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载具回流装置,其包括输送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载具回流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输送设备领域,且特别是涉及一种载具回流装置
。
技术介绍
[0002]在电子产品的加工过程中,为避免机械手夹持对产品造成损伤,通常需要借助载具来进行产品的输送以及加工定位
。
以水位传感器的自动化装配为例,初步装配后水位传感器放置在载具上的工位内并跟随载具在输送带上运行至每一加工设备对应处
。
譬如当载具运行到点胶设备所在处并定位时,点胶设备向输送带内移动并对载具上的水位传感器进行点胶加工;加工完成后点胶设备回位,载具解除定位并继续跟随输送带前行至下一工位
。
[0003]载具使用完后需要回流循环使用,传统的载具回流主要是通过人工手动的方式来实现,不仅工作强度大
、
效率低且人工成本也很高
。
为此,中国专利
CN 112061712A
提出了一种能实现载具自动回流以进行重复利用的载具回流输送设备
。
该专利公开的载具回流输送设备包括输送线和位于输送线下方的回流线;输送线的出口端对接有用于将载具送入回流线的入口端的下料装置,回流线的出口端通过回流升降机的连接输送线的入口,回流升降机将回流线上的载具回流至输送线上
。
这种上下分布的回流输送装置虽然能实现载具的回流,但是下料装置和回流升降机在输送时需要进行精确设计以避免重力作用而导致的载具升降时倾斜
、
错位或翻转;如翻转载物机构和下料装置的精确设计,结构复杂且各部件之间的需要严格的联动匹配,在实际的工业环境中干扰因素多故稳定性较差
。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回流稳定的载具回流装置
。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载具回流装置,其包括输送线
、
与输送线位于同一水平面且平行于输送线的回流线
、
设置于输送线和回流线的两端两个回流组件以及载具
。
每一回流组件均包括回流底座
、
圆形转盘
、
驱动件以及转盘固定支架,回流底座上的两个敞口端分别同轴连接输送线端部和对应的回流线端部且回流底座具有圆弧的内周壁;圆形转盘设置于回流底座内且圆形转盘的表面大致平齐于输送线和回流线上的皮带面,驱动件连接于圆形转盘,带动圆形转盘相对回流底座转动,将载具从输送线输送至回流线或将回流线上的载具传输至输送线上;转盘固定支架固定连接于输送线和回流线的两端,转盘固定支架包括伸入圆形转盘内的圆弧导向部,圆弧导向部的周壁和回流底座的周壁之间形成回流通道
。
载具在输送线
、
两个回流组件以及回流线之间依次运转,载具的内侧壁具有与转盘固定支架上圆弧导向部周壁相配合的圆弧凹槽,载具的外周壁上具有与回流底座内周壁相配合的弧形侧壁或弧形倒角
。
[0006]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驱动件包括旋转电机
、
电机固定座
、
联轴器
、
旋转轴承
、
旋转轴
、
转盘固定座以及转盘轴承,旋转电机通过电机固定座固定于回流底座的下方且电机转轴连接联轴器,旋转轴自上而下分别穿设转盘轴承
、
圆形转盘
、
转盘固定座
、
旋转轴
承以及回流底座上的通孔以连接联轴器
。
[0007]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圆形转盘包括金属的转盘本体和可拆卸式连接于转盘本体上表面的塑料盘体,塑料盘体的表面大致平齐于输送线和回流线上的皮带面以承载载具
。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回流底座还包括两个过渡部,两个过渡部分别位于圆形转盘和输送线端部之间以及圆形转盘和回流线端部之间,圆形转盘经过渡部将载具牵引入或牵引出
。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每一回流组件还包括沿输送方向嵌入于每一过渡部上的多个过渡滚轮
。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载具包括载具底座和可分离式设置于载具底座上的载具本体,载具底座的内侧壁具有配合转盘固定支架上圆弧导向部周壁的圆弧凹槽,载具底座的外周壁两端具有配合回流底座内周壁的圆弧倒角;载具本体高于回流底座和转盘固定支架
。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载具还包括分别嵌入载具底座两侧的多个载具滚轮,载具底座的两侧分别通过载具滚轮滚动接触回流底座内周壁和转盘固定支架上圆弧导向部周壁
。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转盘固定支架分别通过两个压块可拆卸式连接于输送线的线架和回流线的线架
。
[0013]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载具回流装置中回流线和输送线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回流组件上圆形转盘的表面大致平齐于输送线和回流线上的皮带面
。
该设置使得载具在整个回流过程中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有效解决了现有上下分布的回流装置中载具升降所存在的倾斜
、
错位甚至是翻转等问题
。
在回流组件上回流底座内壁和转盘固定支架上圆弧导向部的侧壁之间形成了载具的回流通道,而载具上则具有与回流通道相配合的圆弧凹槽和圆弧倒角
(
或弧形侧壁
)。
该设置使得载具在圆形转盘和驱动件的牵引下能严回流通道顺畅运行而避免与回流底座之间发生干涉
。
进一步的,回流通道也限制了载具的运行轨迹,在避免其位置变动而引起的干涉卡住故障外,也确保了载具能同轴输出至回流线或输送线上以实现载具的自动回流
。
本实施例提供的载具回流装置不仅载具回流稳定且仅需设置回流底座内周壁和圆弧导向部外周壁上的曲率匹配载具的圆弧凹槽和圆弧倒角即可实现载具的顺畅回流,结构非常的简单
。
[0014]为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
、
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
附图说明
[0015]图1所示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载具回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
[0016]图2所示为图1中回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
[0017]图3所示为图2中
A
处的放大示意图
。
[0018]图4所示为图2的分解示意图
。
[0019]图5所示为图1中载具的结构示意图
。
[0020]图6所示为图5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载具回流装置包括输送线
10、
与输送线
10
位于同一水平面且平行于输送线
10
的回流线
20、
设置于输送线
10
和回流线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载具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线
、
与输送线位于同一水平面且平行于输送线的回流线
、
设置于输送线和回流线的两端两个回流组件以及载具;每一回流组件均包括回流底座
、
圆形转盘
、
驱动件以及转盘固定支架,回流底座上的两个敞口端分别同轴连接输送线端部和对应的回流线端部且回流底座具有圆弧的内周壁;圆形转盘设置于回流底座内且圆形转盘的表面大致平齐于输送线和回流线上的皮带面,驱动件连接于圆形转盘,带动圆形转盘相对回流底座转动,将载具从输送线输送至回流线或将回流线上的载具传输至输送线上;转盘固定支架固定连接于输送线和回流线的两端,所述转盘固定支架包括伸入圆形转盘内的圆弧导向部,圆弧导向部的周壁和回流底座的周壁之间形成回流通道;载具,在输送线
、
两个回流组件以及回流线之间依次运转,载具的内侧壁具有与转盘固定支架上圆弧导向部周壁相配合的圆弧凹槽,载具的外周壁上具有与回流底座内周壁相配合的弧形侧壁或弧形倒角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具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旋转电机
、
电机固定座
、
联轴器
、
旋转轴承
、
旋转轴
、
转盘固定座以及转盘轴承,旋转电机通过电机固定座固定于回流底座的下方且电机转轴连接联轴器,旋转轴自上而下分别穿设转盘轴承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小文,郭得道,徐忠堂,何兴川,何天纯,张家威,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可速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