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再生沥青混合料及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77062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02: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高强度再生沥青混合料及制备工艺,该混合料成分包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强度再生沥青混合料及制备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沥青生产
,具体为高强度再生沥青混合料及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0002]沥青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长时间受阳光

空气和水的作用,以及沥青与矿料之间的物理

化学作用,沥青分子会发生氧化和聚合作用,使低分子化合物转变为较高分子化合物,导致路用性能劣化,这种现象通常称之为“老化”。
沥青老化后,化学组分改变,性质也发生改变,表现为针入度减少,延度降低,软化点升高,绝对粘度提高,脆点降低等

[0003]随着目前我国对于沥青路面大范围的使用,每年都会针对性地为了改善沥青路面的各种病害多发情况而组织开展道路养护以及维修处理工作,特别是我国前期建造的许多高速公路都已逐步走向了大中修时期,沥青路面的再生利用应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发展,这样能有效将资源利用回收以到达节约沥青成本,保护环境的目的

[0004]现有的再生沥青混合料大部分情况只是简单的混合,并未处理回收沥青混凝土的老化问题,生产的再生沥青强度很难达到原始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高强度再生沥青混合料及制备工艺,该工艺简单,融合了配置的再生剂,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修复老化沥青,而且能够改善沥青的塑形变形能力;还能提高混合料的抗氧化性和抗紫外线老化能力,延长其使用寿命;添加了回收橡胶,不仅能够增加混合料的粘度,而且能够加强整体的结构强度,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高强度再生沥青混合料,成分包括
20
%~
30
%新沥青
、30
%~
50
%新集料
、30
%~
40
%回收沥青混凝土
、10
%~
15
%回收橡胶以及3%~5%再生剂;所述再生剂包括
60
%~
70
%基质油
、30
%~
40
%增塑剂以及5%~
10
%抗老化剂;所述抗老化剂包括抗氧化剂和紫外线吸收剂;两者配比为
4:3。
[0008]所述再生剂的制备方法为:
[0009]①
将基础油与增塑剂按配比称量后搅拌成溶液;
[0010]②

170℃

180℃
恒温条件下用高速剪切机剪切搅拌
10min
以上;
[0011]③
依次添加抗氧化剂和紫外线吸收剂,并继续剪切搅拌
20min
以上

[0012]所述高强度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制备工艺包括:
[0013]①
将回收沥青混凝土进行破碎筛分;
[0014]②
将筛分合格的回收沥青混凝土进行微波加热处理;
[0015]③
将新沥青

回收橡胶以及再生剂加入混合桶中加热保温搅拌,保温温度为
140℃

150℃
;新集料加入前进行烘干处理;
[0016]④
将加热完成的沥青混凝土以及混合桶中混合完成的混料同步导入搅拌滚筒中混合搅拌

[0017]其中,所述基质油为橡胶油;所述增塑剂为
DOP
型增塑剂

[0018]其中,所述混合桶中配有可拆卸或升降的搅拌系统;所述搅拌系统包括一可沉入混合桶中的空心球体;所述空心球体壁上均匀设置有多个连通内外的通孔;所述通孔内端分别设置有电磁阀;所述通孔外端设置有冲击机构;所述冲击机构包括固定在空心球体外圆周面上的环形座体;所述环形座体上对应通孔设置有多个柱形液腔;所述液腔内侧通过通孔与空心球体内部连通;所述液腔内密封滑动套设有推体;所述推体外端由环形座体外侧面伸出;所述液腔内设置有电极;所述空心球体内穿设有一液管;一液泵通过液管向空心球体内泵入或抽出液体;所述空心球体内还安装有姿态传感器和位置定位器

[0019]其中,所述推体外端面为外凸的弧面;弧面中心设置有尖刺;所述环形座体上下端面分别设置楔形面

[0020]其中,在所述液腔内设置有一单向阀结构,所述单向阀结构包括固定在液腔内壁上的止挡环和多个止挡块;所述止挡环靠近电磁阀设置;所述止挡块靠近推体设置;所述止挡块与止挡环之间设置有蝶形阀芯;所述蝶形阀芯滑动套设在通孔内且与通孔内壁具有间距,所述蝶形阀芯与止挡环之间还设置有密封垫片;所述电极设置在蝶形阀芯与推体之间

