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应季节性水位变化的堤外江滩植被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77643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02: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应季节性水位变化的堤外江滩植被结构。它包括堤防迎水面生态植生块护坡、堤角、压顶梁、一级平台、二级平台和临江自然滩地;堤顶路设置在堤防背水面护坡的迎水面;生态植生块护坡分别设置于堤顶路与一级平台之间、一级平台和二级平台之间、二级平台和临江自然滩地之间;堤顶路、一级平台、二级平台和临江自然滩地的高度递减;一级平台设置于设计洪水位与警戒水位之间;二级平台设置于警戒水位与设防水位之间;临江自然滩地设置于设防水位与江岸线之间;设计洪水位、警戒水位和设防水位由上至下间隔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既满足防洪要求,又能满足市民休闲需求及生物多样性发展需求,降低后期修剪维护成本的优点。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应季节性水位变化的堤外江滩植被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水岸建设
,具体地说它是一种堤外江滩植被结构。更具体地说它是一种适应季节性水位变化的堤外江滩植被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堤外江滩一般具有较高的水位变幅、较大的水流冲击力和几百米宽的江滩空间,并且具有季节性水位变化。
[0003]传统堤外江滩植被一般为成片的防浪林,该防浪林主要起到防洪屏障功能,没有考虑对江滩滩地空间的合理利用,忽视了江滩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使江滩资源长期处于闲置状态;
[0004]目前防浪林多选用柳树、杨树,树种单一导致江滩生物多样性单一;而且由于柳树和杨树的树龄较短,当单一种类树种的防浪林树龄到期需要全部更换时,会导致江滩生态重建,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另外,柳树和杨树会在春季飞絮,易引发各类呼吸道疾病和过敏性疾病,大量种植对市民的身体健康构成威胁。
[0005]目前较为常见的堤外江滩植被结构参照的是传统公园的植物造景,重视植物视觉形式的搭配,而忽视将植物的耐淹性分析以及季节性水位变化对植物的影响,目前的堤外江滩植被结构需要较高的后期运行维护成本。
[0006]现有技术的后期运行维护成本主要体现在植物设计时,从传统园林审美出发,用乔灌草相搭配创造丰富的景观视觉效果,但是忽视了江滩不同于一般公园,江滩公园一般面积非常大,大量的灌木带来更多的定期修减工作量,增加了人工运维成本;因为长江洪水一般高程变幅较大,灌木比较低矮,淹没没顶后,水下没有阳光和空气,灌木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容易淹死。且洪水淹没过后,大量泥沙容易淤积在灌木丛中无法清理,只能移除,造成工程投资浪费。
[0007]现有公开号为CN105359770A,专利名称为《城郊缓坡水陆交错带植被群落构建方法》,其公开了城郊缓坡型水陆交错带的植被群落构建方法,但该专利只适用于城郊滨水空间,无法满足城市核心区滨水空间的休闲活动需求,且由于其无硬质的防洪护坡结构,无法抵御较大的洪水水位变幅和较强的水流冲刷,只适于一般水位变幅较小、水流流速较缓、地形较缓的河流和湖泊水陆交错带,对于高程变化较大的陡坡或滩地,会有崩岸风险,不能满足自然水文堤外江滩防洪要求。
[0008]公开号为CN112012167A,专利名称为《一种三峡库区滨江消落带立体生态空间系统及控制方法》,其公开了一种三峡库区滨江消落带立体生态空间系统及控制方法。但因三峡库区水文变化特征具有汛前放水清空库容、夏季洪水冲刷以及冬季蓄水深水长期淹没的反季节反自然特点,该专利仅适用于三峡库区滨江消落带,而不能适用于其它随季节变化的自然水文堤外江滩。
[0009]公开号为CN112854131A,专利名称为《一种水源保护区生态护岸及其施工方法》,其公开了一种水源保护区生态护岸及其施工方法,但是该专利技术仅为护坡设计,护坡设计仅
种植草,只适于昆虫等小型爬行动物栖息,生态价值较低。
[0010]因此,开发一种既满足自然水文堤外江滩防洪要求,又能满足市民休闲需求及生物多样性发展需求,降低堤外江滩植被结构后期修剪维护成本的堤外江滩植被结构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11]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适应季节性水位变化的堤外江滩植被结构,为一种随季节变化的自然水文堤外江滩植被结构,根据季节性水位的变化将堤外江滩划分为不同高程的平台,考虑植物的耐淹性,在不同高程的平台上种植不同组合的植物,既满足防洪要求,又创造市民休闲活动空间、满足市民休闲需求,增加生物多样性、满足生物多样性发展需求,降低后期修剪维护成本,节约社会资源,还美化了江滩环境,提高了自然水文堤外江滩的综合生态价值、景观价值和社会价值。
