所述下帐篷布的顶部中心具有连通所述空腔的第一开口,所述上帐篷布的中心连接于所述顶撑机构,所述上帐篷布的周缘连接于所述支撑脚,所述上帐篷布位于所述第一开口的上方,所述支撑脚转动以带动所述上帐篷布的周缘撑起或降下,当所述上帐篷布的周缘撑起,所述上帐篷布与所述下帐篷布之间形成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连通所述第一开口和外界,反之则关闭所述第二开口。
[000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双层帐篷,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立柱用以固定支撑整个帐篷,侧帐篷布围设形成用户活动的空腔,帐篷布组件设置在立柱的上方,下帐篷布和侧帐篷布相连接,也可为一体成型,上帐篷布处于降下状态,贴合在下账篷布上,共同围设形成整个帐篷内空间,以供用户在内抵御变换的天气以及应对野外的风沙尘埃。需要说明的是,支撑脚朝向背离下帐篷布方向转动,带动相连接的上帐篷布的边缘撑起,打开第二开口,而第二开口连通第一开口进而连通帐篷内,以起到通风作用。可以理解的是,四个中部支撑机构均设置有支撑脚,四个支撑脚同时撑起上帐篷布,以形成围绕整个帐篷一圈的第二开口,方便空气流通,进一步优化通风效果。而当遇到下雨等恶劣天气时,可通过转动支撑脚进而降下上帐篷布,上帐篷布和下帐篷布相抵,并覆盖第一开口,以密闭帐篷内空间,进而有利于抵御恶劣天气,优化了用户的使用。
[000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撑脚具有铰接端和活动端,所述铰接端连接于所述中部支撑机构,所述活动端连接于所述上帐篷布的周缘。
[000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活动端为朝向背离所述下账篷布的一侧倾斜
翘起,以在所述上帐篷布撑起状态时,增大所述第二开口的面积。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顶撑机构呈柱体,四个所述中部支撑机构的端部铰接于所述顶撑机构,所述中部支撑机构转动以实现折叠或打开所述篷顶组件。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顶撑机构的顶面设置有卡扣,所述上帐篷布的下表面中心设置有挂绳,所述挂绳穿过所述卡扣以固定连接所述下帐篷布。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上帐篷布的面积不小于所述第一开口的面积。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四个所述立柱之间均设置有伸缩机构,所述立柱的顶部和中部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伸缩机构由多个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组成,所述第一支杆和所述第二支杆中部交叉设置并铰接。
[0013]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001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双层帐篷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双层帐篷的内部支撑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双层帐篷的上帐篷布降下时支撑脚的状态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双层帐篷的上帐篷布撑起时支撑脚的状态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立柱100;侧帐篷布101;第一连接件110;第二连接件120;伸缩机构130;第一支杆131;第二支杆132;帐篷布组件200;下帐篷布201;上帐篷布202;中部支撑机构210;顶撑机构211;支撑脚300;连接端310;活动端320;第一开口400;第二开口500。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0023]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
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技术
中的具体含义。
[0024]随着人们对丰富生活内容的追求,户外活动成为人们生活中放松身心和拓宽视野的主要选择,例如野外烧烤、野炊和野外露营等等,这些项目通常需要搭建帐篷来抵御变换的天气以及应对野外的风沙尘埃。相关技术中,帐篷仅设置单一拉链门具有开口,而拉上拉链后,帐篷内完全密闭,不利于透气,用户需要透气时又要打开帐篷的拉链门,操作繁琐,且不安全,使用不便。
[0025]为此,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双层帐篷,包括立柱100、篷顶组件和帐篷布组件200,立柱100设置有四个,四个立柱100之间设置有侧帐篷布101,四个侧帐篷布101互相连接围设形成用于用户活动的空腔。篷顶组件连接于立柱100的顶部,篷顶组件包括顶撑机构211和连接于顶撑机构211的四个中部支撑机构210,中部支撑机构210铰接有支撑脚300,支撑脚300能够绕铰接点做扇形活动。帐篷布组件200包括上帐篷布202和下帐篷布201,下帐篷布201覆盖在中部支撑机构210上,下帐篷布201的顶部中心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帐篷,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柱,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立柱之间设置有侧帐篷布,四个所述侧帐篷布互相连接围设形成用于用户活动的空腔;篷顶组件,连接于所述立柱的顶部,所述篷顶组件包括顶撑机构和连接于所述顶撑机构的四个中部支撑机构,所述中部支撑机构铰接有支撑脚,所述支撑脚能够绕铰接点做扇形活动;帐篷布组件,包括上帐篷布和下帐篷布,所述下帐篷布覆盖在所述中部支撑机构上,所述下帐篷布的顶部中心具有连通所述空腔的第一开口,所述上帐篷布的中心连接于所述顶撑机构,所述上帐篷布的周缘连接于所述支撑脚,所述上帐篷布位于所述第一开口的上方,所述支撑脚转动以带动所述上帐篷布的周缘撑起或降下,当所述上帐篷布的周缘撑起,所述上帐篷布与所述下帐篷布之间形成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连通所述第一开口和外界,反之则关闭所述第二开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脚具有铰接端和活动端,所述铰接端连接于所述中部支撑机构,所述活动端连接于所述上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明杰施兆文
申请(专利权)人:鹤山市粤汉制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