[0021]其中,所述搅拌系统的搅拌方法为:
[0022]①
液泵通过液管向空心球体内泵入水,电磁阀打开,在空心球体内部空腔储满水后,多余水通过电磁阀填满液腔,然后关闭电磁阀;
[0023]②
外部瞬时高压强电场通过电极在液腔中向水中放电,形成液电效应,产生爆冲,向外快速推动推体,与此同时蝶形阀芯被向内推挤顶住止挡环,避免液体和冲击波向电磁阀一侧传递;
[0024]③
快速向外移动的推体对沥青混合料产生推动冲力,同时沥青混合料也对推体产生反作用力;由于所述搅拌系统是可自由移动的,因此通过控制不同位置的推体向外释放的推力以及各推体的推力差,就可控制空心球体的移动

旋转和姿态,配合技术较为成熟的姿态传感器和位置定位器实时感知空心球体的姿态和位置信息,系统根据预设程序通过对各电极的放电情况的控制即可控制空心球体不断的转移位置

改变姿态并通过冲击搅拌沥青混合料,从而使混合桶内的沥青混合料混合更加均匀

[00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
[0026]1、
本专利技术工艺简单,融合了配置的再生剂,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修复老化沥青,而且能够改善沥青的塑形变形能力;还能提高混合料的抗氧化性和抗紫外线老化能力,延长其使用寿命;添加了回收橡胶,不仅能够增加混合料的粘度,而且能够加强整体的结构强度,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0027]2、
本专利技术的搅拌系统不同于传统的机械搅拌,由于沥青极强的粘稠性,传统的机械搅拌无法有效的促使沥青各处互融,一是难以使混合物混合或溶解均匀,二是难以使热量在沥青间均匀传递;本申请的搅拌系统利用了液电效应产能的瞬时冲击力,利用空心球体结构从内向外,各个方向都可对沥青混合料施加冲击力,从而为沥青混合料提供发散和移动动量,沥青混合料产生的流动效果是混沌的,而不是传统机械搅拌叶片带来的规律性,因此能够更好的实现各处沥青混合料的互融

物质交换以及位置变化,能够克服沥青粘稠的问题促使各处沥青实现位置和物质交换,使沥青加热更快

更均匀,既节省能源消耗,提高热效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高强度再生沥青混合料,其特征在于:成分包括
20
%~
30
%新沥青
、30
%~
50
%新集料
、30
%~
40
%回收沥青混凝土
、10
%~
15
%回收橡胶以及3%~5%再生剂;所述再生剂包括
60
%~
70
%基质油
、30
%~
40
%增塑剂以及5%~
10
%抗老化剂;所述抗老化剂包括抗氧化剂和紫外线吸收剂;两者配比为
4:3。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再生沥青混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剂的制备方法为:

将基础油与增塑剂按配比称量后搅拌成溶液;


170℃

180℃
恒温条件下用高速剪切机剪切搅拌
10min
以上;

依次添加抗氧化剂和紫外线吸收剂,并继续剪切搅拌
20min
以上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再生沥青混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强度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制备工艺包括:

将回收沥青混凝土进行破碎筛分;

将筛分合格的回收沥青混凝土进行微波加热处理;

将新沥青

回收橡胶以及再生剂加入混合桶中加热保温搅拌,保温温度为
140℃

150℃
;新集料加入前进行烘干处理;

将加热完成的沥青混凝土以及混合桶中混合完成的混料同步导入搅拌滚筒中混合搅拌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强度再生沥青混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质油为橡胶油;所述增塑剂为
DOP
型增塑剂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强度再生沥青混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桶中配有可拆卸或升降的搅拌系统;所述搅拌系统包括一可沉入混合桶中的空心球体
(1)
;所述空心球体
(1)
壁上均匀设置有多个连通内外的通孔
(2)
;所述通孔
(2)
内端分别设置有电磁阀
(3)
;所述通孔
(2)
外端设置有冲击机构;所述冲击机构包括固定在空心球体
(1)
外圆周面上的环形座体
(4)
;所述环形座体
(4)
上对应通孔
(2)
设置有多个柱形液腔
(5)
;所述液腔
(5)
内侧通过通孔
(2)
与空心球体
(2)
内部连通;所述液腔
(5)
内密封滑动套设有推体
(6)
;所述推体
(6)
外端由环形座体
(4)
外侧面伸出;所述液腔
(5)
内设置有电极
(7)
;所述空心球体
(1)
内穿设有一液管
(8)
;一液泵通过液管
(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小荣李佩林建辉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长洋沥青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