[001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适应季节性水位变化的堤外江滩植被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堤防迎水面生态植生块护坡、堤角、压顶梁、一级平台、二级平台和临江自然滩地;
[0013]堤顶路设置在堤防背水面护坡的迎水面;
[0014]生态植生块护坡分别设置于堤顶路与一级平台之间、一级平台和二级平台之间、二级平台和临江自然滩地之间,用于防止江水冲刷,保证堤岸稳固;
[0015]堤顶路、一级平台、二级平台和临江自然滩地的高度递减;
[0016]用于种植乔木、灌木和地被的一级平台设置于堤防迎水面堤角与警戒水位之间,营造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城市休闲空间;一级平台季节性被淹没几率较低,植被以常绿、落叶、观花、观叶的乔灌草相搭配、形成休闲景观空间(即适宜游览的休闲活动空间);
[0017]用于种植耐淹性较好的乔木和地被的二级平台设置于警戒水位与设防水位之间的滩地上;二级平台季节性被淹没几率较高,因此,二级平台上种植耐淹乔木搭配草地,形成生态防浪林带;
[0018]临江自然滩地设置于设防水位与江岸线之间,草籽混播在临江自然滩地的滩地上;通过对部分裸露的滩地混播草籽进行初步复绿,之后以自然修复的方式,恢复滩地生物多样性,防浪滤沙;
[0019]设计洪水位、警戒水位和设防水位由上至下间隔设置。
[0020]本技术考虑防洪过流和季节性淹没风险,在高程较低的二级平台以较耐淹的乔木和地被为主、形成生态防浪林带,在高程较高的一级平台搭配景观效果丰富的常绿、落叶、观花、观果乔木与地被,形成优美的休闲活动空间,仅在高程较高的主要出入口,将乔灌草相搭配,塑造优美的入口景观效果,在临江自然滩地的滩地上混播草籽,既满足防洪要求,又创造了市民休闲活动空间,增加生物多样性,降低后期修剪维护成本,节约社会资源,还美化了江滩环境。
[002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一级平台种植的乔木包括樟树、女贞、中山杉、香橼、重阳木、垂柳、枫杨、乌桕、落羽杉、池杉,种植的灌木包括大叶栀子、小叶栀子、夏鹃、紫薇,种植的地被包括萱草、阔叶狼尾草、细叶芒、小兔子狼尾草、水生美人蕉、混播草坪追播紫云英;
[0022]二级平台种植的乔木包括垂柳、旱柳、意杨,种植的地被包括混播草坪追播紫云
英。
[002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一级平台和二级平台上设置不同树龄的树种,同一树龄的树种种植在一级平台和/或二级平台的同一片区域。
[002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生态植生块护坡中,铺设种植土,播撒草籽。
[002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生态植生块护坡的上端设置呈上高下低的倾斜结构;生态植生块护坡的倾斜比为1:3;
[0026]生态植生块护坡的倾斜结构上端设置压顶梁,下端设置堤角。
[002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生态植生块护坡包括第一生态植生块护坡、第二生态植生块护坡和第三生态植生块护坡;第一生态植生块护坡、第二生态植生块护坡和第三生态植生块护坡呈间隔设置;
[0028]第一生态植生块护坡的上端连接堤顶路、下端连接一级平台;
[0029]第二生态植生块护坡的上端连接一级平台、下端连接二级平台;
[0030]第三生态植生块护坡的上端连接二级平台、下端连接临江自然滩地。
[003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应季节性水位变化的堤外江滩植被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堤防迎水面的生态植生块护坡(3)、堤角(4)、压顶梁(5)、一级平台(6)、二级平台(7)和临江自然滩地(9);堤顶路(2)设置在堤防背水面护坡(1)的迎水面;生态植生块护坡(3)分别设置于堤顶路(2)与一级平台(6)之间、一级平台(6)和二级平台(7)之间、二级平台(7)和临江自然滩地(9)之间;堤顶路(2)、一级平台(6)、二级平台(7)和临江自然滩地(9)的高度递减;一级平台(6)设置于设计洪水位(10)与警戒水位(11)之间;一级平台(6)上种植乔木、灌木和地被、形成休闲景观空间;二级平台(7)设置于警戒水位(11)与设防水位(12)之间的滩地上;二级平台(7)上种植耐淹性较好的乔木和地被、形成生态防浪林带;临江自然滩地(9)设置于设防水位(12)与江岸线之间;草籽混播在临江自然滩地(9)的滩地上;设计洪水位(10)、警戒水位(11)和设防水位(12)由上至下间隔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应季节性水位变化的堤外江滩植被结构,其特征在于:一级平台(6)和二级平台(7)上设置不同树龄的树种,同一树龄的树种种植在一级平台(6)和/或二级平台(7)的同一片区域。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适应季节性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蓉毛文耀高华斌胡钢赵健缪正建彭振阳程龙王乾伟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